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土办法,又有神回答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学后不久,一位女同学闯进我的办
  公室,问她有什么事,她又什么都不说。我清楚一个学生主动到办公室找老师肯定
  2016年7月,92年出生的我成了华中师范大学的辅导员,9月迎来了我的第一届174名95后大学生。第一次当辅导员,又是90后对阵95后,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初进大学,新生们大多会进入一个时间相当长的“迷茫期”: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无法合理有效地规划好大学生活、甚至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感情风暴90后辅导员对这些很容易产生共情,因为我们清晰记得不久前的自己,是如何度过这些迷茫的日子的。
  是鼓足了勇气的,于是我带她到谈心室坐下。刚到谈心室她便开口说道:“穆导,我心里难受,堵得慌。”我问道:“怎么了,遇到什么添堵的事了?”她说:“我遇到了一个渣男,欺骗了我的感情”。原来是一个学长跟她表白,在她答应后没过几天,那位学长却又跟前女友在一起了。怎么办?
  我这个辅导员只好和她开启了吐槽模式,一起吐槽那位学长的种种不是,吐槽完毕,她的心结就打开了。这就是 95后,郁闷来得突然消散得也迅速,前一刻还是狂风暴雨,下一刻便雨过天晴。女生竟愿意将自己感情上的失意告诉她的辅导员,这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事情, 95后大学生却愿意将自己的心事坦然与辅导员诉说,可见,老师在他们眼里首先是值得信任的朋友,其次才是师长。
  同为 90后,很多青春的困惑与焦虑都有共鸣,亲切的态度、友善的关怀、充满耐心与细致的理解这些 90后辅导员身上的特质很好地架起了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渠道,也让我遇到许多神奇的事儿。
  军训结束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天,军训教官突然联系我说:“穆导,有个事想跟您汇报一下,希望征得您的同意。”我当时就想,该不会是我哪个学生向教官表白了吧。结果既在我意料之中却又让我感到意外。的确是我的学生和教官谈恋爱,意外的是教官竟然申请我的同意:“她很尊重您的意见,特意让我来问您,说只有您同意才行,她不想也不能辜负您的培养。”我心里明白,即使我不同意,他们最后也不一定就不会在一起。让我意外的是,因为辅导员在军训时强调过学生不能和教官谈恋爱,95后大学生在面临教官表白时竟会想出打报告的主意,这样既尊重了辅导员立下的规矩,又多了一层个人恋爱问题希望辅导员把关才靠谱的意思。同为90后,我本以为95后学生会更以自我为中心,结果他们表现出的超高的情商,真让我佩服不已。
  当然,就算同为 90后,辅导员在很多方面需要担负起为人师长的责任,而不是你好我好完事。班上的 95后学生不少迷恋游戏,遇到听报告讲座时,更是齐刷刷低头玩手机,更有甚者,在一些课堂上也会不听课玩手机。对此我跟大部分辅导员一样,表明了坚决的态度,禁止课堂上玩游戏,但是禁令之下尚有勇夫,如何做到更加有效?
  我琢磨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做法,比如不定期地到学生课堂,偷偷拍下学生睡觉、玩手机等照片,把这些照片做成表情包,等到和学生们在群里聊天斗图时放出来,以示警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一件让我思考的事是, 95后学生的隐私意识很强,发照片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一次学生干部偷偷收集转专业成功的同学的照片,做了一个视频,最后班上同学都被感动了,但有一个学生却责问学生干部,未经她本人同意,放她的照片是不尊重她,当时也是蛮尴尬的。
  我上大学时,宿舍里统一的床铺桌椅,统一的麦黄色油漆,洁白的地板,觉得这样干凈美丽,然后这群 95后却并不买账。即使住在集体宿舍,军训一结束,学生们便开始对自己有限的生活小空间进行改造,从桌椅到门窗,从蚊帐到墙面,不同的寝室被他们装扮成不同的色彩和风格。即使是同一个寝室也会有四种不同的风格,个性鲜明,又毫无违和感。在我看来,他们是孤而不独,他们既希望尊重隐私,又能尊重彼此的空间,保有自己的个性。
  相处的时间越长,我在他们嘴里的称呼从“穆导”变成了“穆爸爸””穆妈妈”,最后变成了“帆哥”。有学生遇到男生表白会问我到底该不该答应,有学生失恋了也会来诉苦甚至有男生追女孩子失败也会跑来问:“穆爸爸,为什么我追了某某那么久还是没有丝毫进展?”
