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花鼓戏唢呐与“竹筒子”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819994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师范大学
  衡州花鼓戏形成于清朝中后期,是衡阳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小戏剧种,距今两百余年的历史。因与马灯、采茶、滩舞等民间小曲小调联系密切,故又称“花灯”、“地花鼓”、“衡剧”。1983年编修《中国戏剧志·湖南卷》时定名为衡州花鼓戏。
  衡州花鼓戏主要以三小戏为主,即小生、小旦、小丑。剧种形成以来,主要是以胡琴(竹筒子)、唢呐两种乐器伴奏,直到解放初期,由于全国各地方戏剧种异常活跃,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在音乐伴奏上才逐渐溶入二胡、三弦、扬琴、笛子、琵琶等。但主要还是以竹筒子和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由于衡州花鼓戏主要以这两种乐器伴奏,尽管后来增加的一些伴奏乐器,但从剧种声腔体系来看,并不具备弹腔类型,即南北二路,据衡州花鼓戏前辈讲述,由于衡州花鼓戏没有南北二路(即弹腔),故称之为地方小戏,而地方小戏是不能进城演戏的,为了能进城演戏,在衡州城内赢得自己一席之地,衡州花鼓戏的前辈们又从衡阳湘剧、祁剧等地方大戏剧种学习引进了南北二路,从而丰富了本剧种的声腔体系。南北二路在衡州花鼓戏剧中称“雨夹雪”,也叫“半燈半戏”。主要用于老生、花脸等行当,有时根据剧情需要,小生、旦角也兼用。
  就戏剧乐器而言,每个剧种都有一种或几种主要伴奏乐器,如京剧的京胡,祁剧的“祁胡”后改名京胡,包括湘剧也叫京胡。京胡在戏剧音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为演员伴奏外,包括过门、行弦早已超出其本身意义。而是作为戏曲音乐的形象使者植入了人们的心中,它的演奏或独奏给人一种沁人心脾、陶冶情怀的感觉。对戏曲爱好者或从事戏曲工作的群体来说,京胡响起,就会给人一种振奋、热血沸腾的感觉。衡州花鼓戏圈内有这样一句行话:“胡琴一响,喉咙发痒。”而衡州花鼓戏的胡琴就相当于京剧的京胡。戏曲是音乐化的戏剧,戏曲音乐是戏剧化的音乐,音乐是戏剧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在综合性很强的戏曲艺术中,音乐起着纽带作用,一出戏从头到尾,音乐始终贯穿全剧。演员在舞台上的唱、做、念、打,无不需要器乐来伴奏辅助。可见,我们音乐在戏剧艺术中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而衡州花鼓戏的主要伴奏乐器胡琴并不象京胡那样,亢昂、有力,如高山流水、尽显风采,胡琴声音,低沉逶迤,如小溪缠绵,与花鼓戏唢呐的高亢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又达到了高低搭配,起到一种相互互补的效果。
  在衡州花鼓戏的声腔及音乐中,起伏性很大的旋律比较少见,曲牌、声腔、音乐等都较为平和、流畅。所以在一般的行弦或行腔中,胡琴一直起到主胡伴奏的作用,而唢呐则主要在过门和行腔中伴奏。由于唢呐声音清脆宏亮,穿透性较强,一般在唢呐进入时,胡琴可不拉或轻轻带过,而在演员唱时,胡琴伴奏,唢呐又可歇息,这种相互交错伴奏,不仅使演员在演唱时层次清晰、抑、扬、顿、挫分明。同时,也便于乐手(主要是唢呐)换气休息。虽说衡州花鼓戏的音乐较为平和,但有一种声腔却较高亢,就是“放牌”,京剧、祁剧称“倒板”或“起板”,衡州花鼓戏的放牌是翻高八度唱的,一般用在情绪激昂,人物矛盾冲击尖锐时才会“放牌”。如:《刘海砍樵》中刘海唱“走啊……”这种非常高亢的声音行腔,就叫“放牌”,它充分展示了剧中人物内心的欢愉和喜悦。
  戏曲乐器有文场武场之分,衡州花鼓戏圈内也称“左场、右场”,即左文右武。文场包括弦乐、管乐(唢呐、笛子、笙等)、弹拨乐等;武场又称“打击乐”,以司鼓为首,包括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目前衡州花鼓戏的器乐伴奏比较丰富,但仍以唢呐、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在衡州花鼓戏圈内曾有资深老艺人如此说道:“不会唢呐的不算左场(文场)”,意思是在衡州花鼓戏中,不会吹唢呐的乐手就不算文场乐手。可见唢呐在衡州花鼓戏中的重要性。衡州花鼓戏的唢呐有五种:即大唢呐、二堂、三呐子、四呐子、满呐子(竹引子),这五种唢呐,它们之间的音色、音域都有区别,使用时也会根据剧情和唱腔的需要而变换使用。而在实际演奏中,二堂和四呐子又相当接近,所以现在又统称二堂。衡阳大唢呐,它有独特的风味,发音宏亮、高亢,是衡阳花鼓戏的主奏乐器之一,如:衡阳花鼓戏传统剧目《大盘洞》,它是以洞腔为主,以打击乐和衡阳的大唢呐领奏,这种腔系的戏大唢呐是缺之不可的乐器。还有“打铁”拜师的唱腔“四川哭皮”。
  二呐子和三呐子,也是衡阳花鼓戏的独特乐器,而且只有衡州花鼓戏才有二呐子和三呐子。如《毛国金打铁》中的挂招牌、“四川调”必须要用衡阳的“二呐子”或“三呐子”来伴奏,而且还要有大唢呐配、吹奏下手,以反差“八度”的演奏形式来体现衡阳花鼓戏唢呐的风格和特色。衡阳的“小唢呐”也叫“竹引子”又叫“满呐子”是用在欢快曲牌的热门场面,如“刘海戏金蟾”中的,胡秀英唱的“十字调”。众家姐妹出场的“贺郎调”都是热闹而欢快的场面,一般都用“满呐子”。。
