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异标新二月花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吹尽黄沙始到金
  
  2004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对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英武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家庚的先进事迹作了重要批示,称赞他是“千千万万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消息传出,李家庚同志的事迹便如插上翅膀,传遍了大江南北。河北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遂决定,把李家庚的事迹搬上荧屏。
  最初,电教中心的打算是拍一部电影。同志们找了专业的剧本创作者,用最快的速度拿出了一个十分精彩的电影文学剧本。当然,电影的创作目的是宣传李家庚的精神,真实反映英武山由穷变富的过程,所以片中人物都用了真实姓名。
  谁知,当我们把剧本上报国家电影局审批时,却迎头被泼了一瓢冷水——国家电影局明确表示,拍电影不能用当事人的真实姓名。情节可以完全取材于真实,但片中人物包括李家庚在内,其名字必须都要虚化。当时,我们都傻眼了。我们拍电影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宣传李家庚、树立典型人物的形象吗?把名字虚化了,谁还知道我们拍的是李家庚?甚至谁会相信,电影的情节均取材于真实事件呢?
  我们很沮丧,开始想是不是要把这个剧本推倒,按部就班地拍一个人物专题片。导演组的意见是最好还是拍成电影,因为这个题材实在是太好了,这个真实的故事,甚至比虚构的传奇都要丰满,不拍成电影太可惜。电教中心的领导也认为,拍成电影,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尤其是,李家庚的操劳不是一天两天,他的故事也不是只进行了一年两年,以往的事件,用专题片的形式去再现,是很难出效果的。只有电影能表现出英武山人在困境中的困惑,在新生中的欢欣,从而衬托出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不能丰满地再现往事,是专题片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缺陷。而不能拍真人真事,则是电影的缺陷。如何取长补短,如何两者得兼?
  一天,我们在看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时,恍然如有所悟。这个栏目做得很活,很前卫。尤其是里面一些记叙普通百姓生活的专题片,有解说,有主持人或记者对人物的采访,也有人物的现场活动。人物还会自己出场,演出以往经历过的历程。这些都给了我们重要的启发。我们豁然开朗了,也终于敲定了创作的艺术形式,就是电影报告文学。
  
  “实”与“虚”的融合
  
  李家庚的事迹很多,但哪件应着重表现、哪件应一笔带过很重要。经常看到某些人物专题片,宣传人物唯恐不全面,桩桩件件叙述唯恐不详,结果大量的事件挤走了为时不多的片长,见事不见人。创作其实是件劳神而痛苦的事,因为你必须舍弃很多素材,你必须克服自己追求完美的欲望,有舍才能有得。
  电影报告文学也是电影,是电影就得有一个戏剧美学追求。表现李家庚,我们只选取了他患病后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农民追求幸福的三年中发生的事。患病之前和修路之后的事,我们都没有选择。这样,电影情节在时间上才具有逻辑性,矛盾冲突才会更集中,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更强。
  为了避免成为一篇流水账,我们去掉了那些细枝末节的事件,主要集中表现了几件矛盾冲突十分尖锐的事件:村支书竞选、争夺水源以及后来打井的重重困难。在这里,我们给主人公的奋斗历程营造了一连串困境。竞选村支书,家人反对,自己的身体也反对,还有人要来争;竞选上了,要服众,就得拿出政绩来;为了带领村民脱贫,李家庚让村民养猪,村民怀疑,犹豫;养了猪了,水又成了问题,为争夺水源出现了打斗;要打井,可审批却至少得两年;县里开绿灯了,又缺钱;工程队找来了,主人公又病了;井打好了,水流又受阻……无数困境成为一个个包袱,通过表现李家庚如何面对和解决一个接一个的困难的经过,故事味出来了,人物也活了,从而将片子导向最后的高潮——在喷涌的清泉面前,人们欢欣雀跃,载歌载舞,正是传统创作观念中的“大团圆”结局,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不过,说是电影,它还要兼顾真实感。我们采取了多种表现手法结合的方式。在时间上,有过去,有未来;在场景上,有布景,有实景;在叙事上,有主观,有客观;在情节上,有纪实,有合理想象。我们采用了解说旁白、现场采访和往事重演三种方式的结合,从而兼顾了该片的真实感和戏剧性。
  
  “傻大胆”拍出“真味道”
  
