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存在主义”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t20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存在主义”文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产生的。当时,大多数的作家亲身经历了帝国主义的浩劫。他们非常关注欧洲青年的命运,他们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这样的悲剧,这也恰恰是“存在主义”的历史根源。因此,在《太阳照常升起》中,读者可以随处感受到空虚和困惑的氛围。主人公的道德标准,人生理想以及伦理观念全都被战争摧毁了,人们只能寻欢作乐来逃避现实。最终,他们感到更加迷茫和孤单,甚至完全迷失了自我。
  【关键词】“存在主义”;《太阳照常升起》;迷失了自我;空虚
  


  1.“存在主义”的定义
  “存在主义”是一个哲学范畴,它强调唯一性和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个体经验的隔离,它认为人的存在是不可解释的。一般来说,它意味着生存,哲学讨论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或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它更多地关注生命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人们的意识(往往是焦虑,绝望,恐惧,病态的心理意识)。最早的“存在主义”是由法国马赛和保罗萨特提出,弗里德里希为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中》,“存在主义”贯穿于整篇文章,在这里它指的是人类的意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传统的道德和信仰,经历了战争洗礼的男人和女人无论在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迷失了自我,他们徘徊在毫无意义的世界里。这些人以饮酒,舞蹈,和寻欢作乐的形式逃避现实。尽管文章中的这一代青年花费了所有的精力,试图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但他们的表现仍然显得那样悲伤,忧郁,无法找回存在的意义。
  2.《太阳照常升起》的简介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海明威,他出世在芝加哥的一个叫作伊利诺斯的帕克的郊区,海明威的代表作品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以及《丧钟为谁鸣》等。
  1917年,海明威毕业于当地高中,当时,美国政府认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期,他们鼓励人们加入这场肮脏的战争,海明威自愿加入意大利前线的红十字会,但不久受伤很严重,他做过十二次手术,事实上他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海明威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作家,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在这部小说中,杰克,比尔和勃莱特是典型的“我道中人”的代表人物。这个词是由海明威带来的,它的意思是“表现”,遵循社会行为规范。但在这里,行为是指一套以海明威为标准的道德规范,然后它将由作者赞扬,否则,他或她必须“滚出去”,他们不能加入“我们的人”。杰克,比尔和勃莱特他们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理想的代码,但最后,他们都失败了。另一方面,海明威创造了一个理想的人物--罗梅罗,他与那些糊涂的,总是忧郁和情绪低落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存在主义”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体现
  3.1从“我道中人”的角度分析“存在主义”
  在阅读和分析这部小说时,读者随处可以感受到“存在主义”,在这部小说中,这群“我道中人”是典型的“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
  以杰克,比尔和勃莱特为代表,当然,也包括酒店的老板,和杰克的钓鱼伙伴等。这些人理解和尊重罗梅罗,作者试图带领这群人有一个统一的道德准则,例如,大胆,表现,所有这些规则构成了“话语”,这个词是由这群人广泛使用的,但有些句子有讽刺意义。
  杰克是小说的叙述者和主人公,他是世界大战中的一位美国老兵,在巴黎他作为一个记者时,经常和他的朋友们喝酒、聚会。他非常喜欢勃莱特夫人,但由于战争导致的性功能障碍,使他失去了追求爱情的勇气。杰克总是用他的洞察力描述仅在他周围的人,同时含蓄地揭示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勃莱特是一位美国上层阶级的漂亮女人,但她经常酗酒。虽然她也爱杰克,但她不愿意承认和他的关系,因为如果她这么做就意味着她将放弃性爱。文章中,几个男人都同时爱她,她也跟这些人有一些暧昧的关系。
  在这部小说的十三章,在中秋节的晚上,迈克尔和罗伯特科恩之间发生了矛盾,他们沉溺于爱和酒精的战斗。事实上,他们是由社会现实所伤,他们自己所做的一切,包括反对现实的行为是徒劳的。混乱的多元文化和复杂的情感问题使他们失去了控制能力。在他们身后,面临着战争的痛苦和尖叫。最后,在狂欢节的高潮,杰克的集团几乎完全崩溃,他们不能达到精神的最高标准,同时,他们失去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3.2 从罗梅罗的角度分析“存在主义”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极具人格魅力的就是罗梅罗,他是一个代表理想人格的人物。他是一个十九岁的斗牛士,这个年轻人是海明威品质的完美表达。他在斗牛场的时候,面对公牛的攻击,他从不惧怕,最重要的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打败,罗梅罗平稳地,缓慢地完成了他精彩的表演,他从未踢了一片尘土。观众们的心会跟着他一起收缩,大家都希望比赛将不会永远结束。正如罗梅罗的表现,他不遗余力地完成了自己的生活。虽然他生活在不良的社会和人文环境中,但他个人的意志已经完全超越了他人。换句话说,正是他坚定的信念,鼓励他克服所有的困难,让他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他认为“斗牛”这项工作使他的生活更加有意义。然而,“我道中人”却永远不会从他们的工作中得到满足,罗梅罗通过斗牛定义了自己的身份,这让他的生活有了具体的目标,因此,他每天都过得如此充实,而这一点也正是另一组年轻人所缺乏得。
  3.3 从科恩的角度分析“存在主义”
  这部小说中,还有另外一类人物,而科恩是这些人物中典型的一个。作者安排他与罗梅罗和杰克故意打架,因为他无法理解罗梅罗的品质。他们非常追求浪漫主义,尤其是科恩,在小说的开始,海明威提到科恩,科恩一次又一次地看《紫红色的国家》,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完美的英国绅士,他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国家,然而一个的男人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这是相当不可靠的。科恩认为这本书的想象是合理的,正是这本书使他活跃。从这件事情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沉迷于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甚至有一天,他们幻想自己可能成为小说中的英雄,这群人完全失去了自我。
