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崛起于二十年代中叶的新月诗派,是我国现代诗史上一个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一向为现代文学史家们所瞩目。为了探讨它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从这一诗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它的思想倾向,艺术倾向以及它的历史贡献等方向来探讨,从而给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以科学、合理的定位。总结我国新诗发展的历史经验,对繁荣今天的社会主义诗歌创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月诗派;闻一多 ;徐志摩;新诗格律化
  


  一
  文学史上任何一个文学流派的出现,虽然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结果,但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说,却有着它内在的历史根源。为了探讨新月诗派形成的历史原因,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二十年代前期,即新月诗派的形成时期,我国新诗坛上出现的一些文学现象。新事物的产生必需经过艰难的发展才能战胜旧事物。新诗是相对于传统的诗而言的,是对传统诗歌的一种挑战。我国新诗的发展走着艰辛曲折的路程。在二三十年代,诗歌的创作出现了一种混乱的局面,其主要表现在:低劣的新诗作品极大地冲淡了新诗派的声誉,这对当时的新月派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当时,新诗的数量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中不下万首[1],然而可读的作品却非常少。思想内容的“空洞”、艺术的“疏忽”,创作态度的“求速”,是当时新诗坛的流行病[2]。虽然在当时出不乏成功的作家、作品,新诗仍在曲折的向前发展,但新诗坛的混乱局面让人们堕入了疑雾:新诗到底有没有前途,新诗到底何去何从呢?在新诗混乱之时,就有读者发出了新格律化的呼声。有读者提议新诗“第一,要有格律。第二,要有韵脚。”[4]而一些初期白话诗人也已意识到新诗过于自由散漫的弊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做了努力。他们之中最突出的是刘半农和陆志伟。刘半农早就有意识地提过“重造新韵”与“自造或输入他种诗体”等关于新诗形式问题的设想。[5]在二十年代中期,对诗歌格律化贡献最大的首推闻一多和徐志摩两人。闻一多对新诗格律化理论的贡献最为突出,他所提出的新诗“三美”的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闻一多通过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主张。诗集《死水》正是他这一理论主张的全面实践的作品。徐志摩也是独立走上新诗格律化道路较早的一人。早在一九二三年发表的作品已显露格律化的端倪。一九二四年他在一封信中明确谈到“我个人深信不久我们就可以案定一种新的格律。”[6]
  二
  确定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对新诗派的思想倾向作出分析,揭示它内在的共同基本倾向。新月诗派是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诗歌流派,对于新月诗派的思想倾向,我们应该把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分析。前期的新月诗派是指一九二七年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体。前期新月派的领导人物是闻一多和徐志摩。闻一多在《诗镌》的青年诗人中最孚众望。他把诗人们团结在自己周围,在家中定期举行诗会,朗诵诗作探讨学理,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前期新月诗派。因此,闻一多自然也就成了前期新月诗派艺术的领导者。闻一多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反对军阀统治的鲜明战斗精神对《诗镌》的创作倾向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抨击黑暗社会现实的优秀诗作《死水》在《诗镌》上发表,深受当时诗人的喜爱。徐志摩在前期新月派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事务与创作影响上。他的诗对前期新月诗人影响较大。从总的方向看,徐志摩这一时期的诗作较多地显示出一个“民主革命的热烈的期望者”[7]的姿态。
  三
  确立新月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我们不得不分析新月派的艺术倾向。从新月派主张个性的解放和强调一种叛逆精神来看,这一派的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是十分明显的。“整个宇宙,只是不断的创造;所有的生命,只是个性的表现”[9]因此为了寻求个性的充分发展,他们把反抗精神作为一种浪漫的精神,求新的精神。《再别康桥》一诗,就出色的显示出了诗人的浪漫与个性。他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悄别离时那些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无怪乎诗人要“在康桥河的柔波里”,“甘做一条水草”了。这正是诗人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的最好显现。在我国现代诗歌中,在新月诗派之前,创造社也是一个以浪漫主义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诗歌流派,但因为两者所处的历史条件和阶级成分不同,所以它们的浪漫思想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五四时代”的前期创造社的浪漫主义的运用始终“抓住了‘中国十年来向上青年的思想转变’”。[10]新月派的诗歌则较多的表现个人的追求与苦闷情绪,注重艺术形式的完整。
  四
  前面我们从新月派产生的历史原因、思想、艺术倾向分析了新月派,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确立新月派的历史地位服务。我们分析新月派的历史贡献也不例外。真正能体现新月派在新诗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还要看新月派对我国现代诗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新月派对我国诗歌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它的系统的新诗格律化主张。新月派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新诗格律化主张的。在初期的白话诗运动中,新格律运动的先驱刘半农、陆志伟都曾经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了初步的探索。但这种探索终归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在当时,并未引起对人们的注意。直到新月派的出现,才系统的、大规模的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他们主张新诗最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和谐”与“均齐”,新月诗人还在美学原则上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加以严格的区分,认为“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因此“选择是创造艺术的程序中最要紧的一层手续”。[11]他们因此十分重视诗歌形式的美,他们认为,要实现美,就要“从行列间、声调上装饰美的色彩”来从艺术形式上具体体现出诗的内在和谐与均齐的美感。[12]
  五
  分析了新月诗派的产生历史原因,它的思想倾向和艺术倾向以及历史贡献,我们可以断定,新月派在我国新诗史上产生的影响是不小的。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当时的文坛上,而且对后来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月派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文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式结构,因此,新月诗派在我国新诗发展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纵观新月派的发展轨迹,它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新月诗派对新诗艺术美与形式美的追求与实践创作精神引起了人们对新诗的重视,纠正了当时人们对新诗的不正确认识,并把新诗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新月诗派在诗歌史上开拓性地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在新诗艺术形式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对在当时混乱的文坛来说,新月派能够摸索出一条新路来,本身已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三、新月诗派拓宽了对爱情题材诗的发展。新月诗派的爱情诗,摆脱了以往写爱情的真人真事,升华到神圣的理想境界,其大胆的想象抒情的优美直接影响到了后人。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诗派这种极度表现个性自由的浪漫主义手法与当时轰轰烈烈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是不合拍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闻一多曾指出:“在这新时代的文学运动中,最值得揣摩的,是新诗的前途。”新诗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路程,但至今新诗的艺术发展的去向仍然是新诗发展所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新月诗派的成败得失,对为今后新诗的健康发展,是一分珍贵的教材。今天诗歌要健康发展,不但要坚持正确的创作方针,而且还要不断的创新和开拓。认真总结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点滴经验,立足于今,立足于用。
  参考文献:
  [1]谢婉莹《中国新诗的将来》,载《燕大周刊》第一期.
