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洲猪瘟防控高危窗口期风险管理五大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k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非洲猪瘟;防控高危窗口期;风险管理;关键技术
  在缺乏非洲猪疫苗上市的前提背景下,因非洲猪瘟而清场的猪场问题严重;因流通加剧,面源污染,导致病毒广泛散播,养猪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有效推进养猪产业发展,保证我国生猪产业安全,对应的养殖部门要针对非洲猪瘟容易暴发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采用有效的措施减少复养风险。

1 窗口期诱发非洲猪瘟的原因分析


  科学研究发现,受非洲猪瘟暴发影响的猪场多出现一定规律性特征,通过严加防控,科学监督窗口期问题,加强防控管理,将生猪养殖损失降到最低。
  从防控非洲猪瘟工作实践来看,非洲猪瘟防控高危窗口期包括了生猪发情、配种、分娩、断奶、转群等五大关键窗口期,幾个窗口期的致病因、传播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例如生猪配种、分娩期间,人和生猪的接触频率高,若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工具消毒和环境处理就可能加快非洲猪瘟传播;在生猪断奶、转群的阶段,若生猪的通行通道没经过彻底的清理、消毒,也会增加环境中病毒残留,造成二次感染。转群时候,生猪由于饲养环境、方式转变,自身抵抗力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如导致猪的肠道菌群紊乱,为病毒微生物寄生提供条件,随着生猪的自由基增加,其生物膜通透性变大,非洲猪瘟等病毒性传染病感染概率增大。

2 增强非洲猪瘟窗口期风险管理质量的措施建议


  针对非洲猪瘟窗口期五大风险因素,建议相关从业人员针对自身生猪养殖规模,养殖环境,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来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降低养殖风险,避免受到非瘟疫情侵害。
  2.1 采用全方位消毒、杀菌技术
  养殖人员要做好全方位的消毒、灭菌管理,要做好人、猪、通道、工具接触面的全面消毒。规模场设立二次消毒转运站,外来的物、料要经过第一次全面消毒后贮放于场外转运站,经过再次熏蒸或臭氧消毒后方可由内部运输工具转运入场,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养殖场设置烘干房,物、料、车进行烘干消毒。养殖人员进入猪舍时候要执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如更换工作服、换防护鞋、带防护手套等;清理猪舍时候用过氧乙酸、戊二醛对猪舍进行立体消毒,走道、粪沟、场外环境经常泼撒烧碱,生石灰,工具用烧碱浸泡消毒,水中添加复合有机酸化剂,以此来尽量减弱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
  2.2 减毒转阴技术
  实践证明,部分养殖场户在饲料中添加中成方剂,实施综合防控,实现减毒转阴,复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推荐的方剂如下:黄芪30克,青蒿30克,茯苓30克,黄连40克,黄柏40克,黄芩40克,大青叶40克,金银花40克,连翘30克,党参50克,茵陈40克,山药30克,上述为100公斤生猪用量。煎药口服,一天一剂,到猪场稳定为止。每月连续用15天后间隔15天再用。
  2.3 运用免疫调节技术
  非瘟时代,特别是母猪配种、分娩、断奶时期,猪场常见病蓝耳病,极易造成猪群免疫抑制,动物个体处于亚健康,增大非瘟感染风险。同时,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等与蓝耳病相伴相生,极易加重非瘟造成的死亡损失。提高猪群免疫力,必须要稳蓝耳,防蓝耳。建议猪群每月用泰万菌素、多西环素、替米考星、免疫肽拌料7~10天,净化蓝耳等呼吸道疾病,提高猪群自身免疫力,群体抵抗力。
  2.4 减少应激
  值得注意的是,生猪流动性越强,其染病风险越高,建议养殖人员尽量在猪群空腹情况下,气候环境好,温度适宜的时候移动生猪,减少应激;生猪移动前期和后期,养殖人员都应当保持其居住环境干燥洁净,仔猪保育初期尽量减少冲栏,以免空气湿度过大而引起仔猪顽固性腹泻,用过氧乙酸消毒可降低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保护猪的呼吸道黏膜,在饲料中加入一些益生菌类物质、黄芪多糖类产品,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葡萄糖抗应激。
  2.5 加强产品检测
  若在生猪场当地发现了疑似非洲瘟疫的病例,养殖人员要及时排查本场内生猪,检测疑似阳性结果后,要及时上报当地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部门,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部门及时对样品来源场点开展隔离、消毒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并在省、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指导下送样确诊。

