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纪录片中成语字幕翻译对文化传播及国家形象表达作用浅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yuanzhuren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纪录片之一,《远方的家》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将中国不同风貌展现给全世界。字幕翻译对于外国理解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成语,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表达方式,其翻译如何对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表达作用显著。本文以《远方的家》之《长城内外》为例,将外宣纪录片中成语字幕翻译与对外文化传播及国家形象表达结合起来,从国家形象的体、魂、形、象四个方面探究成语字幕翻译的准确性,提出更加有利于对外文化传播和树立国家形象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外宣纪录片 成语翻译 文化传播 国家形象
  1.引言
  外宣纪录片作为真实地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及特定的风土人情的媒介,其翻译要完成两个任务:清晰传达源语的信息,贴近国外受众的语言习惯;唤起受众的文化共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远方的家》之《长城内外》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其翻译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国家形象的树立。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美国政治学家布丁(Boulding,K.E.)观点)。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对国家形象的定义,他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大体而言,内容包括国家的体、魂、形、象四个方面,研究、塑造、传播三个环节。首先是体,就是客观存在的条件:国土、人口、资源、地理、天文、气象等自然生态和生存状况;其次是魂,就是政党、政权、典章、制度、法律、道德和主流历史文化及价值观;再次是形,就是城市、村庄、古迹、文物、建筑、园林、产业、企业、产品和教育、卫生、科技、国防实力;最后是象,就是民族风俗、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国际交往、公共服务所表现的品相和文学艺术、影视作品、新闻传媒中所描绘的国家印象。
  目前,国内对于大型外宣纪录片的字幕翻译较少,尤其是其中成语字幕的翻译,本文将从柳斌杰院长定义的国家形象的体、魂、形、象四个方面出发,探究外宣纪录片中成语字幕翻译的准确性,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改进策略,以促进中国文化传播和国际形象的树立。
  2.《远方的家》之《长城内外》翻译实例分析
  本文将从体、魂、形、象国家形象四个内容方面,分析探讨外宣纪录片以《远方的家》之《长城内外》中成语的英译问题,并对其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1体。国家形象中的体,就是客观存在的条件:国土、人口、资源、地理、天文、气象等自然生态和生存状况。在纪录片《远方的家》之《长城内外》中,运用很多成语描写我国的客观地理条件。
  以其中对“崇山峻岭”一词的翻译为例,“崇山峻岭”在该纪录片中属于高频使用成语,这与我国的地理环境特征及该纪录片所调查的对象——长城所处的环境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对崇山峻岭的准确翻译是十分必要的。崇山峻岭的中文含义是指高而陡峻的山岭。“崇”是高的意思;“峻”是山高而陡。
  英文翻译有lofty and precipitous peaks, high mountains and lofty hills, lofty mountains and high ranges等。在纪录片中,在某些集数中,崇山峻岭被完整地翻译出来,如在18集中:崇山峻岭翻译成lofty mountains and high ranges;在更多的其他集数中,崇山峻岭都用了减译法,将其之翻译成为lofty mountains,甚至将第20集的“崇山峻岭之间”直接译为“between the mountains”。根据减译的原则是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者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语言单位。但省略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因为译文中虽无其形而已有其意,或者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只是减去原文的某些冗余信息,或出于汉语表达需要不必译出的语言单位。将崇山峻岭翻译成between the mountains显然是不合理的,失去其成语的内在含义,无法表达出险、高、陡峭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因素,将崇山峻岭直接译为lofty mountains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崇山和峻岭所表达的意义相近,在影视中为了考虑画面帧与字幕长短的因素,其必要的省略是合理的。因此,要正确地使用减译法,在能完整地表达其内涵意义的前提下省略重复信息,以正确反映我国资源地理等自然生态特点。
  2.2魂。国家形象中的魂,就是政党、政权、典章、制度、法律、道德和主流历史文化及价值观。在纪录片《远方的家》之《长城内外》中,除了用成语描写长城的地理地貌外,也体现了相关地区的思想、价值观等。
  在《长城内外》第16集《京东长城 奇在遵化》中,“天人合一”翻译为“Unity of Heaven and Man”。天人合一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的一种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天人合一,合一是强调一种和谐、融洽,而不是“一致,完整”。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是指外在自然;“天亦有喜怒之心,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这些都是天人合一的最初思想渊源。当代多被解释为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取得对方生命的信任并和谐共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地结合。纪录片中将“天人合一”直译为“Unity of Heaven and Man”,天与人的结合、一致,而在西方文化中,“heaven”指天堂,天堂与人的结合,一致,会使外国观众产生歧义与疑虑。而且unity没有体现出本词所蕴含的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含义,也不能体现出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的良好形象。使用意译法可翻译为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更加準确地解释了天人合一包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有利于宣扬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的大国形象,体现出我国的主流意识文化与价值观。   2.3形。国家形象中的形,就是城市、村庄、古迹、文物、建筑、园林、产业、企业、产品和教育、卫生、科技、国防实力。
