微访谈之食品可追溯管理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是非零风险
  产品质量控制,即使达到6个西格玛的水平,缺陷率仍为百万分之三点四,即100万个产品中,有3.4个产品的缺陷超过控制标准。我曾在一家世界著名的食品企业做质量总监,每天生产的巧克力,如果按照单个包装计算,至少超过四五十万。达到6个西格玛水平时,每天都会有缺陷产品发生。但要是按照6个西格玛的质量水平控制食品,那企业离关门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6个西格玛是一种管理文化,而非质量管理技术。如果仅仅从技术角度看,它比较适于电子产品,而不适于食品生产。食品质量特性中的生物指标,是电子产品中没有的。对于食品安全性检测,由于被检测的产品不能继续销售,只能采用抽样原则,而非像电子产品那样,做到100%检测后,还能销售。
  食品不能做到零缺陷,安全性检测又只能采用抽样原则,对市场上存在安全性缺陷的食品,只能采取召回的管理办法被动应对。
  食品召回的特殊性
  汽车召回制度已被大家所熟知,汽车由于存在安全性隐患,制造企业就必须召回问题(往往是潜在问题)汽车,经过维修或更换零件,汽车可以继续使用。但食品召回与汽车召回有极大不同,一旦召回就不能继续销售,往往要做销毁处理。
  近几年国内发生过多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皮鞋胶囊、塑化剂、瘦肉精等,都出现了产品召回处理。细心人可以发现,产品召回只涉及被检测出发现问题的批次,而非有隐性安全性问题的产品,这不符合产品召回的原则。就如同汽车不能只召回发现有安全性问题的汽车,而是要召回可能有安全性问题的汽车。
  我认为如果真的召回有隐性安全性问题的产品,那些被报告有问题的企业离关门就不远了。比如皮鞋胶囊是原料问题,与是否指标超出标准没有关系。塑化剂是生产设施问题,也与产品指标是否超出标准没有关系。
  食品可追溯管理与产品召回的关系
  导致不安全食品的因素非常多,可以简单分为,人、机、料、法、环。
  人:由于操作不符合标准,或人为故意(破坏、投毒等);
  机:机器、机械、仪器等失灵;
  料:不安全原料被使用到产品中;
  法:方法规定、流程设计等,存在潜在不安全因素;
  环:环境存在污染源,造成交叉污染等;
  当产品被确定不安全或存在潜在风险时,往往通过产品批号进行确认。而同一批号的产品,人、机、料、法、环存在着差异性。如果不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要素(人机料法环)追溯,产品召回的成本巨大,甚至能够导致企业倒闭的情况发生,如三鹿。
  可追溯管理的原则
  在产品追溯管理中,可以通过精度、广度、深度等3个维度进行衡量。产品追溯涉及到管理成本,需要与召回成本进行平衡。
  精度:是指追溯信息的时间精度,如年、季、月、周、天、班、时、分、秒等;
  广度:是指追溯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到直接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也可以覆盖整个食品链;
  深度:是指产品的细度,是以包装单位进行信息确认,如托盘、箱、盒、单个产品等。
  根据生产工艺、产品特点、运输条件、销售方式及以往经验等,确认精度、广度、深度的追溯原则。并不需要做到100%可追溯,但要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防止因重大召回事件,造成的财务风险。
  食品可追溯管理的价值
  作为合格的社会企业公民,当发生不安全产品或存在潜在不安全产品可能时,都应该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主动召回产品。而可追溯管理就能够让经营者以速度最快、成本最小的方式,进行产品召回。另外,可追溯管理的最大价值,并不是为了应对召回,而是日常质量管理。生产线有着大量的信息,包括人员、产品、质量、设备等。如果管理者担心一线操作人员不能按照要求执行规范,那么可追溯管理,就能够通过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当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对流程、程序进行验证和优化,从而大大降低质量控制成本。
  建立可追溯管理的注意事项
  食品可追溯管理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就是将每个环节的控制信息进行严格的记录。因此,产品流程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手工方式,建立可追溯系统。
  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可追溯管理,成为未来趋势,与此相关的软件系统在市场上频频出现。但就如同当年ERP在企业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水土不服,甚至全军覆没的情况一样。如何进行电子化管理,它只是管理工具而已,而不是管理最重要的部分。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意识、技巧与能力等。
  可追溯电子化过程,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要进行统筹安排,包括ERP、LIMS(实验室信息化)、供应链风险评估系统等。另外,在可追溯系统建设中,要考虑到为了未来5~10年企业发展的规模,预留某些模块接口。否则,就会发生可追溯系统实施与死亡是同一天的可能。
其他文献
