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广告中城市形象传播的视觉设计技巧

来源 :摄影与摄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wp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地铁交通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地铁广告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特别是技巧运用,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武汉地铁中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的实际案例为借鉴,以视觉传达设计技巧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具体运用为重点,立足地铁这一特殊空间,利用广告共有媒介形式,探索视觉传达设计技巧,寻求城市形象、地铁、视觉传达三者有机结合,为地铁广告制作提供借鉴,促进城市形象的传播更准确更生动。
  关键词:地铁广告;城市形象;视觉传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F713.81 文献标识码:A
  在地铁快速发展的大中城市,在流动人群巨大的地下交通空间中,视觉导向是很具有引导性的,地铁广告作为城市形象视觉传达的新领域,因其特有的空间构成,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越来越激发受众人群的眼球享受。
  1 地铁广告与城市形象广告
  由于地铁的高速发展,而地铁所衍生出来的传播广告如雨后春笋一样的频繁涌出,而这样庞大的信息量同时影响这个空间中庞大的流动人群,地铁广告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新时期的新媒体骄子。对比移动媒体而言,地铁媒体的特征主要有:受众群体广泛,覆盖非主流手机用户;大量的出行需求与信息化社会的相互影响;形式广泛,不局限于手机屏幕,可以与环境巧妙结合等。
  1.1 地铁广告形式
  地铁环境是一个独立空间,与其他所有广告媒介比较,地铁广告类型最为丰富的。依照广告类型、发布位置、媒介形式和表达方式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广告形式,给予视觉传达设计无限的空间与可能。
  1.2 地铁广告的优势和劣势
  地铁广告的优势。地铁站相对来说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当人们走入封闭的环境后,会更容易对身边的信息进行关注,尤其地铁广告作为地铁站内的环境装饰,自然而然会成为人们目光的焦点。地铁能将众多的新媒体传播载体容纳其中,不论是老的新媒体载体比如说“电视”或者是新时代新媒体载体的应用,使得地铁广告这样一种流行元素能够很快的进入人们的眼球之中。
  地铁广告的劣势。在密闭空间里,照明主要依靠电灯,大量灯光以及广告灯箱长时间观看,对眼睛会造成视觉刺激,并且由于地铁站是功能型建筑,整体配色单调,非常容易造成视觉疲劳。
  1.3 地铁广告的受众群体
  根据对于地铁乘客的调查,地铁乘客群体相对较为稳定,多为中、大学生、职员和管理层。此类人群年轻、时尚,乐于接受新的观点和思维,有一定的艺术追求和审美高度,对千篇一律的表现形式较为反感,地铁广告设计,应该多运用一些时尚创新的元素和色彩。
  1.4 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设计
  地铁作为一项政府投资的重要公共事业,其所承担的责任不只在于交通运输上,对于提高城市的精神文明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比如通过平面媒体广告和视讯广告等,创造视觉冲击力,传递城市的人文气息和文化素養。如上海地铁的壁画装饰(见图1),材质上使用烤瓷板、水晶玻璃和大理石、不锈钢等等。在设计上融入很多地标特色,一线一景,为毫无生机的地铁车站平添了浓浓的艺术气息。上海新客站的《车轮滚滚》,通过创造车轮飞动的动态图形,从上海站的历史变迁,折射上海城市的飞速发展和都市时尚前沿的精神风貌,此创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这种公益性在武汉同样具有很好的运用。譬如“武汉,每天不一样”(见图2),作为武汉城市形象宣传语与地铁环境相融合,以简单明了的设计制作,对受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2017年初长江主轴概念出现,同年底地铁八号线开通,巨大的“长江主轴”壁画就出现在竹叶山车站。以上两个案例,充分体现公益广告的显要性、及时性、跟进性和发展性,视为城市总体形象的经典展现。
  2 地铁广告中城市形象传播的视觉设计技巧
  在地铁广告中城市形象设计要有多样化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就要结合区域文化的不同程度来呈现而这种设计思维还需要根据文化特性以及民族特性来分析。同时还要考虑新媒体特性以及受众群体特征,充分运用视觉传达设计技巧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
  2.1 地铁广告中城市形象传播的视觉设计原则
  视觉传达设计主要由创意、构图、色彩三要素组成。其中创意为最,设计作品的涌现使得人们对于广告视觉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设计万变不离其宗,构图上成黄金比例标准,色彩,文字,图案的整齐统一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广告设计。在创作地铁广告中运用视觉传达设计技巧,需遵循以下原则[1]。
  2.1.1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是广告宣传作品设计的基本原则。地铁广告的相关性,既包含于一般广告的共性之中,即符合目标人群的审美价值观、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同时也要从差异性上充分考虑地铁人群的流动性、地铁环境的封闭性和人们乘坐地铁时间的短暂性。把握上述相关特征,将有助于增强地铁广告的有效性。
  2.1.2 艺术性原则
