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钧剑:母亲给我留下的两个故事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母亲在旧中国读过女子学校,肚子里有墨水,所以我是在她讲故事的摇篮里长大的。
  母亲留给我的这两个故事
  在许多的故事中,有两个,她反复地给我讲过许多次。
  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孩子,从小有偷东西的毛病。开始只是偷邻居的一根葱一头蒜,当他拿回家时,他娘不仅不制止,反而称赞他能干、懂事。于是孩子越偷越大,最后被判了死刑。在刑场上他说他想见娘最后一面,娘来了;他又说他想吮娘最后一口奶。娘依了;结果他一口将娘的奶头咬掉了。然后泪流满面地说,小时候,我偷葱偷蒜,你从来没有教育过我。”
  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贫寒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几个儿女养大成人后,自己却病倒了。辞世之前,说想喝碗鲤鱼汤。可是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啊,大雪纷飞、冰封湖面,上哪儿去找活鲤鱼?而此时只见她身边的小儿子飞奔至湖上,解开衣服,硬是用温暖的胸膛在冰面上融化出一个窟窿,而此时,又只见一条大鲤鱼从窟窿中飞跃而出。”
  前一个故事是古代的一则寓言,叫《芒山盗》。后一个故事出自古代《二十四孝图之“卧冰求鲤”》。
  长大后,我理解了母亲许多次给我讲这两个故事的良苦用心。她还在我懂事后一再对我说,做人的本分千千万,学不尽,用不完。但我只要求你将来在人生的道路上,至少要做到两点,一个是要诚实,一个是懂报恩。
  我是带着母亲留给我的这两个故事走到今天的。
  小时候我特别崇拜母亲
  《三字经》里说过:“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似乎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做母亲的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在我家恰恰相反,母亲一直在言传身教。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是绝对不可以上桌的,母亲会让我自己搬张方凳,再搬张小椅子坐在一旁,由她不时地往方凳上我的菜碗里夹些菜肴。如果客人是父母的长辈,母亲自己也不上桌,而会一直在厨房里劳作,端茶送饭。但餐桌上的碗筷摆放,如同如今餐厅里服务员的“摆台”,却是要我来完成的。至于吃饭时的规矩,母亲要求的就更多了,如夹菜要夹自己面前的,不能乱翻挑食;吃饭不能吧唧嘴;不能捧着饭碗;不能把鱼刺、肉骨吐在地上,而是留在饭碗里;等等。
  我四五岁时开始用毛笔描红,也是母亲要求的。四五岁的孩子练毛笔字,最害怕的是墨汁,有一次我一不小心将墨汁打翻在身上,衣服顿时黑了一片,自己吓得赶紧去洗,没想到越洗越花,好端端的一件衣服就这么废了。正当我吓得不知所措之时,母亲回来了,非但没有责骂,反而和颜悦色地安慰我。她常说要想做大事情,首先要写好字,字如其人啊。她认为一个人长得再漂亮但字写得不好,便一丑百丑。母亲在世的年代,通讯方式大都是写信,她老人家给我写信,抬头往往都是同一句话:“见字如面。”长大后,我渐渐地懂得了这其中包含的多层意思。
  一如所有的母亲,爱给孩子的幼时讲故事。像《孔融让梨》《孟母择邻》《岳飞刺字》《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甚至《刘备卖草鞋》《韩信胯下之辱》等等,都是母親至今教给我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因此,小时候我特别崇拜母亲,崇拜她肚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多的警句格言。遇到我的学习成绩稍有下降时,她会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饭店里吃饭遇到菜的味道好时,她会说“中国的厨子、日本的娘子、西洋的房子为世界三绝”;聊天聊到住房时,她会说“住房是有一间时想两间,有两间时想三间,房子永远少一间”;我上中学特别喜欢地理,是她告诉我“世界是三山六水一分田”;兄长从小顽皮,常常使母亲长吁短叹,于是她又会说“世界上一共由三种人组成,无论出身是贵胄还是草民,只要是上等胚子的上等人,不教自成人,中等人,教教便成人,下等人,教死不成人”。


  母亲当年爱唱的一首歌
  母亲爱唱歌,她当年最爱唱的一首歌是《妇女翻身歌》。我母亲做过桂林市北上街居民委员会的妇女委员。她说她与我父亲结婚是在上世纪40年代初的抗战时期,地点在江苏海门乡下。那时候苏北乡下是新四军十分活跃的地区。
  母亲说当时经常出入家里的有一对新四军夫妇。后来,她与父亲在桂林迎来了解放,当时有不少南下的部队在桂林做短暂的休整,也有部队临时驻扎在我家东镇路25号前院的西南纺织厂里,而在这支部队里,居然会有当年的那对新四军夫妇。母亲说,《妇女翻身歌》就是那位新四军大姐教唱的。
  母亲爱唱歌,她在单位唱,在家里也唱。有母亲歌声的岁月,是我生命中最灿烂的岁月。有母亲歌声的岁月,也是我家最和谐幸福的岁月。陶醉在母亲的歌声里,我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和烦恼,感受到的尽是亲情的温暖与甜蜜。
  邢大军据《新民晚报》郁钧剑/文整理
其他文献
《风筝》之后近三年,柳云龙终于携新作《胜算》回归大众视野。“谍战”+“柳云龙”就像一个公式一样,成为了一种品质保障。相继推出《暗算》、《告密者》、《传奇之王》、《风筝》等谍战佳作,《暗算》和《风筝》更是铸就了国产谍战剧的里程碑,以“开拓者”的姿态不断挖掘着谍战题材的广度与深度。在娱乐圈,观众很难找到与柳云龙相似的“人设”,专耕某一题材、好几年才露面一次、综艺里极少拥有姓名,但无论何时一有新作品播出