  在《远方的家》之《长城内外》43集中,“这里的老字号鳞次栉比”翻译为:rows of old and famous shops here。鳞次栉比,出自古文出《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这是一首秋收之后祭祀用的诗歌,表现了当时的农业耕作方式和传统。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收割谷物的镰刀挥舞发出的声响,收成的庄稼堆积如山。它们看起来就像是高耸的城墙,排列得很广而且整整齐齐地像梳子一样。过了一千年左右,这个词的上半部分出现在南朝宋国鲍照的诗《咏史》里面:“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讲的是京城的十二条(可能表示很多,不一定是具体的数目)大道两边高耸的屋脊排列得像鱼鳞一样密集。这首诗的前部分基本就是用来渲染京城的奢华,后半部分才是表示自己的心迹。一千年后陈贞慧的《秋园杂佩·兰》中:“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诗人从长桥一直走走道大街上面,看见各种建筑排列得整整齐齐,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花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现在我们一般都用“鳞次栉比”这个词形容房屋或者船只密集而且整齐。因此,不论是从鳞次栉比的成语历程演化,还是它的现代意义,都可以展示出中国在从古至今的一种繁荣盛世下的建筑特色。在纪录片中将其翻译成“rows of”,虽然意义上表达的是“一排排的(房子)”,然而在考虑到鳞次栉比的历史意义和其展现的建筑特色来说,光是“rows of”不能很好地表达出其真正意义。在纪录片中鳞次栉比所形容的名词是“老字号”,一般来说,“老字号”是属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商铺,体现出中国传统商业的发展繁荣。在此处,将鳞次栉比翻译成“rows upon rows of”更能体现出当地老字号整齐划一排列的场景,展现中国传统商业发展的繁荣景象。
  2.4象。国家形象中的象,就是民族风俗、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国际交往、公共服务所表现的品相和文学艺术、影视作品、新闻传媒中所描绘的国家印象。
  《长城内外》中第23集《潮白河畔 别样生活》中对“绿林好汉”的翻译为:“Calculating heroes of the forest...”。“绿林好汉”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出自《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芘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绿林好汉多受儒家影响忠义等思想为其精神原动力。直接将绿林好汉翻译为“heroes of the forest”会造成歧义,“森林里的英雄”对于中国人来说都不能理解。这个翻译既不能传达“绿林好汉”所包含的反抗精神,又不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采用意译法可翻译为:“Heroes against tyranny.”。采用意译法使“绿林好汉”这一成语的含义更加清晰地传达给外国观众,展示了我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同时有助于宣扬坚持民主,反抗暴政,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形象。
  3.結语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们认识和思维活动长期抽象化的结果,它通过词和句子构成,巩固下来,成为人们交往和社会化发展的工具。成语,作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成语中富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对于宣扬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示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的表达有着更加重要的使命。笔者以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树立为视角,对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的《远方的家——长城内外》中的成语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观看了六十集纪录片并整理出当中的成语,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并对纪录片中的成语翻译进行成语来源分析,文化内涵分析,所表达的国家形象影响分析,找出其间使用频率高的成语,分析其恰当合适之处,也找出纪录片中原来成语翻译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改进方法。通过改进,使外宣纪录片达到准确传达信息、呈现事实、传播文化的目的,最终在国际社会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但是鉴于研究的纪录片的范围和种类较为狭窄,对于其他类型的外宣纪录片中的成语研究并未涉及,是否有共通的不足之处也未总结得很完善。对于这种大型外宣纪录片,我们观看的数量并不完全足够,较为集中。纪录片也不同于一般的传播方式,是音、影、象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字幕的翻译需要考虑的因素较为复杂,与普通文学的翻译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在外宣纪录片中翻译成语能够更好地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
  参考文献:
  [1]段文颇,赵欣.国家形象传播视角下的外宣纪录片翻译浅析——以2011年CCTV-4《走遍中国》2、3、4月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2]柳斌杰.国家形象是篇大文章[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2).
  [3]周明伟.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13-14.
  [4]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9-30.
