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开《对抗语文》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YLK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阅读叶开《对抗语文》并结合多年语文学习的经验,引发了对语文教育的思考,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教材的编写不规范,教育体制的僵化,教学方法的不当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努力使语文教学走向回归之路。
  【关键词】对抗语文;教材;教育体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怎么了?这可以说是叶开先生为什么要写《对抗语文》一书的缘由,其目的在于揭示当下语文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教科书、语文教师素养、教育体制等。所以,此书一出版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其中,叶开先生提出了多年来教育界存在的最尖锐的一个问题: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吗?事实上,我们仅仅为了这个目的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我们的孩子从小没有了童年,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作业,连节假日也被安排的满满的。他们被安排上不同的课后班,升学压力大得喘不过气。那么,当我们的教育变成了一项产业,老师和学生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和零部件,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还能具有竞争力吗?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教材编略显随意性,选文没有统一标准
  叶开在《对抗语文》中写到,现在选入我们教材中的文章随意遭到改写,并非是原创的作品。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附录的第四课—屠格涅夫的小说《麻雀》,同原著相比,部分段落遭删改。二年级的课文《丑小鸭》被生生删减成500字。此外,教科书造假现象频出。不少选文水平太低,内容粗制滥造,甚至存在不少非语文化的内容。在一些低年级教材中,还有不少借语文教材而宣传道德的说教文。这不仅违背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且,也没有遵循选入教材的文章应该是文质兼美、对学生学习语文起规范性作用的文章的原则。
  (二)僵化的教育体制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标准答案禁锢思维,被分数绑架了命运。目前,无论课程怎么改,高考始终是一个指挥棒,这决定了孩子们今后的命运前途。无论是家长、老师都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标准。所以,学生从小在作文中便学会了撒谎。学生的作文为讨好阅卷老师,内容里充满了假、大、空,学生的作文不缺文采,缺乏对事物的观察、体悟。或许是学生太忙了,忙于做练习题和各种试卷,没有时间游戏、体验生活、读经典,而写作恰恰需要自己的独特体验和观察。走投无路的他们只能选择作假。还有我们的语文课外阅读课,几乎都成了摆设,家长和老师都觉得看课外书是种不务正业的行为,这种狭隘的教育观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加上语文教材的粗制滥造,前人优秀的文化,学生不去了解,不去阅读,只在试卷上揣摩出题老师的意图,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最后导致了学生进入大学后便不再读书、看书。我们所培养的人才还能在时代潮流中脱颖而出吗?
  (三)教师僵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把讲课内容传授给学生。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思考问题,追寻答案的能力,课堂就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这也违背了新课标中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次,有人曾经做过一项实验,观察发现,在众多阅读资料中90%以上的学生更愿意拿起语文课本进行阅读。但是在语文课堂上不少学生又觉得语文课无聊,不愿意学。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不愿意听语文课,我想一部分原因在我们的老师身上。新课改进行这么多年,语文教材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可是不少语文老师还秉持着一本教参走天下的观点,不去吸收教材外的对学生更有营养的知识,不去了解不同学情的学生,还是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无论什么文章先概况段落大意、归纳主题和中心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自己精彩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这种僵化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韵味的体会,也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语文教学回归之路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回归之路任重而道远。首先,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要做一个博雅的语文教师。“博”是指丰富的知识,努力成为一个“杂家”。“雅”,指品位的高雅,即语文老师所具备的人格、品行足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其次,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众所周知,21世纪所需要的是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的人才。但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教科书、标准答案束缚了思想,每天浸泡在作业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体会,缺乏独立的想法和质疑精神。我们要把孩子从教科书、教育体制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叶圣陶的生活语文观指出,“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运用语文。只要运用语文,就给学生以影响。”因此,老师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从经典文化中吸收养分得到启发,逐渐培养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生命感悟。最后,语文的教育同时也离不开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培养。由于汉语言文字具有象形、指示、会意、形声等特点,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还需要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语言文字构成体现了先民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学习多音字,一词多义,语音语调的发展变化来活跃学生思维。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语文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的载体,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语文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要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教师作为教育界的一线工作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探索更适合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其他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要积极关注教育问题。那么,未来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所以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片面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创新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只有将阅读的主导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阅读平台,才能点燃学生阅读激情,焕发语文课堂教学异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笔者在此无意也无需赘述遗憾原因,只想为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尽点绵薄之力、应尽义务。  【关键词】作文教学;下水作文;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众多行家里手为此做出巨大努力,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但综观整个作文教学,仍有许多遗憾之处。笔者在此无意也无需赘述遗憾原因,只想为学生的作
【摘要】教师应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儿童的学习需求,巧妙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活泼、情趣盎然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情境创设;语文教学;拼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儿童告别幼儿园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的儿童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他们好奇、易动、多变,注意持续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优势,对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强烈的兴趣倾向。教师应该遵循儿童身
【摘要】孟子说, 仁者爱人。“仁”,是社会的精华,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仁者爱人,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概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要欣赏学生,要信任学生,要把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白,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关键词】语文教学;仁者爱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仁者爱人,可亲可近  仁者爱人,
【摘要】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离不开成功的新课导入。因此,优化新课导入技巧,让新课导入成为高效语文课堂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优化新课导入的策略,打造高效语文课堂谈谈点滴浅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课堂导入就是在教学过程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促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也经历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并且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在向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摘要】桑植县澧源镇第二小学在《中国教师报》的指导下,实施高效课堂改革已近两年,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是高效课堂改革得以成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效课堂;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例会时,校长常意味深长地说:“能赶上高效课堂改革的老师都是幸运的,能在高效课堂中学习的学生是幸福的。”下面谈谈我的课改之路:  2012年9月,来自我县各个乡镇的61个新
【摘要】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两大关键,两者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理想教育的落差、学生学习中因材施教原则以及教师自身表现所具备的教育性与示范性这三方面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主体地位。并且必须明确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以学生主体性为基础的,须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主以及提高自身素养的方式去发挥与巩固自身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教学;教师;学生;主体地位;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摘要】短篇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载体,通过对故事情节与典型环境的完整描写,塑造出具有鲜活性格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反映社会。短篇小说的阅读能力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够在把握人物、情节、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传统教学中教师限于带领学生对课本小说进行讲解,其有很大的思维局限。本文以莫泊桑短篇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为例,尝试带领学生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同类小说的阅读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