  看来90后辅导员对阵95后大学生,既要打成一片,又要斗智斗勇,既有土办法,又会神回答。
  他向我叙述:“我家父母是做生意的,虽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家里也有房有车,生活相对富足。小时候印象中父亲经常不在家,回来后也不怎么跟我说话,很严厉,脾气不太好。家里生意起起伏伏,换了不少行当,都是父亲折腾。妈妈要强,每天风风火火,敢作敢当。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做生意赔了,很多人来家里要债,父亲躲出去很久都没回来,妈妈每天应付要账的人。
  我印象中最早的恐惧和焦虑就来源于那段时间,觉得家里的房子像是没有顶了,门随时会被人踹开。只有晚上夜深人静了,躺在妈妈身边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安全和安静。
  我印象中那时候妈妈没有哭过一次,但经常会在没人的时候咒骂父亲。
  几年后,欠债全部还清,父亲才回了家,又开了一家小店,生活慢慢有了起色。那些曾经上门要债的人,又成了父亲的朋友和伙伴,时不时来家作客。我每次看到他们的时候,都能想起他们当年来要债时候的可怕面孔。
  “妈妈一直对父亲很不满意,经常会说父亲脾气差、心气高、能力差,不能踏踏实实做生意,拖累了家庭和孩子。我跟父亲的接触很少,家长会或学校活动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参加,父亲一次都没参加过。父亲会给我买一些玩具,但从来没
其他文献
文华公书林的诞生与拆除  1900年,美国人韦棣华来到中国探望武昌昙华林的弟弟韦德生,后来进入文华书院教书。韦棣华在教学中发现,学校书籍极为缺乏,她觉得应该建立一所图书馆来解决学生的课外阅读。于是,韦棣华在讲课之余将校园一间叫做“八角亭”的小屋发展成藏书室,形成了最初的馆藏。  至1903年已扩大到两大间,取名为 Boone College Library(文华书院藏书室)。藏书室在文华校园内大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察调研,在考察调研时,习总书记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习总书记在调研中留下了众多金句。本刊特邀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16级、2017级阿达班学生以这些金句作画。  “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关于扶贫)  作者:金子簃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姬祥毓  “林业工人为国家作出了贡献,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大家。
看着舞台上那个自信从容的年轻人刘同,正在饶有兴致地分享著自己怎样从一名中文系男生走到了今天的传媒界。说实话,不知道别人会是什么感受,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大触动,甚至心底有一种隐隐的直觉:台上的这个人,故作老成,正在拿自己年轻的一点经历来换取别人的关注。他具体在台上讲了什么内容,我已经记不起来了,真正引起我兴趣的是在宣讲会结束时坐到我旁边的一位老先生。  说是老先生,其实看着特别精神,个子不是特别高
2018年的冬天,我的一个美国表妹回到了中国,她在美国出生,那年叔叔把她带回了国。为了让她能够跟上一年级的进度,我在暑假的时候经常去给她补习中文。  她叫瑞华,那时候家里通常只有保姆和她,叔叔叔母刚回国要忙很多事,作为大姐姐,我第一次给她的见面礼是一盘宫保鸡丁。  说是汉语学习,其实就是和她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我原以为跟这个国外长大的小孩子沟通需要动用我毕生所学的英文,但其实她能基本听懂我说的简单
进入大二,身边的同学都在做兼职,一向认为学生时代就应当专注学习的我也按耐不住,迫切的寻找兼职体验生活,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想做的,只得日复一日的在寝室呆着。“老郭,学校对面超市明天开业,招聘兼职,你去不去?”躺在床上的我迫不及待地坐起来,详细了解具体的工作、薪酬等,决定和室友一同前往。  第二天,我们不再睡懒觉,早早起床洗漱,冒着冬日寒风,八点钟便飞奔至超市。店长一一登记后,分配好任务,便让我们到岗
身为《大学生》的学生记者,我每个月都会收到杂志。  习惯性地,阅览完毕后,我会把它放在宿舍楼下的期刊阅览处,以便更多的同学取阅。  期刊阅览处和宿舍楼的自习室相距不远,常有看书看累了的同学过来一同观览,一来二去也就熟了。我们这些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但在大学里是同一份心境。面对过往遗憾,面对未来迷茫,知道未来很长,但是并不知道应该去向何方。能把握住的,不过是手里的书本和笔记,期望着今天多背一个單词
读研期间,李征就喜欢鼓捣各种发明,在浙大浓厚的创业氛围下,早已跃跃欲试。但毕业后李征还是来到西安一家电力设计院工作。工作中,他总是琢磨着如何改进一些技术,申请了多个专利。  2013年他发现腰椎疾病普遍,“设计院的很多人以及遇到的一些司机师傅都不同程度地患有,严重的更是无法保证正常的生活”。于是,他有了新的发明主题——按摩坐垫。同年,吾人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创业的时候我已经离开学校了,很
溪芽环境教育中心项目位于密云水库上游的河北省承德市汤河乡小窝铺村,项目建设包括室外场地设计和室内改造,最终是将当地废弃的小学改造成兼顾美观和实用的环境教育中心,北京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的同学们于2017~2018完成了校舍室内设计施工并完善了室外景观带,目前仍然在继续推进项目。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无止桥团队的同学们秉持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步。项目实施前,团队成员实地调研,切实了解村民们的真正
有一次,我的课上来了位外国人。  其实,班上的多数学生都是外国人,  多一位外国学生并不应奇怪,  只是我吃不准他的身份:学生还是老师?  说是学生,他的年龄已过中年;说是老师,神情又不像。  非洲中年大叔  课后,这位学生与我打招呼,提出要旁听我的课,说已在学校注册学习汉语。他说他在世界各地旅行、生活,因为喜欢中国文化,便留下来多呆一段时间。我后来还了解到,逛世界就是他的生活,没有目的没有计划,
在学界,对金庸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读书》杂志在1988年第2期刊发了柳苏的《金色的金庸》一文,是大陆对金庸研究的开山之作,他认为金庸创作武侠小说的历程,使武侠小说具有了博大的胸襟以及沉雄厚重的人文气息。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学者,把金庸纳入学术研究的范围。  著名学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金庸研究的作品。较早的有陈平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