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当前消防监督执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消防监督 改进措施 宣传教育
一、当前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强,潜在火灾隐患随时可能引发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表现在公众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公共消防安全意识,生产、生活、娱乐不注意防火,发生火灾后不会报警、不会扑救、不会逃生。甚至是一些专职安保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也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不仅起不到管理作用,而且有的还是火灾事故的直接或间接肇事者。通过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城镇商场、宾馆、饭店等公众聚集场所,尤其是娱乐场所普遍存在将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的现象。许多单位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设置数量不足或不起作用;消防通道、疏散楼梯及前室堆放杂物;防火卷帘下放堆放物品;不按规定用火、用电、用油、用气、违规操作,特别是违章电焊。近几年我辖区发生的火灾事故三分之二是由违章电焊引起。农村地区柴草垛与住房间距不足、随处扔烟头、小孩玩火、大风天动火等现象随处可见。
二是部分社会单位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管理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只重效益、忽视安全,消防保卫部门被撤并,人员减少,出现消防安全管理真空,无人过问。企业主心存侥幸,认为安全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许多单位虽然保留了安全保卫组织,但有的将原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合并到生产、业务、储运、办公室等科室,消防仅仅是兼项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在一些经营性场所,大多还存在着这些现象:一是占道摆摊,堵门经营;二是以店代库,货物垒满,堵赛通道;三是追求豪华,盲目装饰,可燃性材料增加;四是供电线路较乱,绝缘程度太低,有些老化的电线该更新的照常使用;五是缺乏管理体制,消防措施不落实。
三是监督与被监督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消防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双方所拥有的消防知识不同,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导致了其对火灾隐患的认识存在巨大差距。首先,双方在对消防知识的占有上是不对等的,且被监督对象对火灾的预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次,目前仅仅依靠消防监督手段尚不能完全消除火灾隐患,被监督对象对此却缺乏认识。第三,由于建筑和人们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差异,导致对可能发生火灾的预测认识各不相同,消防安全只是一种相对的状态。但对于任何火灾隐患,监督者只是起到了发现隐患,并督促整改的作用。被监督对象,也就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才是火灾隐患得到彻底整改落实人。然而,被监督对象与监督者对火灾隐患的认识存在巨大差距,导致了许多火灾隐患的整改浮于表面、不彻底,甚至是消极整改。
二、改进消防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是建立政府部门消防执法联动机制。通过落实消防行政许可前置条件,积极预防和减少违法建筑工程,进一步强化消防源头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先天性重大火灾隐患产生;通过落实消防执法联合机制,重点解决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公共娱乐场所监管、消防产品整治等方面存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坚决预防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发生;通过建立公共消防信息平台,媒体、网络以及各行政职能部门信息网站的作用,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共消防安全信息,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二是提升消防监管综合水平。要解决当前消防监督执法水平不适应的问题,提高消防监督综合水平是当务之急。其一是消防监督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生活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工作流程、勤政廉政制度以及奖惩制度。针对消防监督工作点多、面广、分散性强的特点,应当建立消防监督工作的量化考评制度,将消防监督检查及执法的具体内容归纳、分解。其二是消防监督员要有危机意识,主动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用科技武装自己,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整合内部和社会资源,发挥消防监督最大效能。就是把防火与灭火、部队与地方两种力量整合起来,通过组建内部和外部的巡防队伍,推动火灾预防和灭火“两个关口”前移,有效遏制火灾事故多发势头。
三是提升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党的十八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防法》新一轮的修改已经提上日程,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作为消防监督机构,应该加强法制意识,自觉学习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规范执法,从严从重打击火灾隐患,树立消防执法权威。
四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当前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只有依靠信息化建设,才能破解消防监督工作发展“瓶颈”难题。首先要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机制,及时对本地区消防安全工作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每次监督检查情况输入电脑进行分析,对检查中经常发现隐患或存在严重隐患的单位定为红色等级,即严重危险级,以后在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时对其加大检查力度;对多次检查未发隐患的单位定为绿色等级,即轻危险级,对其减少检查频次,这样就能把有限的警力发挥出最大功效。
五是强化社会化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要想消除火灾隐患,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化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笔者认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消防法规和防火灭火知识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知道为了消防安全,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应该提倡,哪些应该禁止。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重点掌握火灾时的“四懂四会”。