伴随着包装产品的稳定增长,中国的劳动力不再是取之不尽,供求形势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很多的工厂出现了用工荒;在食品行业,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食品行业多是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安全控制方面要远远低于自动化。这些都使自动化技术在食品加工和包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本届展会上,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携多款新品机器人重拳出击,为现场的观众带来最新的机器人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为
期刊
BENEO专门为生产商供应非动物来源的功能性配料,菊粉、低聚果糖、益寿TM糖和益生元纤维等都是BENEO推出的高品质纯天然功能性配料,其产品组合致力于各种应用,例如婴幼儿食品、烘焙和谷类食品、饮料、糖果和乳制品等,为人们带来天然、安全、健康的饮食生活保障。  万昆(Koen Van Praet)是BENEO亚太私人有限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BENEO集团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本刊记者针对BENEO的产品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逯文娟)3月28日,安捷伦科技公司宣布旗下88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亦称ICP-QQQ)荣获2012年科学家选择奖—最佳光谱新产品称号。在费城举办的匹兹堡会议和博览会上,SelectScience为安捷伦代表颁发了该奖项。  Agilent 8800 ICP-MS/MS的独特配置,包括MS/MS操作,具有无可超越的灵活性,能够精确控制ORS3碰撞/反应池的
期刊
谱赛科(PureCircle)是全球领先的高纯度甜菊糖生产商及销售商,营销网络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拉圭、泰国、越南、肯尼亚、马来西亚等诸多国家,公司都拥有高品质甜叶菊原料的种植基地或高纯度甜菊糖苷产品的生产基地。全球一流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中,很多都是谱赛科公司的客户。  谱赛科在甜菊糖行业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主要因为公司致力于构建与发展可持续的天然原料,从种苗开发、提取以至精炼的过
期刊
阿特拉斯·科普柯是世界领先的工业生产率解决方案提供商,在食品饮料行业,阿特拉斯?科普柯在空气压缩机行业率先提出“零级无油”的概念,并与国内外众多品牌进行了合作,例如娃哈哈集团、雀巢集团、喜力国际等都使用了该公司的无油系列产品。同时,在节能环保方面,阿特拉斯·科普柯AIR Optimizer节能优化解决方案提高整个压缩空气系统的效率,使其生命周期成本降到绝对的最低,并符合严格的环境法规。  阿特拉斯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测定食品脂类含量的几种常用方法,对索氏抽提法(索克列特抽提法)、酸水解法、罗紫-哥特里法(碱性乙醚法)和氯仿-甲醇提取法四种方法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指出在实际食品检验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的样品特点选择适当、合理的检验方法,提高油脂含量的检测精度。  关键词:食品 脂类 检测方法  脂类主要是指食品中包含的脂肪(甘油三酸酯)及一些类脂化合物,如脂肪酸、磷脂、糖脂、甾醇、蜡、
期刊
本刊讯(记者 王崇民)作为一家领先的功能性配料制造商,BENEO在2013年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上展示了一系列的智能配料,这些智能配料有助于摆脱中国和亚洲人所遭受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困扰。  BENEO倡导通过营养来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BENEO致力于利用天然原料来生产功能性配料,如纤维、甜味剂和调质剂,这些功能性配料既能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又不会影响食品的口味和质感。BENEO公
期刊
本刊讯(记者 逯文娟)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2013年第8号公告,公布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替代原《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1994),新标准将于2014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原则,充分借鉴国际上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科学分析食品生产中
期刊
安捷伦推出针对GC/MS/MS农药分析的综合参考指南涵盖最新食品检测方法和技术  本刊讯(记者 逯文娟)安捷伦科技公司于6月20日推出了《GC/MS/ MS农药残留分析指南》。该综合参考指南是Excellcon International,LLC.公司总裁Katerina Mastovska博士与加州食品与农业部、佛罗里达州农业与消费者服务部,以及安捷伦科学家的合力之作。  《GC/MS/MS农药
期刊
沃特世推出CORTECS实心颗粒色谱柱突破当前的分离效率和通量极限  本刊讯(记者 孟雯)6月17日,在第39届国际高效液相分离与相关技术研讨会(HLPC 2013)上,沃特世公司推出最新的1.6μm实心颗粒超高效液相(UltraPerformance LC?)色谱柱系列——CORTECSTM色谱柱,为业内的LC色谱柱性能树立了新的标杆。CORTECS色谱柱拥有更高的分离度,可以提高实验室中单次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