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质资源田间性状的测定与评价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69个生姜品种的出苗期、长势、整齐度等进行了田间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7个品种出苗较早,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4周,3个品种出苗较晚,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6周;出苗整齐度表现集中的有16个品种,不集中的有11个品种;长势强的品种有7个,占10%,长势中等的品种有41个,占60%;苗高整齐的共22个,占32%,中等的共24个,占35%。通过10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6个性状,分别是长势、苗高整齐度、株高、株幅、分支数和主茎粗。
  关键词:生姜;种质资源;田间性状;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632.50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025-05
  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大约有52属1 2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亚洲热带地区的种类最为繁多。据报道泰国有姜科种质资源26属300种,马来西亚有25属160种,印度有19属180种,孟加拉有14属73种,越南17属98种,尼泊尔有11属35种,菲律宾有12属99种。中国约有21属近200种,主要分布于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以广东、广西和云南的种类最多。多年来,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姜科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育工作,现保存姜科植物174种,其中食用生姜种质79份。通过连续多年的种植,对生姜种质资源的田间性状进行了评价分析,为生姜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利用打下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育的生姜品种中的69个,选用外观健康、大小均匀、活力高、无病虫侵害的块茎作试材。
  1.2 试验方法
  1.2.1 种植管理及品种的出苗期、出苗整齐度评价 将供试生姜材料置于25℃、相对湿度90%的智能催芽室内催芽,待芽长1.0 cm时播种,株距为25 cm,行距为65 cm。每小区种植一个品种,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0 m2。
  种植时,记录每个品种的种植块茎数,选择种用块茎均重约50 g左右,每块保留一个健壮新芽,芽长0.8~1.2 cm,盖土深度一致,其他按常规方法进行管理。种植两周后,每周调查1次出苗情况,到各品种出苗完成为止。统计各时段的出苗数并计算最终的出苗率,50%的姜芽出土时期定为出苗期,以出苗期为标准进行评价,分早(出苗期在前4周)、中(出苗期在第5周)、晚 (出苗期在第6周及以后)三类 ;以出苗始期到出苗终期的时间跨度为标准进行出苗整齐度评价,分为集中(时间跨度为3周内)、一般(时间跨度为4周内)、不集中(时间跨度为5周以上)三种类型。
  1.2.2 品种的长势及苗高整齐度评价 分别在生姜幼苗期末期(即三股杈期)、旺盛生长前期(即三股杈结束到侧枝及叶面积大幅度增加,地下茎叶数大量增加的时期)、旺盛生长后期(从旺盛生长前期到叶面积平衡、分支数减少、根茎膨大的时期),分3次调查各品种的姜苗长势性状,将各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评价分为强、中、弱三类。分类标准为强壮品种:株高、苗粗、叶色健康一致性、病株率等性状均表现好;中等品种:株高、苗粗、叶色健康一致性、病株率等性状均表现较好,或者多数性状表现好,少数性状表现一般;弱势品种:株高、苗粗、叶色健康一致性、病株率等性状均表现较差,或者部分性状表现较好或一般,少数性状表现很差。
  在旺盛生长后期对同一品种的整个小区进行苗高整齐度评价,结果分为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类。分类标准为:设每品种的平均高度为H厘米,最高与最低苗高度差距在20 cm以内的为整齐;苗高度差距在20~40 cm以内的为中等;苗高度差距40 cm以上的为不整齐。
  1.2.3 品种田间表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与评价 收获期,每品种按“Z”字形5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点取3 m双行内的植株,进行品种的株高、株幅、根茎重、分支数、主茎粗、主茎高、子姜大小等性状的调查。利用SPSS分析所测各性状的单株平均值的相关性,着重分析根茎重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以提供品种产量的选择鉴定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的出苗期、出苗整齐度评价
