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不要忽视了“活动经验”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活动经验,通俗地讲就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它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方法、策略和体会的统称。而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体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素养不可分割的部件之一。然而活动经验的培养与积累却遭受了尴尬的待遇。首先是受到“双基”的挤压,在以“双基”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活动经验处于可有可无的境界。其次表现在教师的冷眼,或许是无法考核的原因,也或许是教师业务素养的缺失,活动经验常常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与数学教学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史宁中教授在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工作中指出:“我们必须清楚,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练。”无论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引领,还是专家的解读都充分地说明了活动经验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活动经验”的培养与积累。
  那么如何进行活动经验的培养与积累呢?
  一、引导学生积累过程性活动经验
  过程性的活动经验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体验、感知、积累到的经验。它是需要活动的参与,需要一种真实的情境,更需要对数学活动的感悟、总结和升华。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外显的行为操作,积累第一手直观的、感性的材料,并努力地通过这些直观的、感性的材料来总结提练数学规律。
  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也为了让学生能有一个动手的机会,于是我在课堂教学时,先让学生做一个“拼图游戏”: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然后让他们把三角形的每个角都剪下来,进行拼图,最后让同学生们进行比较。同学们在这个“拼图游戏”中,尽情摆弄着自己的图形,当他们相互比较时,却产生了一个极大的疑惑:为什么三角形的形状不一样,而三个角拼成的都是180度呢?为了让学生接受自己的疑惑,我又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各个内角,结论出现了,不管什么样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不多,但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他获得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也许这种直观的感受具有原始的、片面的、模糊的等不成熟的成分,也许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这类过程性经验的获得,是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是学生形成抽象思维的感性基础。
  二、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 “数学活动经验” 形成的基础。很多数学知识、技能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它的雏形,如量长度、辨方位、看钟表、买东西……这些原始的、直观的生活经验数不胜数,它们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也可以这样说,这些原始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启蒙老师。
  例如进行《年、月、日》一课的教学,年、月、日不像“分、秒”那样可以直接进行现场体验,所以我在教学时,就努力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起来,让这些生活经验变成“数学经验”。首先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来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如:我爷爷这个月领工资给了我100元,到下资领工资时就是一个月;今年我的生日到明年我的生日就是一年;今天吃午饭到明天吃午饭就一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尽情描述着生活中的一年、一月、一日。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来比较一年、一月、一日的长短,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了年、月、日的长短。在教学中将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的处理,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化的思考,进而生成数学经验。
  三、引导学生积累“方法策略”经验
  如果说“过程性经验”、“生活性经验”是显性经验的话,那么“方法策略性经验”就是隐性的,如归纳的经验、类比的經验、证明的经验……然而对于数学来说,这些方法策略性经验的积累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帮助,可以有效地形成数学思维,可以提升地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积累这些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隐性经验”。
  例如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内化自己的方法策略经验,我设计这样的环节:“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有的学生说:“我是数格子的方法,但发现平行四边形边上的格子不是“满格子”,于是就想到把这边的“未满格子”移到另一边,就可以凑成“满格子”,结果它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它的面积求解方法就出来了。”有的学生说:
  “刚开始,我用平行四边形的长乘以宽,但我发现我的同桌不是这样做的,于是开始比较,发现我错了,最后我在同桌的帮助下,找到它的面积求解方法了……”
  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不能仅局取限于显性知识、技能的教学,而应该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 与学生一同找寻支撑显性知识、技能的隐性元素——活动经验,以让我们的花儿更为长久的开放!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洪泽高良涧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复习课应关注概念形成过程  对于函数概念的教学,不应只关注对其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的讨论,更应选择具体实际实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如复习一次函数时经常选择这一例题:已知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有如下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通过描点观察点的分布情况,建立满足上述关系的函数表达式。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通过描点、判断、求解、验证。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方法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它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是数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正焕发着独特的魅力,感染、熏陶了许多数学爱好者。而数学课堂,是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摇篮”,是孕育数学潜能的“田园”,同时它也应该是传递快乐的殿堂,它更需要多彩的阳光的撒播。喜爱一样东西,是因为它能给你带来快乐。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这一学科,也必须使他们感受到这一课程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唯有如此,方能使他们真正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方能使他们从学习带来的重压之下抽身而出。
期刊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从教育的责任来看,它在于促进人类的发展,这种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并不只是指智力的发展,更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培养非智力因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语文教学侧重于被确认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价值观念、道德人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在课堂教学中已引入“问题探讨”板块。该板块结合了每一节教学的内容要求,同时配有插图和文字说明,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等进行讨论。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體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合理利用“问题探讨”板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问题探讨”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思
期刊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年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学生天生都应该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学生都喜欢在音乐中敖游。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相反,传统音乐教育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
期刊
《新课标》在描述课程目标时,在语言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做出了概括。要求学生能够在这几个方面都有所提高。因此,对我们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思维,又要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为
期刊
一、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策略  大部分人认为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动手做实验来完成,但是探究性教学最终更强调动脑,毕竟,“真正的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只有学生的思维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强调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探究,就是用理论推导推论的方法,与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十分相似,也可用举例、类比的方法来更简单更通俗地推导结论。”当然,初中物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感到语文学习并非只是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生活的真谛。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读了那么多的书具有不良倾向的孩子仍然层出不穷?为什么太多的孩子经受不了各种压力而选择离家出走、自杀?我们不得不深思,现
期刊
一、要求及现状  我想在教学中,老师们都有切身体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闭门造车只会导致效率低下,有些重点知识的处理,有些难题的讲解通过组内同仁的讨论定会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集体备课的优势所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