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mao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手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患者同意后,把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皮瓣修复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并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显示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显示的总有效率为76%,两组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比较明显(P<0.05),由此说明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效果比较显著。结论: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并且手术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可在临床医疗中加大推广使用。
  【关键词】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手部创伤;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15―02
  手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并且非常容易引发感染,通常伴有较多的并发症,其中患者手部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是比较困难的。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手部创伤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其中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患者手部创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本文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手部创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手部创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年龄在20岁到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7.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15例,年龄在21岁到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5.5)岁。所有手部创伤患者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均无其他的影响性疾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1.2 方法
  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把所有手部创伤患者分为研究者(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腹部皮瓣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清创和扩创,这样就可以切除患者坏死的手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然后对患者手部实施内固定,从而修复患者手部皮肤损伤神经以及血管等[2]。进而仔细观察患者手部皮肤缺损的形状和大小,根据这些情况在其手部供区进行划线设计,同时找准患者手部轴线,通常情况下不仅可以把患者臂桡侧作为轴线,还可以把患者尺侧正中线作为轴线,确定轴线后医生就可以设计皮瓣的切取范围,同时还要设计皮瓣蒂部长度[3]。在切取患者皮瓣时候,医生需以其桡动静脉或尺动静脉作为供血血管逆后行切取皮瓣,并且根据患者手部创面的大小剥离皮瓣两侧组织,进而夹闭其桡动静脉或尺动静脉近端,完成这些工作后,医生需观察皮瓣以及患者手部血运佳,然后切断患者桡动静脉或尺动静脉近端且结扎,通过皮下隧道将皮瓣逆行转至手部创面,覆盖并与创面缝合,术毕,整个过程需注意观察皮瓣血运,尤其注意避免旋转轴部受压[4]。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患者经过修复治疗后,手部创伤痊愈无复发并且可以正常活动则代表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显示,手部创伤临床特征表现不明显则代表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手部创伤临床特征无明显变化或者出现加重情况则代表无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此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的方法是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的是(x?±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χ2检验方法,如果P值小于0.05,就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并对比,研究组患者无效显示为1例,总有效39例,占(98%);对照组无效显示为10例,总有效30例,占(75%);两组治疗数据经过对比后得出,患者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临床效果尤为显著,数据对比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一般来说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非常多见,大部分的手部创伤患者还伴有神经、肌腱以及骨骼等组织的缺损症,这些症状在骨科中通常都较难修复,采用腹部皮瓣的修复治疗方法,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多次的整形,并且手术治疗周期相对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外术后患者皮瓣臃肿,从外观上来看不够美观,同时手部功能恢复得不是很好[5]。而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方式,患者手部组织痊愈的非常快,手术治疗周期相对比较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感染发生率,并且患者术后不需要在进行整形。另外,该手术一方面操作简单,一方面也比较安全可靠,同时皮瓣与患者手部皮肤较为接近。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显示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显示为76%,由此可知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采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伤患者,不仅安全可靠,同时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对之推广应用。
  [1] 成本强,区国集,陈友明,龙朝仪,李海平,孔志强.手部创伤及手术后早期肿胀的综合治疗[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2,12(02):102-104.
  [2] 曾波,周敏,严明忠,吴晓华,刘毳,刘玉刚.手部创伤缺损的早期组织修复[J].职业与健康.2013,02(11):231-233.
  [3] 邹锦考,李江,涂青虹,胡俊卿.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J].广东医学.2012,11(02):120-122.
  [4] 张毅,何小智,秦安,卓毅.手部严重创伤显微修复188例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2,07(02):145-147.
  [5] 昌泓.75例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3):167-17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淡豆豉醇提物对D-半乳糖致衰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致衰模型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均用生理盐水灌胃;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并用不同剂量的淡豆豉醇提物灌胃。7周后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中、高剂量淡豆豉醇提物能提高血清和脑组织中SOD的活力,降低MDA水平。结论
【摘要】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以及利培酮两种药物用于治疗分裂症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采用阿立哌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24%。略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降低,组间同期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具有一定比例的失眠、嗜
【摘要】 目的:探索研究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均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均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健康教育满意度、提前康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精
【摘要】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检测在75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Heart Failur,HF)的临床意义,并分析其截止点的选择。方法:选择75岁以上的HF患者136例,年龄大于75岁的健康老年人136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和HF组(治疗前)均接受心脏彩超和NT-proBNP的检测,对比两组指标差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舒必利对于心境障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境障碍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组治疗,研究组给予舒必利,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20.00%,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在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
【摘要】 目的:了解诺如病毒的发病特点,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暴发的三间分布情况。结果:所采集病例的样本经过检测查出GII诺如病毒。结论:学校此起聚集性疫情为诺如病毒所致感染性腹泻。  【关键词】 诺如病毒;暴发;学校  【中图分类号】R3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13―02  The i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