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生,莫忘荠成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学期开学了,我精心准备好第一堂课,铃声响起,我充满信心地走进了初一六班的教室。昨天已经给他们布置了预习作业,今天效果会怎么样呢?我充满了期待。
  我的第一个环节是课前两分钟演讲。可是,已经被告知准备的同学,显然把这项任务当成了背诵课文,我刚一示意,他立刻在自己的位子上站起来,背诵了一段。我示意他停下,要到讲台前面来,面对全体同学。他扭扭捏捏地上了台,下面的同学则发出新奇的笑闹声,好不容易,等他涨红着脸又“背”了一段(实在只能叫“背”,没有太多情感和语速的变化),或许因为紧张又忘词了。我示意他回去,并带头鼓掌表示尊重和感谢,结果台下竟无人和我一起鼓掌,甚至惊讶地看着我。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我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他们都弓着背,不愿或不敢站直了身子来回答问题,并且声音很小——不管这个问题他们会还是不会。另外,他们不愿举手回答问题,而是宁愿在下面低声议论,当我建议他们直接起来发言而不用等老师点名时,全班竟一下鸦雀无声,令习惯了自由主义课堂的我一时有点郁闷,还有点尴尬。当然,这或许是由于陌生的原因。接下来,当我提问题让他们思考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不是先思考题目,而是立刻抱起课本,翻前找后,找不到,便左右询问,被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答案也几乎如出一辙——一句话,他们没有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发现“备学生”这一环节我做的十分不够。已经很久不教初一了,我忽视了在迎接初一新生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他们刚刚走进新的学校,心里是陌生而又有些紧张,对于自己的班集体还不够了解,对于我的上课习惯,他们更是一无所知。最重要的是,他们现在还只停留在小学的学习习惯上,中学里必须形成的新的学习习惯,还有新集体里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都还没有形成。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是应该摆在首位的任务。为此,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第一,新学期的第一次作文我定为“这就是我”。要求是每位同学都事先写一小段介绍自己的文字,能够配上照片等资料更好。——这个活动并不新鲜,但是关键在要求的落实上。上课的时候,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到讲台前面来介绍自己,上台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昂首挺胸,注重礼仪,介绍自己的过程中,语速适中,声音洪亮,不可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介绍完自己,切不可认为完成了任务,一溜小跑回座位,要同上台一样,落落大方。每位同学介绍完毕,全班同学必须鼓掌表示尊重。
  对于这次作文,我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整个演讲过程中文明礼仪的养成,或许第一个同学不习惯,第二个同学不够好,但是全班下来,同学们慢慢就接受了。不但养成了好的习惯,也相互了解了很多。再往后,每节课前的两分钟演讲就像样多了。后来在全校组织的“感恩”主题演讲比赛中,我班选手表现出色,成绩斐然。
  第二,讲课过程中有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课堂上的行为习惯。起来回答问题时,无论是会或者不会,都不要自大或者羞愧万分,站好了再回答,声音要洪亮,要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当你不会时,要告诉老师,不要默不作声。我的上课习惯是:不会,说清楚就可以坐下,我们留下时间请其他同学作答。欢迎有见解的同学直接起来回答问题,不需要老师点名,但以不打断老师的正常讲解为前提。读课文不要趴在桌子上,要将书拿端正,保证气流的顺畅。
  这些细小的问题,是很琐碎的,必须不断地提醒,不断地强化。好习惯要慢慢地养成。
  第三,告诉学生必须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听到问题后,先进行思考,如需查阅课本,可以翻看课本,但不可以题目都沒听清楚就逮住课本“急不可耐”地翻来翻去;另外,仔细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见解相同不要再重复,有补充可以等该同学说完后再补充。意见相左,等该同学说完,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必须有理有据。有自己的看法,努力提出来,表述清楚,问题积累的多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就养成了,我们也会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这一条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最难的一条。在帮助他们形成这个习惯的时候,你要给他足够的思考时间,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新生问题多,但是正因为问题多,可塑性才更强。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塑造优秀的自我。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其他文献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全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创建开放的数学教学呢?  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参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
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不是自上而下的制度,而是教师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没有一线教师发自内心真诚的配合,不管新课改的呼声多么强烈,那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永远比制度更为重要。当然一线教师并不排斥课改,置课改于不顾,依然我行我素。一线教师比所有教育工作者更向往课改,一线教师长时间地立在应试教育的浪尖,生活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的夹缝里,渴望着有一天能真正地实践素质教育,离开数字世界,
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指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测量”中指出:“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角的度量”更是学生在三角形分类活动中认识锐角三角形、直
印象    开学第一天,年级组的老师就给我打了预防针:一定要注意一个叫小于的学生。毫无疑问,这肯定又是一个棘手的人物。看来,今后我们之间的较量绝对少不了。于是,我的心里也做好了与他随时“战斗”的准备。 开学后不久,小于的种种恶习就一一暴露了。不爱学习,上课捣乱,下课打闹,不做作业,经常顶撞老师,教育批评后却屡教不改。看来,年级组老师对他的定位还是很准确的,这样的学生,定是不会有很大的改观。   
要想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培训机构应作到四个“不要”——不要丢开理论谈实践,不要面面俱到无重点,不要只谈现状无前瞻,不要重形式轻效果。  虽然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每年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但是由于存在的问题不少,导致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形同虚设和浪费培训资源现象严重,到了非认真反思、总结和纠正不可的地步。要想教师培训工作取得实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到四个“不要”——
一    古希腊人把闲暇看作是“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闲暇时发展思想和良知。亚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学》中明确提出闲暇生活是一个人获得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主张充分利用闲暇。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学记》中就有关于闲暇的精辟论述“藏焉,惰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把敬德修业与闲暇游乐结合起来。  从文化渊源上来说,受老庄哲学和禅宗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闲暇价值观很推崇“
在高中患上精神性疾病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然而没有办法,本国的高中就像一条令人生畏的河流,其中大大小小的测验考试就是那些深浅不一的水中旋涡。如果一个高中生认为自己当初可以嬉笑着面对那些水中旋涡而精神不紧张的话,那么他不是天才就是一个傻瓜。姑且让我们把问题提得再尖锐一些,就算你高中阶段从来没有为考试测验而紧张过,那么高中前的中考和高中后的高考呢?当你遭遇这两条河水中的大旋涡时,你当初也是嬉笑着、泰然自
所谓绩效工资制度,就是学校根据教师工作的优劣,将薪酬收入与个人业绩挂钩的一种激励性分配机制。到2010年初,我国所有事业单位已经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由于学校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如何评价教师工作将成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难点和突破口。从各地已推行的实施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要确保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成功,学校应当引导教师树立六种意识。    树立教育质量意识    传统的教师工作考核中教学工作
一天,我找两位学生谈心,有一位学生直言不讳地对我说:“老师啊,我坐在教室里听课比坐在牢房里还难受。”还有一位学生坦诚地对我说:“上你的课,我都出冷汗呢,紧张得要命。”听了这样一些话,我心中一颤,是啊,在课堂上我只顾津津乐道地讲解,什么时候用心去体会,去真真切切地感受周围的学生,去捕捉他们的思维,搜索反馈的信息了呢?不知不觉中,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建的“和谐教育”讲座中那一幕幕精彩绝伦的画面又闪现在
徐金奎,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北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两次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09年又被评为省“中学语文学科优秀教师”,并被《中国教师报》誉为“阳光教师”。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会员,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国家、省、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滋生,我的幸福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获取!如果还有来生,我仍愿做教师。  ——徐金奎  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