  我们决定放弃请演员出演的方案,请原事件、原生活中的当事人自己来演。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和剧组其他主创人员说了以后,反对的声音骤然升起。英武山村的乡亲们世世代代都和大山为伴,与泥土为伍,他们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过摄像机,更别说让他们在摄像机前演戏了。当年,张艺谋在拍《一个都不能少》时,“小老师”的出演者是从农村海选出来的魏敏芝。业余的魏敏芝让张大导演挠破了一层头皮。而我们却要完全用事件的亲历者来出演,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个胆大包天的想法。
  我们的追求,就是表现出那种生活的原汁原味,反映出人物的真情真性,用事实讲故事,用事实征服人。在此之前,曾有人把李家庚的事迹编成一部叫《春打六九头》的话剧,用话剧演员扮演李家庚和村民们。剧本也很不错,但总感觉像是在看一个故事。观众流泪了,但过后却会为自己流泪而感到不好意思。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观众尽情流泪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
  当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李家庚本人后,他却肯定了我们的想法,说可以试试。他的话给剧组带来了信心。
  我们剧组没有住宾馆,而是分散住到各家各户,和老乡们一起睡炕头,一起吃一起住,一起聊天一起干活。时间长了,我们和村里的乡亲处得和一家人一样,他们开始直称我们的姓名。可以说,这为进入实际拍摄后的沟通交流打好了基础。
  拍摄初期我们一度几乎绝望。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演员”们的紧张程度还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忘词,丢字,说着说着突然发笑和甩袖子,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毕竟不是专业的演员,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表演时,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了。“你们只要演你们自己本人就好”。幸好,在我们不断的引导和强调下,“演员”们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英武山的儿子》在2005年7月1日正式播出,取得巨大成功。人们在赞颂李家庚的同时,也对我们这个新的拍摄形式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拍摄本剧我们最大的感想就是:艺术的道路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只要敢想敢做,路子会越走越宽。
  (作者为《英武山的儿子》一剧导演)
其他文献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无论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还是从家庭、个体的完善,都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其价值体现是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    明确方向:远教的社会政治价值    首先,现代远程教育的社会政治价值,集中体现在全面深入地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意识,推动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现代远程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具体形象的讲解
期刊
写基层党组织建设,面对各行各业众多的基层党组织,从哪个层面入手?重庆市委组织部为纪念直辖市成立十周年而拍摄的大型政论片《使命》中的第三集《坚强堡垒》思路明确:以农村为主,其他点到为止。中央关注重庆,所嘱托的“四件大事”——三峡移民、国企改革、扶贫攻坚、生态环保中,有三件涉及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发展,重庆就不能实现胡锦涛总书记的寄语:“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
期刊
黑龙江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要建设覆盖全省农村乡镇、村的终端站点。要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试点地区经验,采用我省自主研发的经济实用的互联网模式,紧密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在2008年底以前,建成覆盖全省乡镇、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二要建设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要进一步加强“龙江先锋网”建
期刊
最初的印象    最初知道王琳娜这个人,是在2005年新疆巴州三八妇女节庆功大会上,那天她作为自治区十大女杰之一在巴音会堂作了报告。我是个近视眼,离讲台又远,根本没看清她长什么样子。报告的内容,和很多报告会上的一样,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所以我也没什么印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次的报告中途,她说着说着,鼻子就淌出血来,只好停下来擦。一场报告下来,流了几次血,也中断了几次。主持人解释,王琳娜是因为才
期刊
空镜头一般指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因此也被称作“景物镜头”。它是影视作品中特有的表现手段,经常用来介绍环境、表示时间以及刻画人物的情绪。在电视专题片中,巧妙地运用空镜头不仅能够唤起观众的联想,起到借景抒情、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和感情变化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把单纯的景物与主观情绪结合起来,向观众传达创作者的思想。    用以表达    随着电视专题片空镜头越来越多地运用,我们还发现它许多特殊的作用。不过
期刊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沈阳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肩负着“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重大使命,在北国的春天里孕育、生长……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和运行,遍布全市的1311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就像是一粒粒种子,在肥沃的土地中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在希望的田野上迎风而长、顺势而生,在广阔的天地里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故事一:“党支部开展工作有了好助手”。
期刊
引子    在策划制作历史人物专题片时,主创人员往往很难获得该人物的声画素材。例如我们在做《秦始皇传》时,连一帧有关秦始皇的画面素材也没有,因为这个人存在时,人类还根本没有摄像机。也有部分历史人物是留有资料的,但声画资料并不丰富,不足以表现其人的精神面貌。如凤凰卫视制作的《世纪张学良》,因为很多关键点并没有留下足够的资料,所以在某些部分剪切得很生硬。  专题片是以画面语言为主、有声语言为辅的艺术形
期刊
洞庭湖畔,沅水之滨,武陵山下,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她,就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泼墨写下、千百年来人们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桃源县党建电视专栏《党的生活》自1992年创立以来,一直坚持反映时代最强音,记录党的丰富生活,一直坚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受到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桃花源里一朵芬芳四溢的瑰丽奇葩。    栏目立意求新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媒体间竞争日
期刊
第一次看许晴的作品还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印象里,在她美丽的面庞中,始终蕴含着一缕妩媚的灵动与摄人心魄的气质。尽管十三年的光阴就这么如水般地流逝了,可这份似真似幻的印象却从未改变,无论这些年她所饰的角色或善良或复杂,“肖男”楚楚动人的身影却怎么也挥之不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晴”有独钟吧。  很多和我一样喜欢许晴的人,皆因她漂亮的容颜下透露出的那份淡淡的从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一切都追求速度的年
期刊
他是一名优秀的党的基层工作者,劳动模范。他是群星灿烂的英模队伍中的一员,同时也是放射着独特风采的一颗星。专题片《老申二三事》的主人公——社区主任老申热忱、勤恳、踏实,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老申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为纪实性专题片创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高立意  ——为人物打上时代烙印    俗话说,文贵立意。陈毅曾经称赞毛主席的诗词说:“妙句拈来着眼高。”着眼高就是立意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