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体瘤的诊治进展

来源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ekccxea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动脉体瘤是副神经节瘤的一个类型,大多为良性肿瘤,临床发病率低,病因不明。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并发症严重,临床上治疗较困难。本文对颈动脉体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段、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预防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管发育异常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反复鼻出血、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和动静脉畸形。本文综合国内外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为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21不仅可由CD4+T细胞产生,也可由Th17细胞产生,其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而在此调节过程中,IL-21介导活化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
分泌蛋白(Periostin)是由白介素-4、白介素-13及转化生因子-β等诱导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外间质蛋白,是参与及推动Th2型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在组织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Periostin在上下呼吸道疾病中的最新研究现状。
鼻息肉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鼻息肉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是鼻息肉形成的最重要环节。目前在鼻息肉组织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分泌不足,多种T细胞亚群Th1、Th2、Th17分泌的促炎性因子高表达。已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35可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及其细胞因子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尤以我国南方各省发病率高。目前认为鼻咽癌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等有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鼻咽癌大多数对放疗敏感,但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机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和临床防治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机制与鼻咽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中耳胆脂瘤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针对其形成的假说有多种,其中鼓膜上皮干细胞进入鼓室异常增殖可能是中耳胆脂瘤形成的病因之一。本文就鼓膜上皮干细胞与中耳胆脂瘤的相关性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鼓膜穿孔是耳科常见疾病,选择合适的材料修补穿孔,重建完整的鼓膜可达到提高患者听力及恢复鼓膜屏障的目的。多年来耳科医师尝试了多种材料,从自体材料筋膜、脂肪、软骨膜、软骨等,到各种同种异体材料、异种材料,然而所有的移植材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组织工程学技术通过恰当的支架、生物分子及细胞制造的人工鼓膜是目前鼓膜移植材料邻域研究的新进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目前临床上针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等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临床上对PTMC的外科治疗方案观点各异,但如何规范治疗PTMC,尤其是在处理原发病灶同时,是否进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成为争论的焦点并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主要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流行病学、术前诊断以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的相关共识与争论进行
期刊
宽频声导抗测试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中耳测试方法,尚处在实验研究阶段。目前的研究已经明确表明宽频声导抗的吸收率曲线在不同中耳疾患有不同于正常人群曲线的特点,且同种病变有近似的曲线趋势图。相较于传统的单频率声导抗,宽频声导抗在中耳积液的诊断上有更高的敏感度,而在鼓膜穿孔、鼓室硬化及听骨链疾患上的研究均提示有特异的吸收率曲线趋势,但尚无明确的曲线界定标准,其有效性及实用性目前尚缺乏广泛的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