  而作为衡州花鼓戏文场中另一主要器乐胡琴(竹筒子),同样在演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和主要效果。这种“竹筒子”与长沙花鼓戏所用的“大筒”有一定的区别,长沙花鼓戏所用的“大筒”其筒粗短,而衡州花鼓戏所有的“竹筒子”其筒细长。定弦有“东、西、南、北”之分,其中,东为(2/6)弦、西为(4/1)弦、南为(5/2)弦、北为(6/3)弦,此外,还有一种四度定弦,又称广调手,一般作调配调所用。
  在戏曲音乐中,曲牌可谓是其总称,曲是其调式的称谓,牌是其音乐的称谓,所谓调,在衡州花鼓戏中,一般演员唱的称“唱什么调子”,如“川子调”、“西湖调”等。而牌是音乐方面的叫法,也称“牌子”,如“唢呐牌子”、“过场牌子”等。解放初期,衡州花鼓戏有各类“牌子”六十多支,后通过向其它剧种学习、借鉴、引进,音乐牌子不断增加,唱腔调式也得到空前的丰富和完善,在以胡琴、唢呐为主伴奏乐器的前提下,增加了多种乐器伴奏的演奏模式和风格,收到了较好的演奏效果。特别是在近几年我公司新创剧目《喜盈门》、《父亲》的演出伴奏中,在作曲、配器、演奏过程中,我又大胆地采用了笙与小唢呐协同演奏,扬琴、琵琶与大提琴高低搭配,起到很好的实用效果,而胡琴在演奏中则起到引领和穿线搭桥的作用。上述运用使衡州花鼓戏的音乐在演奏方面得到极大的加强和完善,并又充分展示了衡州花鼓戏的特色。
  戏曲音乐是中国戏曲这种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追塑到汉代民歌、百戏音乐、唐代歌舞和宋代说唱。戏曲音乐的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①曲牌体;②板腔体。然而,无论是哪种体系都离不开乐器的伴奏或演奏。我们知道:演员在舞台上靠唱、做、念、打来完成对人物的塑造,而演奏员则要依靠手中的乐器,运用抑、扬、顿、挫来完成对演员的伴奏和演奏,把唱腔的色彩渲染得更加鲜明,把唱腔的情感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从而衬托演员把舞台艺术形象表现得更加完美、更贴切、更具感染力。而要达到这些效果,除演员自身因素外,器乐伴奏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一出戏要到达高潮时,演员情绪也会随之高涨,而此时如果我们的伴奏不能把情绪跟进,甚至去带动演员的情绪,那么我们的演奏是失败的、虚脱的。此外,作为一名演奏员,无论你是拉主弦的,还是其它配属器乐,都应清楚,我们是为演员服务的,不能去抢演员的“彩头”,特别是演员在演唱时尤为注意。比如,《八珍汤》孙淑林在最后唱:“我为你……”,这是一段中心唱腔,我们主弦在配合演员的同时,必须注重情绪,该慢则慢,该轻则轻,要充分辅助演员完成好表演与演唱,而不能喧宾夺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作为一名演奏员,我们需要去探索才会有创新;需要有沉淀,才会有积累;需要有执著,才会攀登艺术的高峰。
其他文献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这些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孕育出了多种多样的民族特征,其在我国民族文化建设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华夏文明的每一个历史的篇章中都会有民族艺术所记忆的深深烙印。在我国陕西的关中及陕北地区流行比较广泛的就是秦腔和陕北民歌,秦腔和陕北民歌有效的反应了我国传统文化,将秦腔和陕北民歌以演唱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有效的增加人们对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传承下去。  1.秦腔与陕北民
期刊
中国昆曲是2001年入选世界非遗首批项目的榜首。对世界对中国的非遗传承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申遗成功十余年来,全国各昆剧院团为传承濒临衰落的昆曲艺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传承了《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张协状元》、《玉簪记》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湘昆也先后传承了《彩楼记》、《荆钗记》、《白兔记》等特色剧目。昆曲的传承从此开启了中国抢救挖掘传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新局面,中华大地非遗项
期刊
