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期的数学学习和积累,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已经对自主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认知,且主动地去提前预习新课,在了解新课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新课课堂学习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然而,在现实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小学生去预习了新课内容,因其预习方法不得当或者没有找到有效的预习方式,使得他们没有体验到预习带来的学习成就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这一教学问题解决的急迫性,以数学教材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为依托,深化研究高效科学的数学预习方法指导策略。
  所谓预习方法科学指导,就是指学科教师对于学生的新课预习活动,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这种指导要基于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及学科教材内容基础上,借助于学科教师的课前预习指导,学生不仅对预习方法有自我的见解和组织,而且能够通过预习事先明了新课内容所要把握的方向和侧重点,这就为学生的有效学科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个体独立意识已经萌芽发展,也已经认知到课前预习学习的必要性且愿意主动性开展自我预习学习活动。然而,毕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能力有限,这使得他们的预习方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因此,数学教师要给予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预习方法上进行科学指导。
  一、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预习方法科学指导的必要性
  一方面,符合了小学数学课程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界提出了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小学数学课程顺应教育时代发展步伐,推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革新去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从课本僵化学习中解救出来,引导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地进行数学探究学习。而小学数学教师对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进行科学性指导,就是对课程素养教育号召的有力响应,不仅能够培育这一阶段的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能够潜在地把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挖掘出来。
  另一方面,满足了高年级学生的多元化数学学习需求。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需求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喜欢研究理论,有些学生喜欢理论应用。而课前预习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且给予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很大,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侧重方向去探究学习,最终有助于潜在地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
  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预习方法科学指导的策略
  (一)巧设预习问题,帮助建构学生数学预习思路
  从现实预习学习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年级学生没有课前预习上的思路,不知道要怎么预习,及侧重点在哪里,即使给予了学生的预习时间,他们的预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数学教师要巧设预习问题,通过问题启迪高年级学生,进而帮助他们建构其自己的数学预习思路。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这一新课预习学习活动时。数学教师结合以往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该阶段学生的当前数学学习能力,巧设问题。比如“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何界定的,从几层意思去认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哪些?如何高效地认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从现实生活中你能够找到哪些轴对称图形,并给予举例。”通过数学教师的问题观察和思考,学生们很快明白了《轴对称图形》他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去预习,且预习以后又需要对预习中的哪些内容进行深化思考。最终,在数学教师的科学预习方法指导下,学生们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印证了预习的效果,进而更加坚定了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二)借助微课形式,拓展学生数学预习方法
  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以及有时候师生之间不能够及时地达成会面,这就有可能阻碍学生的课前预习任务安排工作。同时,由于微课是一种基于翻转课堂产生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新事物,满足了学生比较倾向于信息技术有关事物和活动的兴趣点。因而,数学教师要借助于微课形式,生动化、直观化和趣味化地把预习的更多方法向学生予以展示,以便于拓展高年级学生的数学预习方法。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这一新课教学活动时。数学教师事先录制了多种预习方法,而后以微课的形式发布在班级通信信息平台上,及时地把数学教师对学生將要进行的新课《圆锥》预习要求传递给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数学学习需求去完成预习任务。比如,对于擅长空间思维的学生,数学教师就以图形展示的方法把《圆锥》的特点生动展示出来,引导这部分学生以空间视角进行预习;对于擅长理论研究的学生,数学教师以层次性建构《圆锥》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解关键点去深化《圆锥》这一课时有关的知识认知;对于擅长实践活动的学生,数学教师以生活情境的模式,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和挖掘圆锥体的应用及带给人们的功能。
  三、结语
  毋庸置疑,小学数学教师有意识地对高年级阶段学生进行预习方法上的科学指导,是小学数学课程深化革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高效教学模式的体现;更是小学生渴望把握内在数学学习规律快乐有效学习的个体性诉求。只有小学数学教师深化了对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布局知道,才能够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高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也才能够帮助高年级学生进一步完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其综合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闽侯县青口宏屿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材料的力学特性是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文通过拉伸和弯曲试验研究了加载速度对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速度对材料的力学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体现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的核心问题是素质教育,它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宗旨.素质教育就是公民教育,为未来的社会培
我于93年秋应聘于伊盟教育学院任教93级师资英语一、二班的精读课.学生取自当年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所用课本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屠蓓和朱次榴主编的《英语读写教程》.之前,我曾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并终将影响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熟悉教材内容及重点,又要周密考虑,采取
我们国家有着非常丰富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也就意味着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而这些文化,都需要通过口口相传得以传承,古时候有学堂、私塾这样的学校机构进行传授文化知识;在当代,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学校以及学习机构都能传授文化。语文就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是最关键的学科。俗话说:“为人之,不能忘本。”我们的语文学科即为“本”。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所有学科中的比重是越来越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
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设计得好坏,将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讲,遗传、环境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决定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同教育教学密切相关。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关于教育教学如何符合并促进心理发展提出的三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对我们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科书着重向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而且设法通过有实际意义的、饶有趣味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活动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使
本文初步探索了使用特细砂,同时掺加高效减水剂、粉煤灰、硅灰等配制出C50~C80的高强度混凝土的一系列性能,诸如和易性、强度、弹性模量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砂率,同时双掺高效减
现代美国俚语(The Mordern American Slang)是一种极不规范的语言变体,在美国当代社会中履行着越采越重要的交际功能。英语中这一特殊的语言创新,已逐渐渗透到标准语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