期刊
一幅花鸟画活灵活现呈现在绣绷上……5月12日,家住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果园社区崇智网格的非遗传承人姜幸民正在绣制一幅彩锦绣作品,吸引了大伙儿的目光。今年60岁的姜幸民是沈寿刺绣艺术第四代传人,四十年来默默守望着被专家誉为“传统与现代成功结合”的彩锦绣艺术。  “这幅菊花作品,你可别看它尺寸不大,这可是荣获江苏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二等奖的作品,”姜幸民介绍说,短短两天决赛阶段从设计、勾勒、到刺绣,一
期刊
叶永烈  浙江温州人,生于1940年。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作家。11岁起发表作品,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笔名萧勇、久远等。以长篇小说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其《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被选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期刊
今年春天,纪念澳门回归的32集年代剧《澳门人家》,继2019年11月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又相继在多家地方卫视热播,创下收视新高。江珊在剧中扮演的女主角“宋曼琴”,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江珊的成名之路颇为坎坷,可以说是浸透着泪水。她的情感生活也很沧桑,与男星高曙光离婚至今已17年,对方早已再婚生子,而她却依然是单身……  年轻任性,很草率地就从人艺辞了职  江珊,1967年出生于
期刊
刘欢久无消息了,于是,各种各样关于他的传说不胫而走,有人说他健康出了问题,有人说他退出了歌坛,还有人说他出国定居。其实,刘欢哪儿也没去,就在北京、家中。用他自己的话说,真相就是“我停了一阵子,让生活拐了个弯儿。拐弯儿之后,我才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唱歌,而是家人的健康和幸福安宁……”以下是刘欢自己写的一篇感悟———  忙碌半生,多少情怀在忙碌中迷失  算起来,我正式入行是从1985年参加首届北
期刊
“那天阳光正好,我坐在隔离点的长廊上,正好一个小姑娘依偎在我怀里说她第一次进仓的感受,另一个队员就帮我们俩照了张相。”照片上,姑娘亲昵地搂着刘云,看起来真的就像是母女一样。背景里的树叶透着绿,位于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医学观察隔离点,已经开始有了一点隐隐的夏意。  刘云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也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此次派出的一支200多人援鄂重症医疗队的队长。从新冠肺炎疫情风暴中心重回广州路300号的故地,
期刊
近日,董明珠接受央视新闻《面对面》栏目专访,探讨在疫情下企业面临着怎么样的压力、需要从哪些方面突围,看董明珠如何带领一个有着九万员工的企业应对疫情、寻找持续发展之路。  网友的骂是对格力的关心  5月10日在快手不是董明珠第一次直播带货,4月24日在另一个社交平台,她的首秀迎来了431万人围观,但销售量却只有22.53万元,被称为直播首秀翻车。一些媒体写道:“以為钱很好赚,是董明珠的幻觉”。  董
期刊
即便对古典音乐并不热衷的听众,也多多少少听过吕思清的名字。中国国家大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伦敦皇家歌剧院……在这些世界顶级音乐殿堂里,经由其手指抚出的小提琴旋律,绕梁入耳。  标志性的微卷头发,精湛的演奏水准,多年来,吕思清一直活跃在舞台上。或许正因为频频相见,人们常常忘记了他的年龄,当年那个夺得国际上最重要小提琴比赛之一———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1 7岁男孩,如今也
期刊
对于一名职业运动员来说,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只有短短的数年时间,所以,职业运动员都会格外地珍惜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绝对都会一心扑在运动上,不允许有任何事来干扰他们的训练和在运动场上争金夺银。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比如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刘虹,就在自己刚刚获得大满贯之后,选择了退役回家,结婚生子,直到两年后,又宣布复出。而且是一复出,就又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还赢得了一座世锦赛的奖杯。  刘虹,1987
期刊
5月10日,30集年代冒险剧《古董局中局2》在腾讯、爱奇艺等网络平台同时首播。著名歌星沙宝亮跨界发展,在剧中饰演了警察“方震”,给观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不同的风采。当年,沙宝亮凭一曲《暗香》名动歌坛,这些年,他一直活跃在一线。他的妻子朱娜曾是一名演员,后回归家庭,当起了全职主妇。  沙宝亮与妻子共过患难,然而就在他成名后,经济条件好转时,他们的婚姻却迎来了考验……  01  沙宝亮与朱娜是初恋,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