  统计分析结果(表1~表3)表明,所有品种出苗始期均在播种后2~4周,出苗期集中在播种后4~6周,出苗终期在播种后5~8周。其中27个品种出苗期早,在播种后第4周出苗率达50%以上,包括云南、台湾的全部品种和广西、浙江、贵州、四川的大部分品种,以及安徽的两个品种和湖南的一个品种;39个品种的出苗期表现一般,在播种后第5周出苗率才达50%以上;出苗期晚的品种有莱芜大姜、莱芜小姜、浙江永康黄姜3个品种,其出苗期在播种后第6周。由此得出品种的出苗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长江以南的品种出苗期早;而纬度相对较高的莱芜大姜、莱芜小姜两个本地品种出苗期最晚;出苗期表现居中的39个品种,其引种地集中在沿海及纬度相对处于我国中部的地区,表现了品种对原产地气候长期适应的结果。
  出苗整齐度表现集中的品种有16个,占总体比例的23%;出苗整齐度表现一般的品种有42个,占总体比例的61%;出苗整齐度表现较差的品种有11个,占总体比例的16%。出苗整齐度表现集中的16个品种出苗时间跨度在3周内,主要包括云南4个、浙江3个、四川2个、湖南2个、安徽2个,其余为湖北、江西、广西各1个,这些品种的分布也相对集中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内陆地区,引种地分布也呈现较强的地域性。
  2.2 品种的长势及苗高整齐度评价
  依据表1~表3的结果得出,在69份种质中,长势强的品种有7份占10%,长势中等的有41份占60%,长势弱的有21份占30%;苗高整齐度表现整齐的品种有22份占32%,苗高整齐度表现中等的共24份占35%,苗高整齐度差的有23份占33%。
  长势及苗高整齐度评价结果表明:长势表现强的品种相对较少,不同种质间的长势表现差距较大,各品种内的长势整体表现均匀度不理想;所有种质的苗高整齐度表现不好,许多品种苗高表现参差不齐。但从品种间的长势和苗高整齐度表现差异看,没有呈现引种地的地域特征,可能是各品种长期无性繁殖退化的程度及留种块茎的纯度、活力、均匀度等的综合表现结果。   表1 出苗期早(集中在种植后第4周)的
  2.3 品种田间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与评价
  2.3.1 各数量性状之间及与根茎重的相关性 出苗期、出苗整齐度以周计算时间,利用SPSS分析表1~表3中出苗期、出苗整齐度、株高、株幅、分支数、主茎高、主茎粗等性状与根茎重的相关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分析结果表明,根茎重与株高、株幅、分支数、主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这4个性状可以作为根茎重及产量的地上性状评价指标;出苗期、主茎高、出苗整齐度与根茎重无显著相关性。
  注:**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 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表示在置信度(双侧)为 0.05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N=69。下同。
  2.3.2 长势、苗高整齐度与根茎重的相关性 将长势、苗高整齐度等综合表现描述指标按等级划分为数据指标,长势强为1,长势中为2,长势弱为3;苗高整齐度:整齐为1,中为2,不整齐为3。
  利用SPSS分析结果(表5)表明,长势、苗高整齐度与根茎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9、0.389,相关性显著,说明对于无性繁殖、根茎在地下而无法直接目测产量的生姜,长势、苗高整齐度这类综合评价指标可作为选择高产品种的可靠指标。
  表5 长势、苗高整齐度与根茎重等性状的相关性
  2.3.3 根茎重突出的品种及相关性状的表现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与根茎重密切相关的性状有长势、苗高整齐度、株高、株幅、分支数、主茎粗6个性状。
  表1~表3 中综合产量占前10位(单株根茎重均在1.0 kg以上)的品种为安徽铜陵白姜、河南大姜2、河南小姜2、湖南姜、江西小姜、云南红沟白姜、贵州黄姜、浙江小姜2-1、安徽阜阳大姜1、云南罗平黄姜。综合分析这10个品种与根茎重相关的6个性状显示:10个品种中长势强的品种所占比率40%>所有品种中长势强的品种所占比率10%,苗高整齐的品种比率60%>所有32%,分支数为20.2支>平均16.9支,株高为86.6 cm>平均78.3 cm,株幅为70.4 cm>平均65.5 cm,主茎粗1.06 cm>平均1.03 cm,这些数据验证了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的可靠性。
  3 讨论
  综合上述结果表明,69个供试品种中有27个出苗期早,其出苗期集中在播后第4周,较普通品种出苗期提前1周多,出苗早的品种多为中国南部、东南部省份的品种如云南、台湾、广西、福建,具体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生姜种质的出苗整齐度及长势表现为:品种间表现差异大,出苗整齐度及长势表现优良的种质比例小;品种内出苗整齐度及长势表现均不太一致。反映了各方面都优越的种质少,各品种内部根茎及芽的活力不一致,说明生姜作为无性繁殖作物,优良品种选育工作任务
  艰巨,长期种植和留种的模式需要更新,以提高品种及种子的均匀度、纯度和质量。
  生姜的食用部位是根茎,因此品种选育主要考虑根茎重,根茎重与株高、株幅、分支数、苗高整齐度、长势、主茎粗呈显著正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高产品种的可靠选择指标。
  品种资源的评价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品种系统的抗性评价、生化特性评价、分子水平的指标评价等还需要今后大量的试验探索。
  参 考 文 献:
  [1] 李 秀, 徐 坤, 巩 彪,等. 生姜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31-2437.
