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营养目标策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营养目标策略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实施优化流程的早期营养目标策略,对照组41例实施早期留置胃管并每日增加滴注速度的肠内营养方法,两组肠内营养实施24 h仍达不到营养目标量时辅以肠外营养.检测比较两组氮平衡情况、需联合肠外营养的比例、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患者均能达到肠内营养目标策略,但实验组需联合肠外营养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实验组达到氮平衡、肠内营养目标量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胃肠道的不耐受、肺部感染、血糖紊乱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实施优化流程的肠内营养方式能尽快达到营养治疗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 MIA)的诊治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自2000-2010年收治的214例MIA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其中显微手术夹闭1 19例245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95例198枚动脉瘤.结果 夹闭组119例中,Hunt - Hess分级Ⅰ~Ⅲ级98例,Ⅳ级18例,Ⅴ级3例;GOS 5分96例,4分12例,3分8例,2分1例,1分2例.栓塞组95例中0~Ⅲ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3年至2009年收治颅脑创伤术后顽固性硬膜下积液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1~63岁,平均42岁.其中伴有脑挫裂伤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5例,脑萎缩2例;积液量在50~160 ml之间,积液部位主要位于额颞部。
Sturge-Weber综合征(SWS)属少见病,其主要表现之一为顽固性癫痫,针对其癫痫的外科治疗国内鲜见报道.我科治疗1例SWS合并顽固性癫痫,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14岁.癫痫发作7年余,主要为强直-阵挛发作,每周发作2~3次.服用抗癫痫药物疗效不佳.查体:右侧额前、眶外侧、颧部皮肤见形状不规则红色血管瘤,平于皮肤表面,压之褪色.双眼左侧同向偏盲,未见眼内血管痣,眼压正常.余无阳性神经系统
期刊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1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染色强度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各3例,术中肿瘤切除范围与病理学检查相符,术后1周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语言肢体运动障碍一过性加重3例,给予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 该
病例报告  女,45岁.2007年6月因左心房黏液瘤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瘤体基底部位于房间隔上部,表面有赘生物.2008年9月主因"突发头痛伴呕吐3 d"到我院就诊,既往体健,无类似疾病家族史,查体无明显异常.ECG:V1 R/S=1,头颅CT示右侧颞叶及右侧小脑半球多发高密度病灶,圆形,边界清,瘤周轻度水肿,头MRI:T1为等信号,T2高信号,瘤周可见"铁环影".初步诊断:脑转移瘤。
期刊
目的 探讨颅骨缺损患者再次发生颅脑创伤的临床特点与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我院1993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7例颅骨缺损患者再次颅脑创伤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结果 颅骨缺损患者再次发生颅脑创伤的部位大多在减压窗周围,由于骨窗的存在,与普通颅脑创伤相比,具有脑损伤重,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疗效相对较好的特点.与伤前神经功能相比,恢复良好26例,轻残13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1例.
病例报告患者 男,39岁.饮酒后有可疑头部外伤史,次晨家人发现左眼睑肿胀伴发热,最高达39℃.后出现头痛、呕吐,病情渐加重,5d后出现意识不清,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颞硬膜下薄层新月形低密度影,疑“硬膜下血肿”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检:GCS评分13分,意识朦胧,言语不清,左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眶周水肿,左眼球稍突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光反射灵敏,颈抵抗,右侧上肢活动较对侧稍差,Ba
期刊
目的 报告并评价颌内动脉(MA)与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桡动脉(RA)移植MA-MCA搭桥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的变化,结合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这种新的搭桥术式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0例患者中,术后CTA和(或)DSA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8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示搭桥血管通畅1例(出院后3
目的 探讨儿童丘脑基底节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治疗的66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丘脑基底节肿瘤.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以上病例分为导航下穿刺活检组和开颅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手术效果.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术后针对性地辅助放、化疗,根据病理分型的不同,比较两组手术方法的生存率.并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术后生存率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原因.结
患者 男,37岁.于2009年4月因车祸至头外伤,入当地医院行头CT未见明显异常.头面部青创缝合,右臂骨折外固定.1周自觉左侧耳鸣,颅内杂音;3个月后发现左眼逐渐突出,无视力障碍.4个月后入院治疗,以"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入院.查体左眼突出,结膜充血,眼球无波动,颅内杂音,左侧耳鸣,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