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师生的非语言交流也是一门艺术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交流活动。课堂上,除了语言交流外,师生还可以使用眼神、面部表情、姿势、动作等大量非语行为来传逆信息,人们通常把这些非语行为,叫做体态语,恰当使用体态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化繁为简,扩大课堂信息量,而且还能沟通师生的感情,密切师生关系,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非语言交流 课堂教学 艺术
  一、恰当使用体态语,创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气氛
  良好的教学秩序,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饱满的情绪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而教师恰当使用态语,对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抑制和克服消极因素,创造稳定,和谐的课堂教育环境和气氛,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体态在组织教学方面能发挥以下三种职能。
  第一,是稳定职能。上课铃一响,有经验的教师走进课堂后,他不是上台就讲,开板就唱而是严肃庄重地站在讲台中央,先用专注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观察着学生精神是否集中,上课的一切准备活动是否已经做好,示意讲课就要开始了。如果遇到学生仍处于课间活跃后的兴奋状态,他会再静待片刻,并做出手掌缓缓下压的姿势,引导学生调整情绪。这样,教师端庄的仪表,亲切凝注的眼神,恰到好处的手势就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力量,使课堂迅速进入佳境,给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是约束职能。维护课堂纪律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课堂违纪现象情况十分复杂,因此,教师在维持纪律时,就要采用不同手段。对群体性的或严重的,当然要言语和体态语并用,但对个别的或一般性质的连纪,则要视情况灵活处理。如果课堂上发生个别学生交头接耳,小声说话,教师可对违纪者盯上一眼,皱皱眉头,做个小的手势,意在传递教师对他的行为先引起注意的信息,如果违纪者仍未收剑他的行为,教师可采取更为强硬的做法,走到他的跟前,使他感到教师就在他的身边,甚至还可以用手指轻敲其桌面,发出警告的信号、用体态处理这类违纪行为,既未打乱教学过程,干扰其他同学,也不严重伤害违纪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
  第三,是激励职能,这种职能得到较好发挥,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又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并和教师默契配合,比如,当全班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听课时,教师应及时以会心的微笑或点头示意,表示满意。当学生对教师的回答十分准确时,教师可伴着赞许的目光微笑点头,以示鼓励,也可竖起大拇指称赞。个别情况下可以做出鼓掌的姿态表示“好极了”。当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助教、助学的情况,比如学生帮助教师擦黑板,同学甲在同学乙需要时递过去一本字典时,教师可投去赞许的眼神,并付之以满意的微笑。所有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二、通过学生的体态语获得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只有随时从学生方面获得教学情况信息反馈,才能把课教好。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发出的体态语,要细心观察,正确领会,并以此调整教学。
  在讲解新课时,如果学生们的眼神紧紧的盯着教师,时而微笑,时而点头,表现出专注听讲的神态,这说明教师的讲课吸引了学生,可以按原计划讲下去。一个问题经过层层推导,最后得出了结论,学生如释重负,并立即活跃起来,这说明他们听懂了,不必再多讲。如果教师滔滔不绝,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眼神呆滞,表情木然,摇首蹙眉,甚至个别学生竟然打瞌睡,这意味着教师输出的信息学生难以接受,需要调整一下教法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如果教师板书之后,学生乱指黑板,交投头接耳,喊喊喳喳,这很可能是板书中出现了笔误,需要检查出来予以纠正。如果教师板书之后,某一方向座位上的学生欠身伸脖向黑板看,这一定是教师讲课的位置过于固定,挡住了那部分学生的视线,教师应及时挪动一下身体。
  复习课上,当教师把问题提出后,一部分同学坦然地望着老师,这表明他们对所提问题有把握,有些学生则会缩着脖子,低着头。这是一种害怕提问的样子,还有些学生眉头紧锁或用手托着下巴,用嘴咬着笔头,这表明他们正在考虑如何回答所提问题。这时,教师就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提问不同类型的学生。
  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能是没多大实际意义的,如在课堂上个别学生咳嗽,踩脚,打哈欠或伸懒腰可能不传递对教学有价值的信息,但频繁地出现有意的咳嗽、踩脚,打哈欠或伸懒腰,就可能表示厌倦,不耐烦或教师离题太远。总之,教师在上课时,要通过学生的非语言行为,细心体察学生的听课情绪,及时捕捉反馈信息,根据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以求得课堂教学系统的优化运行和教学信息的优化传递。
  三、运用体态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相互了解,默契协调
  非语言行为在课堂上是一种极为微妙的沟通师生感情,加强师生联系的工具,师生都要领会这种无声语言的效用,并力求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共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了解。做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文化背景,道德水准,心理变化及性格等,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注意差异,做到因生而用,同时,教师体态语表达的内容,应当有规律性和稳定性。作为学生,必须了解每位教师的个人风格,了解教师某一体态的内在含义。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处于良好的协调状态,使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
  2.教师在使用体态语言时要得体
  教师自觉地、有意地正确使用身体语言与不自觉地、无意地、错误地“使用”身体语言,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众所周知,有些身体语言有明显的概念,在全世界基本通用,但有些则概念含混,在一定范围、一定地区有特别的甚至是相反的意义,有些则基本无固定含义完全要以所伴随的语言本身来决定,但它断然对这语言本身具有极强的辅助表现力,对表达概念的精确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有教师本身自觉地去揣摩、设计。在使用语言时,应做到举止大方得体,动作潇洒自如,自然而亲切,给学生以美感,使学生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潜移默化,如醉如痴,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3.教师在运动用非语言行为时要把握好“度”
  教师应做到当用则用,精心取舍,有地放失,力求做到画龙点睛,切忌出现画蛇添足,哗众取龙……
  参考文献:
  [1]边玉芳.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2][美]尼尔森等著,梁帅译.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5.
其他文献
从解剖学角度观察了草原樱桃绿枝扦插和硬枝扦插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草原樱桃绿枝扦插需要30d左右产生不定根,硬枝扦插需要40-50d产生不定根;愈伤组织产生前,绿枝和硬枝
采用水雾化法制备了Fe75Si8.4B12.6Nb4及 Fe75Si8.4B12.6Nb2C2两种铁基非晶软磁合金粉末。通过XRD、DSC、SEM及VSM等研究了C添加对Fe-Si-B-Nb非晶合金的相结构、非晶形成能力
从叙述视点和情节、人物与态度两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探究文本在叙述过程以及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反映的态度和意图。叙述者对周家兄弟两人使用了双重价值判断标准,叙述者的知识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并非孤立,而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正如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一语指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人为地将二者割裂开来,将阅读定位于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阅读对于写作水平的影响。  阅读
以景天属植物费菜(Sedum aizoon L)和长药八宝(Sedum spectabilis Boreau)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2种景天植株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磁性颗粒粉末、其制造方法和使该铁磁性颗粒粉末进行磁取向而得到的各向异性磁体或粘结磁体。该铁磁性颗粒粉末,其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穆斯堡尔谱测得的Fe16N2
以"津杂"、"津优"和"津春"系列10个黄瓜品种为试材,通过NaCl胁迫,研究不同黄瓜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种子的发芽率不仅随着黄瓜耐盐性的不同而异,而且也依盐溶液浓度的变
本实验考察了微波对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氨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对铜矿氨浸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与非微波条件氨浸相比,浸出率能提高31%.
以孝感学院内的香柏细枝叶为原料,采用NaCl溶液协同蒸馏法对香柏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香柏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5,NaCl溶液浓度为4%,浸泡6h,蒸馏
城市土地是人类活动中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