  艺术性是任何设计必须保持的,这点上广告设计也不例外。无论是直白的文字,还是绘画图形,都需要结合不同的艺术风格,避免人云亦云、直接拿来、似曾相识,而需要在艺术价值、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体现设计者的艺术个性,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广告宣传的大众传播影响力。
  2.1.3 特色性原则
  广告设计作品的特色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渲染内容的特色,二是作品形式的特色。在选用好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色之后,需要用自己的风格去呈现给大众,要从文字、图形、色彩这些基本元素上进行自我风格上的变换,让乘客大饱眼福,享受各种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的神韵魅力。
  2.1.4 导向性原则
  地铁广告中视觉传达设计技巧运用还得具有导向性。这一原则运用,主要在于地铁人群的流动性,非驻留性人群在短时间内的信息接收有限。基于这一点,地铁广告必须依据视觉传达的基本规律,而具有导向性的广告是能够引导人们的视觉去观察以及读取广告的信息。   2.1.5 科学性原则
  科学即规律。科学性原则在广告宣传中的运用,需要考虑到运用人的生活特性,比如视觉规律,在广告本体和广告受众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交流情境,这就需要广告作品选择相应的尺寸,安于一定的位置,运用适当的色彩,安排于合适的照明环境中,兼顾情节编排和工艺材料的选择,在刺激受众的感官系统中促进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统一。
  2.2 地铁广告中城市形象传播的视觉设计技巧的运用
  城市形象传播中视觉传达设计,创意是前提,技巧运用是关键。武汉地铁阳逻线新荣车站内的主题壁画《欣欣向荣》,取自新荣谐音,表达了武汉城市建设、市民精神面貌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和向往。江汉路站壁画《时尚江城》采用汉白玉浮雕,描绘武汉市民日常生活,武汉地铁6号线的老火车头(大智路站)、天下第一街实景(汉正街站)等。总结以上,可为视觉传达设计技巧在城市形象展现中的文字、图形、色彩运用提供有益的启示。
  2.2.1 城市形象定位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所能展现出来的第一印象。要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区位优势和精神风貌相结合[2]。国务院给武汉的总体定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2011年后,武汉市提出面向2049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长江主轴、建设长江新城的发展定位。因而,城市形象定位应是总体定位和发展定位的有机结合,此应成为地铁中城市形象视觉传达的基本取向。
  2.2.2 文字的设计技巧
  文字设计是所有设计中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广告设计中如何能用清晰的文字去表达广告内容是设计师值得考究地方。在地铁公共标识设计中,识别性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在这类标识中,文字类标志设计所占的比重性对较大,这类标识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给人们进行指引等,所以要醒目,易于识别。
  2.2.3 图形的设计技巧
  图形是一种有趣的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一般来说是有趣的、能够刺激人们的眼球的,优秀的设计师是能够通过图形去传递给人们设计师最想表达给人们的视觉观点。图形创意是广告在图像上能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大部分是能够让人们的视觉很快接受的,优秀的图形是能够让人们记忆尤新的,地铁广告的图形图像特点是一目了然,赏心悦目,可以采用摄影的手段,很好的体现真实、大气的特点,素材要体现城市形象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在图形的选择方面要切合城市形象才能够引起共鸣。
  2.2.4 色彩的设计技巧
  优秀的广告设计是有着符合广告特性的色彩基础的,符合广告特性的颜色是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好的颜色是能够刺激到人们的视觉而不会让人感到反感的。宣传广告设计效果的好坏,最终是由色彩来体现的,色彩设计在作品中占了较大比重。地铁建筑所处地下,具有沉闷、封闭、阴暗的不利因素,地铁广告中有关城市形象设计的色彩处理显得尤为 重要。在功能性非常强的地下空间,色彩设计要充分考虑功能性的要求,考虑色彩所要传递的公共信息,要与环境相融合,迎合人的心理需求,同时发挥对空间的美化作用。
  3 结语
  总观实际案例和理论研究,地铁广告中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已经由一般设计进入综合探索的新阶段。从多种技巧因素运用入手,探索地铁中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的有效性。不容否定,随着地铁建设发展的地铁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已经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并且在实践中出现创意亮点。时代期望地铁广告能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改观,特别是在针对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设置、车辆和人群的流动性特征,能够作出创新之举。在这方面,地铁中城市形象视觉传达设计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志红,郭铁,欧建达.广告设计与实训[M].第3版.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6.
