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好孩子抛过来的球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c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师幼互动交流方式,它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老师将教学活动组织的重点放在了提问的设计上,如何做到有效生动,如何做到推动活动进展,如何吸引孩子的兴趣……但大多老师往往注重提问,却忽略孩子回答后的应答,虎头蛇尾。其实完整的提问具体经过三个过程:最初的提问——幼儿反应回答——通过相应对话使幼儿的回答在范围上拓展、内容上延伸。如果仔细考虑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就不难理解应答的重要性。
  现在不少幼儿园教学通常会忽略提问后的应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创造性,过于机械单一
  因为对于提问的内容是可以预设的,所以老师考虑得比较周到,但对于幼兒的反应回答就无从把握。一百个孩子一百个想法,幼儿的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回答更是不定向,有时在活动中,幼儿会回答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时候,很多教师给予幼儿的反馈常用的是:肯定的“真棒”、“想得真好”,不够准确的“请你再想一想”。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场景、怎样的回答,老师都采用这些惯常用语来应答。对于活动来说,对于孩子兴趣来说,都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更无法激起幼儿继续创造想象的积极性。
  二、缺少延伸性,没有追问诱导
  在集体教学中,很多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心里总是走着自己的一份教案,有时提问就是提问,等孩子回答了就过场了,在简单的评价应答后戛然而止,重述和肯定赞扬,简单否定或自己代答居多,没有有效地追问诱导,即使有个别追问,通常力度不够,只有一个浅层追问。一来是怕影响教学的进程,怕追问会改变教学轨迹,二来是教师自身素养还不够,不能很好抓到追问的切点,不能很好地利用追问来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使之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其实有效地顺着孩子的思路继续发问,进一步确认、询问、精确,能让孩子更快抓住重点,到达成功。
  三、缺少真诚性,未从孩子出发
  在活动中有时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教师预定的“答案”因而给予否定或者无视,最常听见的就是“有没有更具体的”,“有没有更准确的”这些话。其实幼儿的每一个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认真的回应,这是对他们认真思考的一种肯定。其次应关注幼儿回答的标准程度,进而适当地进行引导。幼儿的很多回答是他们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果,教师盲目的否定或无视是对幼儿信心的一种打击,到最后,他会觉得反正我讲的跟老师的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失去对回答问题的兴趣。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难以把握,从而未能评价或表态。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知识的缺乏,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集体教学的互动过程就像是教师和幼儿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他游戏。只有有效应答才能更好推动活动开展,促进孩子提高。在活动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前期准备
  1.知识储备
  娴熟掌握各年龄段的目标与各领域的技能;发现、观察幼儿讨论的话题,分析实践的可能,形成主题;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处理;生成与预设关系的处理。唯有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及时准确地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并将该球适时地再抛回去。在教学活动中,不是所有的环节都能如预期的那样流畅进行,具体到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回答更是难以预测。但是,如果老师事先有准备,储存了孩子回答范围和相应的回答信息,就可以减少老师面对孩子意外回答的慌乱,对于孩子回答范围和如何应答进行了假设,不仅可以有效处理“生成”和“预设”关系,而且也能帮助从容应答。
  2.耐心聆听
  聆听作为对幼儿的一种隐性回应,是师幼互动现场中应答的开端,也是教师应答幼儿的重要依据。全方位地聆听,主动地获取幼儿发出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与教师预设有距离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意味着教师要迅速依照幼儿的反应做出调整和针对性的回应。有意地捕捉幼儿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关注幼儿瞬间的思维火花。让我们的聆听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是真正地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倾听孩子的语言时要全神贯注,调动自己的所有心力,改变假装在听却没有听进的局面。
  二、对垒技术
  1.具体评价
  当孩子回答后,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回应性的信息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鼓励,可以是赞许,也可以是奖励,但是一定要有具体内容,有明确的导引作用。针对幼儿的不同回答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如当幼儿的正确回答时,教师应该少用简单的肯定和赞扬,而多用具体性的评价;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应耐心期待并采用分解难度、适当提示、给予线索等方法积极设法促成转机;当幼儿不正确、不完整地回答时,教师要尊重差异,少用简单否定和自己代答的应答方式,可以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
  2.善于追问
  有时幼儿的回答不是让人意料不到,就是表述不清,有的甚至偏离话题。这时,教师往往会非常紧张,不知如何拉回话题,有的只能武断地打断幼儿的回答。其实,面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只要做到一点:紧扣教育目标、随机追问话题。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幼儿能够更好作答,就算教师心中并无关于答案的预设来评价幼儿的答案,我们还是希冀幼儿可以把内容阐述得更加清楚,可以用优美的辞藻流畅地表达。然而,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往往是件比较难的事。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充当引领的角色,要善于诱导追问,引导孩子理解问题,帮助孩子找寻问题的重点;提出问题拓宽孩子的回答。让孩子沿着老师搭建的阶梯往上走,从而达到问题的顶端。在了解幼儿真实学习过程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3.提升应答