关键词:消防监督 改进措施 宣传教育
一、当前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强,潜在火灾隐患随时可能引发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表现在公众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公共消防安全意识,生产、生活、娱乐不注意防火,发生火灾后不会报警、不会扑救、不会逃生。甚至是一些专职安保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也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不仅起不到管理作用,而且有的还是火灾事故的直接或间接肇事者。通过消防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城镇商场、宾馆、饭店等公众聚集场所,尤其是娱乐场所普遍存在将安全出口上锁或封堵的现象。许多单位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设置数量不足或不起作用;消防通道、疏散楼梯及前室堆放杂物;防火卷帘下放堆放物品;不按规定用火、用电、用油、用气、违规操作,特别是违章电焊。近几年我辖区发生的火灾事故三分之二是由违章电焊引起。农村地区柴草垛与住房间距不足、随处扔烟头、小孩玩火、大风天动火等现象随处可见。
二是部分社会单位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管理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只重效益、忽视安全,消防保卫部门被撤并,人员减少,出现消防安全管理真空,无人过问。企业主心存侥幸,认为安全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许多单位虽然保留了安全保卫组织,但有的将原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组织和人员合并到生产、业务、储运、办公室等科室,消防仅仅是兼项工作,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在一些经营性场所,大多还存在着这些现象:一是占道摆摊,堵门经营;二是以店代库,货物垒满,堵赛通道;三是追求豪华,盲目装饰,可燃性材料增加;四是供电线路较乱,绝缘程度太低,有些老化的电线该更新的照常使用;五是缺乏管理体制,消防措施不落实。
三是监督与被监督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消防监督者和被监督对象双方所拥有的消防知识不同,所处的环境、位置不同,导致了其对火灾隐患的认识存在巨大差距。首先,双方在对消防知识的占有上是不对等的,且被监督对象对火灾的预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次,目前仅仅依靠消防监督手段尚不能完全消除火灾隐患,被监督对象对此却缺乏认识。第三,由于建筑和人们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差异,导致对可能发生火灾的预测认识各不相同,消防安全只是一种相对的状态。但对于任何火灾隐患,监督者只是起到了发现隐患,并督促整改的作用。被监督对象,也就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主体,才是火灾隐患得到彻底整改落实人。然而,被监督对象与监督者对火灾隐患的认识存在巨大差距,导致了许多火灾隐患的整改浮于表面、不彻底,甚至是消极整改。
二、改进消防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是建立政府部门消防执法联动机制。通过落实消防行政许可前置条件,积极预防和减少违法建筑工程,进一步强化消防源头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先天性重大火灾隐患产生;通过落实消防执法联合机制,重点解决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公共娱乐场所监管、消防产品整治等方面存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坚决预防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发生;通过建立公共消防信息平台,媒体、网络以及各行政职能部门信息网站的作用,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共消防安全信息,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二是提升消防监管综合水平。要解决当前消防监督执法水平不适应的问题,提高消防监督综合水平是当务之急。其一是消防监督部门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工作管理制度,包括生活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工作流程、勤政廉政制度以及奖惩制度。针对消防监督工作点多、面广、分散性强的特点,应当建立消防监督工作的量化考评制度,将消防监督检查及执法的具体内容归纳、分解。其二是消防监督员要有危机意识,主动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用科技武装自己,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第三是整合内部和社会资源,发挥消防监督最大效能。就是把防火与灭火、部队与地方两种力量整合起来,通过组建内部和外部的巡防队伍,推动火灾预防和灭火“两个关口”前移,有效遏制火灾事故多发势头。
三是提升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党的十八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防法》新一轮的修改已经提上日程,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作为消防监督机构,应该加强法制意识,自觉学习法律法规,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规范执法,从严从重打击火灾隐患,树立消防执法权威。
四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当前人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只有依靠信息化建设,才能破解消防监督工作发展“瓶颈”难题。首先要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机制,及时对本地区消防安全工作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每次监督检查情况输入电脑进行分析,对检查中经常发现隐患或存在严重隐患的单位定为红色等级,即严重危险级,以后在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时对其加大检查力度;对多次检查未发隐患的单位定为绿色等级,即轻危险级,对其减少检查频次,这样就能把有限的警力发挥出最大功效。
五是强化社会化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要想消除火灾隐患,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加强社会化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在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笔者认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消防法规和防火灭火知识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知道为了消防安全,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应该提倡,哪些应该禁止。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是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重点掌握火灾时的“四懂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