  [2]陈柳钦.城市形象的内涵、定位及其有效传播[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62-6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当下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摄影在宣传工作中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摄影能够使宣传工作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形象上更为多样化;在时间上更为迅捷。充分发挥摄影在宣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对宣传工作者进行摄影方面的技术培训,而且需要提高其看、问、听等多方面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摄影;宣传工作;作用  中图分类号:J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当下社会经济和科技地
期刊
摘 要: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相比,电视纪录片在真实性和客观性等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要想满足这一要求,节目摄像人员不但要具備较强的专业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编导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最终的节目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文章首先阐述了电视纪录片中摄像编导意识的概念及意义,之后针对这一思想意识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相关探究,希望所提出的措施建议可以为拍摄电视纪录片的摄像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摄像
期刊
摘 要:西洋画传入我国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西洋画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前,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已经影响到了西洋画教学。但是,在高校美术专业的西洋画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不重视理论教学、教学工具较为固定、教学评价体系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高校美术专业西洋画教学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传播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在改变着地市传统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主要从新媒体的发展对地市电视新闻产生的影响入手,探讨地市级传统电视新闻如何应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新媒体;地市电视新闻;影响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J9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受众不仅可以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摄影艺术创作的新媒介,促进了摄影艺术创作的发展。网络技术和摄影的有效融合,为摄影艺术作品的图像获取以及图像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文章对互联网时代网络摄影作品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对影像作品的传播方式进行了介绍,从摄影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对互联网时代影像作品的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影像作品;摄影艺术;作品创作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科技长足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步入数字时代。就摄影领域来说,数码技术催生了数码摄影器材,因价格适宜、携带便捷,大大拉近了人们与摄影艺术之间的距离。用“每个人都是摄影师”这句话来形容当前的摄影艺术发展非常贴切。虽然数码摄影技术在高速发展,但传统摄影艺术并没有因此而没落,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更不可能相互被替代。文章从二者的区别入手,对传统胶片摄影的地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胶片摄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新媒体得到了越来越快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甚至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新闻摄影者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专业摄影记者的作品,要和普通的群众作品进行素材上的斗争,还会发生专业的传统媒体记者被裁员、并面临创作和资金上的难题等情况。新媒体行业也对新闻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下,行业中对图片的需求量加大,但所给的拍摄周期却较短。
期刊
摘 要: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视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高清电视的发展。而目前,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系统对播出系统进行更稳定、可靠的操作,确保电视节目能给观众带来良好的体验效果,是当前电视台播出系统升级改造的关键工作。文章就地市级电视台播出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的过程管理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地市级电视台播出系统;升级改造;过程管理;研究究  中图分类号:TN949.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1. Winterlandschaft mit Zeche Pluto in Wanne-Eickel, 19292. Kauper, Hochofenwerk Herrenwyk, Lübeck, 19273. Zeche "Heinrich- Robert", Turmf?rderung, Pelkum bei Hamm, 1951  阿尔伯特·伦格尔-帕奇是“新客观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新客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广水市桃源村的更新设计实践为例进行研究,重点探寻适宜鄂北地区乡村聚落绿色低碳的空间布局模式,论述降低整体能耗的同时改善乡村居住环境质量,治理乡村环境污染,推进乡村“厕所革命”,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为建构一套低碳型乡村聚落的设计策略和理论体系,为实现鄂北地区低碳型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提供全面、系统、可应用的更新策略与改造方法。  关键词:低碳理念;鄂北地区;乡村聚落;景观规划  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