  当幼儿对同一问题的回应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用语言进行梳理,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使幼儿不仅知道教师在总结自己所说的内容,而且明白这些内容可以用更好的词句表达。教师的提炼能够拓展和深化孩子的生活经验,更能让他们知道理解和应对类似的问题。这里的应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孩子回答的归纳和补充。
  教师的应答无疑是集体教学中师幼对话的必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提问成为对话式的教学,要允许幼儿回答,(下转第10页)
  (上接第18页)
  给孩子回答的空间;要尊重幼儿回答,纵使它是错误或有些荒谬的,但那都是孩子的参与;要欣赏幼儿的回答,也许并非一鸣惊人但是却是孩子曾经思考过的。教师应当通过应答适当引导、恰当介入,让应答助孩子一臂之力,促进幼儿发展,发展幼儿潜力,启发幼儿智慧,从而使提问的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珊,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答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姚向凡,在困境中生成的师幼互动策略,山东学前教育网,2009
  [3]杨莉君;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学前教育研究[J].2007.02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是数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正焕发着独特的魅力,感染、熏陶了许多数学爱好者。而数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摇篮”,是孕育数学潜能的“田园”,同时它也应该是传递快乐的殿堂,它更需要多彩的阳光的撒播。喜爱一样东西,是因为它能给你带来快乐。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这一学科,也必须使他们感受到这一课程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唯有如此,方能使他们真正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方能使他们从学习带来的重压之下抽身而出。
期刊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从教育的责任来看,它在于促进人类的发展,这种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并不只是指智力的发展,更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培养非智力因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语文教学侧重于被确认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价值观念、道德人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在课堂教学中已引入“问题探讨”板块。该板块结合了每一节教学的内容要求,同时配有插图和文字说明,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等进行讨论。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體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合理利用“问题探讨”板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问题探讨”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思
期刊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学生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学生都喜欢在音乐中敖游。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传统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
期刊
《新课标》在描述课程目标时,在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做出了概括。要求学生能够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所提高。因此,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思维,又要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为
期刊
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策略  大部分人认为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动手做实验来完成,但是探究性教学最终更强调动脑,毕竟,“真正的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只有学生的思维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强调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探究,就是用理论推导推论的方法,与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十分相似,也可用举例、类比的方法来更简单更通俗地推导结论。”当然,初中物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感到语文学习并非只是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生活的真谛。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读了那么多的书具有不良倾向的孩子仍然层出不穷?为什么太多的孩子经受不了各种压力而选择离家出走、自杀?我们不得不深思,现
期刊
一、要求及现状  我想在教学中,老师们都有切身体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闭门造车只会导致效率低下,有些重点知识的处理,有些难题的讲解通过组内同仁的讨论定会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集体备课的优势所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
期刊
所谓活动经验,通俗地讲就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方法、策略和体会的统称。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体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素养不可分割的部件之一。然而活动经验的培养与积累却遭受了尴尬的待遇。首先是受到“双基”的挤压,在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活动经验处于可有可无的境界。其次表现在教师的冷眼,或许是无法考核的原因,也或许是教师业务素养的缺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