  [2]P.C:《杂谭》,载《文学句刊》38期,《杂谈二则》,T:载《晨报副刊〈文学句刊〉》42期.
  [3]转引自佩弦《新诗》(上),载《一般》月刊2卷2期.
  [4]齐志仁《通信》,载《小说月报》13卷7号.
  [5]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载《新青年》3卷3号.
  [6]转引自欧阳兰:《文学的匀整》,载《晨报副刊·文学句刊》253号.
  [7]周扬《从民族解放运动来看新文学的发展》,载《文艺战线》1卷2号.
  [8]徐志摩《〈猛虎集〉自序》.
  [9]蒲风《五四到现在的中国诗坛鸟瞰》,载《诗歌季刊》1卷1期.
  [10]于赓虞《诗之艺术》,载《华严月刊》1卷1期.
  [11]闻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
  [12]徐志摩《汤麦斯哈代的诗》,载《东方杂志》21卷2
其他文献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的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更要注重这门艺术。也就是演好各种角色------小学生的引导者;课堂的参与者;教材的创新者;知识的传授者。那么,要演好以上角色,小学教师必须谱好“四步曲”。小学教师的“四步曲”是什么?要怎样去谱写这“四步曲”呢?  第一“曲”---制定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的基本信息:住址、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学习表现、成绩现状等。这是教师的第一手资料,它事关学生的整体,
期刊
【摘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质疑;设疑;排疑;解疑    疑,即疑问;疑惑,亦曰疑义、疑难。众云:获知始于生疑。我们物理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促进他们顺利地运用旧知识来同化
期刊
一、难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初中生学习物理,由于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学习新知时,不可避免地遇到教材中的各种难点,概括起来。难点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由于学生受思维活动的影响,一些概念和规律很抽象,很难使学生接受,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如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识时,由于许多知识涉及到哲学的原理,很深奥,学生感到很头痛;又如光学中遇到的虚像概念,牛顿第一运运定律;分子动理论等理
期刊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形成,是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的升华。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
期刊
《纲要》中提出:“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如何将《纲要》中的精神切实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帮助幼儿在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是我们幼教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诗情诗意蕴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开展诗歌教学,让幼儿从小接触诗歌,可以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
期刊
【摘要】园林景观与建筑还有别的形式的工程艺术一样,是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被人所创造,拥有自然的美、还能为人所用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园林;景观;建筑    (一)现代园林景观  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它的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它的形式与风格就是取决于这个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园林景观与建筑还有别的形式的工程艺术一样,是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
期刊
【摘要】“存在主义”文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产生的。当时,大多数的作家亲身经历了帝国主义的浩劫。他们非常关注欧洲青年的命运,他们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这样的悲剧,这也恰恰是“存在主义”的历史根源。因此,在《太阳照常升起》中,读者可以随处感受到空虚和困惑的氛围。主人公的道德标准,人生理想以及伦理观念全都被战争摧毁了,人们只能寻欢作乐来逃避现实。最终,他们感到更加迷茫和孤单,甚至
期刊
【摘要】歌曲创作有很多要素,本文以学生毕业作品为例,从作曲、编曲、缩混等几大方面,简单概述了歌曲创作的相关内容以及创作过程。  【关键词】创作;缩混;构思;技术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回忆的。在此,我以学生毕业作品《校园的回忆》来分析作品创作的指导过程。该作品以“回忆”为主题,体现校园点滴生活为基点,但想想他们自己即将离开这美丽的校园又有一种难舍的情怀,只好给尊敬的师长们,还有自
期刊
Abstract “Araby” is a well-known short story written.According to Greimas’ theory,narratives contain six aspects which form three binary oppositions:Subject/Object,Sender/Receiver,and Helper/Opponen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