  4.全文总结
  海明威以这样一个看似乐观的名称为这部作品命名——《太阳照常升起》,他用这样鼓励的句子来说服自己忘记过去,但他似乎仍然没有忘记痛苦。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多数缺乏意志力和道德责任感。该篇论文展现了生活在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人们遭受的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事实上,在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他充分地显示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意义:人应该在荒诞的世界秩序里发现和创造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波恩.罗伯特(1995),《美国黑人小说》,耶鲁大学出版社,第45-50页
  [2]厄内斯特.海明威(2003),《太阳照常升起》,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第58-59页
  [3]霍德.罗德(1984),《美国文学思想》,恩格尔伍德出版社,第12-13页
  [4]简.沃尔特,(1991),《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盖尔研究公司,第40-50页
  [5]于娟(2004)《美国文学高潮》,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70-176页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是 以贯彻教育方针、发展人的素质为目标,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
期刊
关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道德,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一种良好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学会关爱,是当今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指南》中指出: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更加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较强。如果我们能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的培养,就会使幼儿形成比较稳定的良好的情感品质。  一、关爱之重要性  (一)关爱的渊源。
期刊
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的竞争,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的建设人才。通过《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过去的教学,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实践少,“导致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偏低”,这样下去,学生将来是不能参与激烈竞争,挑起建设祖国重担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强调学生自己读和写”。“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的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更要注重这门艺术。也就是演好各种角色------小学生的引导者;课堂的参与者;教材的创新者;知识的传授者。那么,要演好以上角色,小学教师必须谱好“四步曲”。小学教师的“四步曲”是什么?要怎样去谱写这“四步曲”呢?  第一“曲”---制定学生基本信息表。学生的基本信息:住址、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学习表现、成绩现状等。这是教师的第一手资料,它事关学生的整体,
期刊
【摘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质疑;设疑;排疑;解疑    疑,即疑问;疑惑,亦曰疑义、疑难。众云:获知始于生疑。我们物理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促进他们顺利地运用旧知识来同化
期刊
一、难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初中生学习物理,由于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学习新知时,不可避免地遇到教材中的各种难点,概括起来。难点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由于学生受思维活动的影响,一些概念和规律很抽象,很难使学生接受,因而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如学习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识时,由于许多知识涉及到哲学的原理,很深奥,学生感到很头痛;又如光学中遇到的虚像概念,牛顿第一运运定律;分子动理论等理
期刊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的形成,是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的升华。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如果对物理概念没有理解,就谈不上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
期刊
《纲要》中提出:“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如何将《纲要》中的精神切实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去,帮助幼儿在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创设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是我们幼教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诗情诗意蕴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开展诗歌教学,让幼儿从小接触诗歌,可以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
期刊
【摘要】园林景观与建筑还有别的形式的工程艺术一样,是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被人所创造,拥有自然的美、还能为人所用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园林;景观;建筑    (一)现代园林景观  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它的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它的形式与风格就是取决于这个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发展水平。所以,园林景观与建筑还有别的形式的工程艺术一样,是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