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集体群各词与汉语不定量集体量词的对比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ao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的集体群名词与汉语的不定量集体量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就语义而言,二者都具有“群体”义;但二者区别更多,英语的集体群名词要远比汉语的不定量集体量词复杂。其复杂性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就语义而言,英语众多的集体群名词可修饰名词的范围大小不一,有些搭配范围广,有些搭配范围窄。除了表示“群体”之外,还兼有指示群体数量、动作、处所和褒贬等的区别;群体数量有大小之别,群体动作有动静之变,群体方所有陆地与海洋等的区别,群体色彩有褒贬差异。2.就语法而言,英语的集体群名词有单数与复数的不同。3.就语体而言,英语的集体群名词也有标准说法与非标准说法的差异。
  关键词:集体群名词 集合名词 集体量词 对比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吉尔吉斯斯坦任教的经验为基础,从学生、汉语师资、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比什凯克中小学的汉语教学现状。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 比什凯克市中小学 汉语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2年底,已在10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00多所中小学孔子课堂。 
期刊
摘要:传统的训诂学在解释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时,往往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词义互证的方法,本文针对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对《论语·卫灵公》中“与”字的解释,通过调查其在先秦文献中的用法,从句法的角度为此句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论据。通过研究,也进一步说明了在解释词语的时候,从语法系统角度考察的重要性。  关键词:与句法给予一、引言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中对《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解释如下:  (
期刊
摘要:在我们所使用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发生了语义转移。成语语义转移主要有多义语素义位转换、语素通假义消失、联绵语素重新分析和构成成分意义未变而整体义转移四类。语义转移的动因主要与语素高频义项的语义再认、语素误认和字面义的影响有关。  关键词:成语 语义转移 语义再认 语素误认 字面义  一、引言  在文学作品中,有这样的句子:  (1)所谓佛者,就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丝毫不着、清净无所得的觉者。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以”的语法化顺序和“以”及其相关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编排,认为:多义词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及教学安排中可借鉴该词语法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但并不能盲从或照搬其语法化顺序:1.教材应优先收录一个词使用频率最高、最可能用于基本交际的义项,然后根据语法化顺序讲解语法化程度最低的义项及中间义项;2.针对那些语法化程度较高、意义虚化程度较高的义项,应该抛开词源,单独教学;3.针对那些教材收录义项缺
期刊
摘 要:流沙河著《正体字回家》,认为繁体字比简化字讲道理,主张恢复繁体字。流沙河的论述有不少知识性的差错。三千多年来,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恢复繁体字的路走不通。  关键词:简化字 汉字拼音化 构字理据  2015年6月30日《光明日报》发表记者刘彬的文章《流沙河:“侦破”汉字奥秘》,文章极力推荐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流沙河著《正体字回家》。2016年第1期《书摘》也推荐了流沙河著的《正体字回
期刊
在对汉译文中的因果接续词分类时需注意“因为”和“由于”的异同。倪重阳(2008)指出,“因为”表示原因,重在强调因果关系;而“由于”表示理由或根据,重在强调结果产生的理由。此外,“由于”既可以同“所以”配合,又可以同“因而”“因此”配合。“因为”只能同“所以”配合。从句中位置来看,“因为”既可放在表结果的小句之前,也可置于其后。“所以”只能放在表结果的小句之前。
期刊
摘要:早在17世纪,一些西方教士就开始进入越南境内。为了完成在越南传播罗马公教教义的任务,他们按照拉丁字母系统创造出一种记录越南语的拉丁化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后来被命名为“国语字”。从创制期到19世纪初期,国语字仅仅是传教者为了传教工作(主要用来翻译《圣经》和编写教义),而用拉丁字母来拼写越南语的文字,使用范围很窄——会使用这种文字的基本上只有传教者,对于广大群众它还是一种陌生的文字。从1858年起
期刊
摘要: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含蓄隽永、短小精美、感人至深,有多种英译本。本文以张培基《匆匆》英译本为例,从词汇、结构和音韵层面进行分析,认为译本符合散文翻译“信、达、美”的原则;进一步论证了张培基散文翻译的特点。  关键词:《匆匆》 英译本 张培基 散文  一、引言  散文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题材,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段,自由地展现主体的个性风格,以抒情写意、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文学
期刊
摘要:“语言禁忌”作为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心理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现象,反映了两国在文化、历史、社会、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同异。本文从“称谓禁忌”和“词语禁忌”两个方面考察了汉越语言禁忌的异同,认为中越两国的语言禁忌同多异少,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还从人类趋吉避凶的心理、中越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汉越语言本身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异同的根源。  关键词:语
期刊
摘要:大同市南郊区方言属于山西方言云中片,其词汇系统中存在一些合音词,本文重点描述这种词语的构造规则。  关键词:南郊区方言 合音词 构造规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