浙江理工大学  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幼教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发,充分肯定了高素质幼师在儿童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高学历、高素养的幼儿园师资培养基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音乐教学作为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  志华君《自画》诗云:“人到壮年不见壮,仕至七品少乌纱。半生写戏不做戏,两本薄书慰年华。”样子不免谦恭、拘谨,内里倒也颇显风骨、极尽苍凉:为了戏剧,我们卑微地活着;为了戏剧,我们尊严地活着。  “两本薄书”,即2002年出版的《周志华喜剧选》和2012年出版的《县长与老板》,收录作者从艺30年来的大戏、小品、曲艺等戏曲剧本代表作。30年戏曲创作,让人看到的是艰辛和不易———和当代中
期刊
1、  观看电视剧《叶问》的心情,如同当年观看《亮剑》的体验类似。在《亮剑》之前,我以为《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达到此类题材的巅峰水准,它以新的历史观和美学观描述了一个“另类”的共产党人形象,他既正直勇敢,而又倔强霸气,在正与倔之间建立了颇为传奇而又充满人性深度的有机人物性格。它又是一部共和国的“野史”以及家庭“秘史",许多观众都从中找到了自己家庭的历史和人物“影子”,替代性地实现了对于自己家庭的史
期刊
厦门大学  1、天才爵士音乐家的炼成  亚瑟·阿特·塔图姆(Arthur Art Tatum, Jr.)美国爵士乐钢琴家、作曲家。于1909年10月13日生于美国中东部俄亥俄州的托莱多。不幸的是,塔图姆从婴儿时期便罹患白内障,致其一眼失明,借助一些外科手术他的视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恢复,不过在1930年其20岁时被人袭击,再度使其视力退化。  塔图姆自小就有绝对的音乐天赋,他凭借耳朵听来的旋律学习和
期刊
民俗文化,是产生并传承于民间、世代相袭的文化事项,是在普通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最原始也是最普通的长期生活作息习惯下所形成的一种惯性化的内容,其并非是官方文化或是正式意义上的风俗内容,其更加的接地气,更加符合人们生活中的各类需求,是一种民间色彩的风俗内容。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他们孕育和滋养了我们,像血液一样养育着一方人
期刊
武汉理工大学  大型原创舞蹈诗《黎族故事》是海南省歌舞团继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黄道婆》成功创作并取得优异成就之后,又一部反映黎族题材的艺术力作。《黎族故事》以海南岛上黎族祖先传说为线,以四千多年前黎族先民渡海迁徙海南岛的情、景、梦为魂,通过歌、舞、诗、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了海南黎族人民自强不息、勇敢向上的精神。尤其是黎族先民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发展历程,抒写了一曲黎族儿女勤劳、智慧、团结奋斗、开创
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非遗”及其相关专业也在高校普遍开花。艺术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开设“非遗”专业,培养相关人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自2009年招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本科生,旨在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具备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经过五年的教学与实践,学院及全体
期刊
杭州师范大学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习音乐教育专业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存在着教学项目与师范类性质不符的问题。根据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体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之中的具体规定,我国音乐教育师范类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要在充分地掌握好音乐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掌握住教学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的探索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对现行的高等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