其他文献
他成长于1960年代,骨子里深深铭刻着那一个时代特有的“艰苦奋斗、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青年时期,凭借出色的能力成为1986年国家选拔“中英友好奖学金”留学项目浙江大学最终入围的四人之一,获得了赴英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  世界名校的熏陶与磨砺,师从于英国乃至欧洲最早涉猎智能交通领域的顶尖专家麦克唐纳教授,他在前沿学科的高速公路上驰骋疾行。  如今,学成归国,不以山海为远。他带着20余年的
童话故事里的人物,王子都是英俊勇敢的吗?公主都是美丽善良的吗?  童话故事的情节都是一波三折的吗?最后的结局都是从此美好、幸福、圆满吗?  安徒生的《野天鹅》,是否模仿了格林兄弟的《六只天鹅》?王尔德童话的唯美、诗意与感伤,是否借鉴了安徒生的《海的女儿》?  ……  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些触摸高阶思维,甚至叩问童话审美的话题,如同朵朵闪亮而有声响的礼花,竟然怦然绽放于小学三年级“小人鱼”主题群书阅读
1   花容推着一辆二八式自行车,踏上了晃晃悠悠的吊橋。自行车的货架上,挂着两个简易保温箱,里面装满了包子。走在钟摆一样的吊桥上,花容感觉很吃力,细碎的汗珠从额头上渗出,雨打梨花般挂在了腮上。   九点时分,国矿和个体小煤窑的矿工陆陆续续上了吊桥。国矿工人待遇好,矿上有浴池,把粘在身上的煤屑洗了个“屌蛋净光”。个体小煤窑没有这样的待遇,下班的矿工满脸煤尘,就像从灶坑里掏出的烧糊了的山药蛋。年轻的
摘 要: 中国是诗歌王国,诗是文学的核心,是一个民族文化语言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要于细微处体现诗的语言美、形式美、音韵美,朗读和绘画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诗画结合,古今相通,情理交融,学生在领悟诗的情韵、感受诗的内涵的同时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古诗教学 诵读与绘画 诗的觉醒 审美的世界  我国是诗歌王国,假如对中西文学稍加比较的话,能与西方的史诗、戏剧分庭抗礼并且最能代表
一      一九七六年七月的天气可谓真的炎热,毒辣的太阳烤得地面像要起火,热得能把一个摊在地面的鸡蛋给烤熟了,泥巴的裂缝能塞进一个手指头。也就在这个月,我的邻居胡伯伯从“南钢”光荣的退休了,“南钢”是南京钢铁厂的简称,厂址在大桥以北的大厂镇。从此,他再也不用每天蹬着笨重的“二八杠”往返于大江南北了,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他就像一架老机器,最终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于我们这群孩子来说,倒是得失各半
剧说绘本是用教育戏剧的模式、道具、肢体律动、角色扮演、情境想象、故事建构等手段来学习绘本。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兼美、深受儿童喜爱的教学载体,给了教育戏剧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表达空间。同时,教育戏剧让绘本找到了一个活力缤纷、有趣有味的表达方式。本文结合绘本与教育戏剧的特点,以教学实例阐述二者有机融合的价值。  一、多元解读:开启梦想潘多拉  日本著名绘本理论大师松居直给了绘本一个精确的阐述:绘本≠文字 图画
【问题与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课要求认识14个生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量大,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通过创设菜园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的体验。  2.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识字途径、认字活动,使他们能轻松地记住字形,乐于识字。  3.运用汉字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教学的效率高低,直接关乎阅读与习作的质量高低。因此,如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一直是学者与一线教师探索研究的课题。  我观摩过吴琳老师的这节识字教学课,感受颇深。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构字理据讲授汉字,引发了学生对汉字的极大兴趣和热情。新课标要求低学段识字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
摘 要: 万红的形象成功地沿袭了严歌苓此前的众多女性形象特征,有着东方女性的生命韧性和生活信念。万红在守护英雄的过程中,自己也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新的英雄,本文探討了万红无言守护的原因及过程,即在坚定的信念的作用之下而完成的自身人格的飞跃,这使得万红的形象更为饱满。除此之外,作者删除张谷雨视角构筑的故事部分,而仅仅保留万红的视角为唯一的故事线索,这样的处理文本的方式其实是在形式上有助于超越万红作为一个
摘 要: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最终目标,因为关系到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本文从德育工作的渐进性、完整性、实践性、多元性四个方面,探究中等职业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策略研究,对于开展科学育人,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民族伟大复兴、祖国繁荣发展,造就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德能 全員育人 全程育人 实践育人  道德教育是一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