3 结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作为一种顽固的瘟疫,其致病因素多,防控难度大。两年多来,对国计民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针对生猪养殖复产复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非洲猪瘟依旧是悬于复产头上的一把利剑,需引起养殖人员的高度警惕。本文针对生猪养殖以及非洲猪瘟高危窗口期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几项技术建议,希望能够为优化我国生猪养殖,为更多猪场成功复产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刘勇(1972-),男,本科,副高级工程师。石门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强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而带动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 1 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缺乏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农户在栽培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专业素质比较差,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所了解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另外,农户在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增收,对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食品安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水稻种植成为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对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1 水稻种植技术  1.1 种子选择  种子的选择需要结合区域实际,不同地区其气候条件差异比较明显,需结合气候实际选择合适的稻种。选择适应能力强,发芽率高的种子。提高种子发芽率还需要注意选择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林业;育苗;应用  在林业育苗过程中,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也不断提升,显著提高林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林业资源在空气净化、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资源出口、经济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病虫害是破坏林业资源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病虫害发展初期,如果不妥善治理,往往会导致其加速传播,扩大影响范围,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与损失。当前,我国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本
向日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油用向日葵,另一种是可食用向日葵,现阶段都是种植食用向日葵,这种向日葵植株具有良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产量高,生产出来的葵花籽非常受欢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引进无公害食葵栽培技术。 1 食葵产量指标  在使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之后,当地的种植户要及时明确食葵的栽培产量指标。在种植的过程中,食葵植株行距60厘米,株距35~45厘米,种植密度为40500~45000
关键词:金丝王枣;丰产;品质  金丝王枣属于枣树中的变异植株,发枝能力弱,一般栽植的当年即可结果,栽植3年后开始进入结果盛期,具有产量高、抗逆能力强、易繁殖、适生范围广、耐寒能力强等优点。金丝王枣在果实口感甘甜,营养价值丰富,适合鲜食,盛果期的产量平均为1.5吨/亩,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由此可知金丝王枣在辽西干旱地区作为经济林发展前景广阔。现结合辽西北票地区金丝王枣的生产实践,对丰产栽
关键词:西甜瓜;产业;提质增效;对策  西甜瓜是世界也是我国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西瓜和甜瓜因甘甜如饴、爽口消暑、保健营养等特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王娟娟等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发展迅速,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球第一。2018年我国西瓜的收获面积、产量分别为149.91万公顷、6280.38万吨,占全球的46.25%、60.43%;甜瓜的收获面积、产量分别为35.45
1 深耕整地  为了对现有土壤物理状况进行改善,可以按照马铃薯生长环境需求对土壤进行疏松处理,获得更充足的养分,同时消除外界杂质对土壤养分的破坏。提高产量的同时,保证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间都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 2 肥料准备  马铃薯是一种非常喜欢有机肥的农作物,在施肥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标准的无公害化肥,改善土壤基本化学元素的同时,提高马铃薯的安全性。通常使用有机肥,按照特定区域比例进行施肥,如过磷酸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和早春风沙较大,树木易发生风害,导致树木偏冠和偏心。偏冠会影响树木功能发挥,即使后期对其进行整形修剪,难度大且恢复慢。偏心的树易遭受冻害和日灼,影响树木正常生长。轻者致使树枝干枯死亡,吹焦新梢嫩叶,吹干花朵柱头,影响授粉受精,并缩短花期;重者则拔根倾倒,断干折枝。每次遭遇大风之后,常见路边行道树及绿化树种大面积倾倒毁坏,不仅给绿化部门工作人员增加负担,还会影响附近居民的安全,反复绿
关键词:湿地公园;养护管理;沈阳地区;绿化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绿地的重要性,湿地公园的前期建设固然十分重要,但后期的相关养护管理也应得到重视。在对沈阳地区的环境进行分析后,通过现代园林工程技术手段结合种植天然湿生植物,合理增设园林构筑物,从而构建沈阳地区湿地公园绿化的养护管理体系。 1 湿地公园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及特殊性   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增加,对于现有的湿地公园的养护管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1 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过程中的关键点  1.1 要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合理的选择  对于农作物的产量来说,种子的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良的种子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因此在种植前先要进行选种工作。种子在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当地土壤的状况、播种种植过程中的气候状况、当地的水分状况等,这些因素对于农作物的高产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