  [2] 刘克宁, 李公存, 顾海燕 ,等. 蓝莓核心种质资源评价[J]. 山东农业科学, 2011,1:20-23.
  [3] 赵秀芳.华北农牧交错带燕麦种质资源评价及其近红外测定方法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4] 谢晓亮, 温春秀, 刘 铭,等.河北香菊种质评价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186-194.
  [5] 黄金丽, 宋晨染, 张乃国, 等. 引种北京的4个生姜品种幼苗生长及生理状况的差异[J]. 西北农业学报, 2005,14(6):102-105.
  [6] 王建成, 张文兰, 陈利容,等. 小麦核心种质取样方法及取样比例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07, 6:35-38.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张帆洋(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要:观察了冬季日光温室光照和温度条件对黄瓜茎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辐射量、见光时段小时积温、日均积温及20 cm地温能有效反映黄瓜茎叶生长的动态变化。光辐射量是影响冬季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的主要因素,而见光时段小时积温对黄瓜茎叶生长有更为直观的影响。冬季连阴几天放晴后,黄瓜植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滞后期,与10~20 cm的土壤温度回升慢有直接的
期刊
摘要:稳定生猪产量,保障猪肉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SCP范式,深入剖析了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并提出了发展规模养殖、打造猪肉品牌、提高行业壁垒和加强政府引导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猪;产业组织;SCP范式;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828:F306.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2-0145-07  山东省是中国传
期刊
作者简介:亓丽红,女,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禽病防治。  通讯作者:艾 武,女,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禽病防治。  摘要:SPF鸡与鸡胚是供生物学、医学、兽医学等领域从事有关高水平研究,进行多种人、畜、禽用生物制品生产、鉴定所不可缺少的实验原材料。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SPF鸡的发展状况及产业化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我国SPF鸡未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SPF鸡;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
期刊
作者简介:刘忠良(1974-),男,农业推广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花生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摘要:研究了全生育期内不同土体类型立蔓型花生根系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立蔓型花生的根干物质重在饱果期之前是正增长,花针期和结荚期是快速增长期,饱果中后期是负增长;不同土体类型上其根系干物质积累增长规律一致,土壤类型只改变花生根系干物质重绝对增长量。  关键词:花生;根系干物质重;积累规律  中
期刊
摘 要:以盆栽平邑甜茶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向盆土浇灌液体植酸酶,探讨了外源植酸酶对根区土壤植酸酶活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平邑甜茶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入外源植酸酶制剂后,根区土壤植酸酶活性、磷酸酶活性、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且提高幅度随着外源植酸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植酸酶活性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磷酸酶活性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速效磷含量快
期刊
作者简介:王乐政(1964-),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高粱、大豆及杂粮杂豆的栽培育种工作。  通讯作者:曹鹏鹏(1983-),男,主要从事高粱、大豆及杂粮杂豆的栽培育种工作。  摘要: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对参试的11个甜高粱品种(系)的10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济甜11-9、济甜11-7、济甜11-1三个品种(系)为优良,济甜11-6、济甜11-2、济甜11-5、济甜11-4、济
期刊
摘 要:采用TAXT plus质构仪对4种主栽苹果的质地进行测定,分析P/2和P/100探头反映苹果质地程度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P/2和P/100探头测定苹果果实质地,都可以反映不同品种苹果的差异性;P/2探头反映果实质地差异性程度比P/100探头差,P/100探头更适于测定不同品种苹果果肉质地差异。  关键词:质构仪;P/2探头;P/100探头;苹果;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运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006~2012年山东省审定的38个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及产量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7年间审定的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水平比较稳定;简单相关分析,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相关程度为:千粒重>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偏相关分析,产量三因素均与产
期刊
摘 要:以山东道地药材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生产上两个主要品系KXY-001和KXY-005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⑴品系KXY-001净光合速率在14时显著下降,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品系KXY-005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呈现“抛物线”现象;且在相同光合有效辐射下,品系KXY-001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大于品系KXY
期刊
作者简介:严锦申(1985-),男,主要从事烟草科学研究。  摘要:农药在有效防除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农药残留的安全性问题,并日益受到许多国家和大众的重视。此文就农药残留问题的现状、检测分析技术、农药残留的危害控制等方面作了概述和简要分析。  关键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控制危害  中图分类号:S481+.8-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134-05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