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
为完成使命、达到目标,最伟大、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什么?感恩亲人和老师,我们产生的生命冲动,该如何去充分表达?开班会、听报告和读励志文章之后,我们热血沸腾,激发出的无限能量,又该指向什么地方?答案只有一个——发挥自动自发的精神去学习。
自动就是主动去做,自发就是主动去想。发挥自动自发的精神去学习,不但能使自己觉得快乐,也会因为是心甘情愿而能克服无数困难。使学业做得更好,人格得到完善,好习惯逐渐养成,赢得别人的赞赏和敬重。
批评也好,赏识也罢,各种教育流派都把激发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育成功的重要指标,因为自动自发地学习和工作是奔向成功和幸福的秘诀。
前几年有一本流行书籍叫做《自动自发》,在这里,我把书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摘抄下来,跟同学们共享。
懒惰对心灵是一种伤害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心灵充满了对那些勤奋之人的嫉妒。
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和学习)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促成热忱和进取心。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困难,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认为自己骗得过老师,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拉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做任何事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自己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總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
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10分钟……
拖延有时候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
适当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就成了优柔寡断,何况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做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趁虚而入的可能。
“现在就动手做吧!”这句话是一个最惊人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推拖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当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不论做什么事,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我们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定下了什么样的目标。你应该懂得,你用什么标准衡量自己,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你。爱默生说:“紧紧追踪四轮车到星球上去,要比在泥泞道上追踪蜗牛行迹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一点一滴地奠定基础。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确实达到之后,再迈向更高的目标。
现在就动手做吧!
让我们勤奋学习
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就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阶梯;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遭遇任何阻力。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
一个人的品性是多年行为习惯的结果。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变得不由自主,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无意识地、反复做同样的事情,最后不这样做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形成了人的品性。因此,一个人的品性受思维习惯与成长经历的影响,他在人生中可以做出不同的努力,做出善或恶的选择,最终决定一生品性的好坏。
贪图安逸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和学习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机会来自于苦干
机会包含于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机会不会花费气力去找寻那些浪费时间、偷懒的人;机会好像总是会落在那些忙得无暇照料自己成就的人身上。就逻辑而言,机会应该会找那些时间充裕的人,但事实上,机会只会为那些有梦想和实施计划的人显现。因此,别去问老师你的成绩为什么不理想,而应该去问那个真正清楚的人——你自己。
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主人公确定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尽管在前进中遭遇了种种艰难险阻,但他们仍以坚韧的意志力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获得了成功。
失败者的借口通常是:“我没有机会!”而那些意志力坚定的人则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别人哀求,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如果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后来的成就,你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仍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林肯成长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但他却能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模范人物之一。
“没有机会”,只是失败者的推诿之词。
你心中要有盏明亮的灯,才能真正照亮你的前程。
为完成使命、达到目标,最伟大、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是什么?感恩亲人和老师,我们产生的生命冲动,该如何去充分表达?开班会、听报告和读励志文章之后,我们热血沸腾,激发出的无限能量,又该指向什么地方?答案只有一个——发挥自动自发的精神去学习。
自动就是主动去做,自发就是主动去想。发挥自动自发的精神去学习,不但能使自己觉得快乐,也会因为是心甘情愿而能克服无数困难。使学业做得更好,人格得到完善,好习惯逐渐养成,赢得别人的赞赏和敬重。
批评也好,赏识也罢,各种教育流派都把激发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兴趣作为教育成功的重要指标,因为自动自发地学习和工作是奔向成功和幸福的秘诀。
前几年有一本流行书籍叫做《自动自发》,在这里,我把书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摘抄下来,跟同学们共享。
懒惰对心灵是一种伤害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心灵充满了对那些勤奋之人的嫉妒。
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会导致懒散。相反,工作(和学习)可以引发兴趣,兴趣则促成热忱和进取心。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困难,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他们认为自己骗得过老师,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
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能将这些精力及创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们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懒惰之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一旦开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解决拖拉的唯一良方就是行动。当你开始着手做事——做任何事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处境正迅速地改变。
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自己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拖延是因为人的惰性在作怪,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總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
人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却感受着被窝里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10分钟……
拖延有时候是由于考虑过多、犹豫不决造成的。
适当谨慎是必要的,但过于谨慎就成了优柔寡断,何况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做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趁虚而入的可能。
“现在就动手做吧!”这句话是一个最惊人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推拖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者当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不论做什么事,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我们行动之前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望,定下了什么样的目标。你应该懂得,你用什么标准衡量自己,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估你。爱默生说:“紧紧追踪四轮车到星球上去,要比在泥泞道上追踪蜗牛行迹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生要想成功,就要一点一滴地奠定基础。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确实达到之后,再迈向更高的目标。
现在就动手做吧!
让我们勤奋学习
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世界上到处是一些看来就要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并且应该成为这样或那样非凡的人物——但是,他们并没有成为真正的英雄。原因何在呢?就在于他们没有付出与成功相应的代价。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峰,但不希望越过那些艰难的阶梯;他们渴望赢得胜利,但不希望参加战斗;他们希望一切都一帆风顺,而不愿遭遇任何阻力。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
一个人的品性是多年行为习惯的结果。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变得不由自主,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无意识地、反复做同样的事情,最后不这样做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形成了人的品性。因此,一个人的品性受思维习惯与成长经历的影响,他在人生中可以做出不同的努力,做出善或恶的选择,最终决定一生品性的好坏。
贪图安逸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奋工作和学习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机会来自于苦干
机会包含于每个人的人格之中,正如未来的橡树包含在橡树的果实里一样。
机会不会花费气力去找寻那些浪费时间、偷懒的人;机会好像总是会落在那些忙得无暇照料自己成就的人身上。就逻辑而言,机会应该会找那些时间充裕的人,但事实上,机会只会为那些有梦想和实施计划的人显现。因此,别去问老师你的成绩为什么不理想,而应该去问那个真正清楚的人——你自己。
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主人公确定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尽管在前进中遭遇了种种艰难险阻,但他们仍以坚韧的意志力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获得了成功。
失败者的借口通常是:“我没有机会!”而那些意志力坚定的人则决不会找这样的借口。他们不等待机会,也不向别人哀求,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机会,他们深知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如果看了林肯的传记,了解他幼年时代的境遇和后来的成就,你会有何感想呢?他住在一所极其简陋的茅舍里,没有窗户,也没有地板,他的住所距离学校非常远,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缺乏,更谈不上有报纸、书籍可以阅读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每天仍坚持不懈地走二三十里路去上学。为了能借几本参考书,他不惜步行一二百里路……林肯成长于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但他却能一跃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模范人物之一。
“没有机会”,只是失败者的推诿之词。
你心中要有盏明亮的灯,才能真正照亮你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