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幸民:40年守护彩锦绣技艺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幅花鸟画活灵活现呈现在绣绷上……5月12日,家住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果园社区崇智网格的非遗传承人姜幸民正在绣制一幅彩锦绣作品,吸引了大伙儿的目光。今年60岁的姜幸民是沈寿刺绣艺术第四代传人,四十年来默默守望着被专家誉为“传统与现代成功结合”的彩锦绣艺术。
  “这幅菊花作品,你可别看它尺寸不大,这可是荣获江苏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二等奖的作品,”姜幸民介绍说,短短两天决赛阶段从设计、勾勒、到刺绣,一气呵成,我是当时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凭借菊花的层次感、表现力让大伙感受到“彩锦绣”远看颜色近看花,花中有花的独特魅力。姜幸民喜获全省技能决赛第三名二等奖、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省技术能手、省五一创新能手、省巾帼建功标兵。
  1979年,19岁的姜幸民考入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我们那批学员近80人,刚进所三个月,大家一起学素描、练写生。”回顾自己的青葱岁月,姜幸民依旧记忆犹新,“我还没满师,就被金蕾蕾老师挑中,参与绣制南通籍著名画家袁运生的代表作《泼水节》。”
  袁运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创作的《泼水节》描绘了傣家人担水、泼水及舞蹈的情形。“彩锦绣的艺术特色,是丰富的色彩和千变万化的针法。”姜幸民介绍,袁运生这幅代表作很适合做彩锦绣。刺绣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坚持下来。“金蕾蕾是我刺绣艺术的引路人,她手把手教我灵性的创作刺绣。”姜幸民对恩师充满了感激之情,“那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年代,每一幅作品绣完后,总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在金蕾蕾等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姜幸民的刺绣技艺日趋娴熟。她参与绣制了《哪吒闹海》《万里长城图》《毛泽东故居韶山》等集体绣制作品;和同事合作完成了《不平静的夜》《宋庆龄肖像》等绣制作品;独立完成的彩锦绣作品《年年有余》,荣获南通市第一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18年凭借刺绣作品《顶罐女》榮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
  “彩锦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进了现代艺术理念,被专家誉为‘传统与现代的成功结合’。”姜幸民告诉记者,多年来她始终没有放下刺绣,“这是我终生守望的事业,我离不开它。”在告别在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美好时光后,姜幸民回家继续潜心钻研彩锦绣艺术。12年前,她又和昔日的同事陈鸣、陈明华创办了三鸣工作室,传承弘扬彩锦绣艺术。
  学田街道果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季亚娟表示,“南通彩锦绣是省级非遗项目,姜幸民数十年来如一日,默默坚守着这门艺术很不容易。”姜幸民表示,要多创作一些彩锦绣精品力作,也愿意免费教年轻人学习南通这门独有的刺绣艺术。
  据中国江苏网
其他文献
“一本196页的家谱,我和一位老师修了两年。6张纸粘连成1张纸厚度,我们只能半个字半个字地揭,再把揭下来的字,拼接粘连进行修复。”在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已修了13年书,她说修古籍好比修行,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5月13日,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开放。该馆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保藏古籍共110余万册,包括原文澜阁四库全书,其他珍贵古籍也都收藏于此。但最特别的,莫过于这里还有一支古籍修复团队。开
期刊
“点点青萍随风而散,泠泠清歌乱了云烟。任时光千回百转,将一切化作绕指柔,只遥遥听那五音大鼓,铿锵激越抑或是缓缓悠悠,穿越厚重的时光,演绎着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  夏季的密云蔡家洼,远处青山如黛,河水在山谷中流淌;近处,薰衣草、月季花、玫瑰花开的正旺。一棵巨大的核桃树下,五位老人一字排开,中间一位身穿褐红色长袍的唱书人,右手拿着鼓槌不时敲击身前的大鼓,左手的两片鸳鸯板随着手指开合,发出清脆悦耳的
期刊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在四川省自贡市,一户龚氏人家可以把坚硬的慈竹变成一把扇,名曰龚扇,扇面薄如蝉翼、亮似绫绸。这把扇可不简单,它曾被慈禧太后视如珍宝,赐名“宫扇”,曾被郭沫若误以为素丝织锦,赞其“巧夺天工,世之少有”,也曾被作为珍贵礼品馈赠外国元首。  如今,龚扇第五代传人龚倩二十年如一日,作出了各式各样的龚扇作品,上展出,拿奖项,驰名中外。“龚扇制扇技艺”于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
期刊
对于“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句,如今的人会说这正是自己想活成的样子,好清闲,好炫富。事实真是这个样子吗?当然不是,再看这句的前一句“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便知,此老有钱吗?当然有,因为他有买一万本书的钱。此老没钱吗?或许吧,因为他只有茅舍数间,钱都买书了,自然无力再添豪宅。若论炫这一万本书,当然也算是另一种炫富———对书的富有。  这两天还真关注了两件跟读书有关的事情。  其一,
期刊
单位的前院里,有一棵且仅有一棵瘦高瘦高的老槐树,或许是太高了,或许是太老了———初春时节,院外的大杨树吐出了新绿,矮灌木绽出了鲜花,可这棵老槐树,比起已经满绿的同类,依旧是枯枝干杈,让人疑惑它是不是已经“死”了。  春天的風,有时可不像周杰伦唱的“河边的风吹着头发飘动”那么简单,反倒有点“塞外风沙犹自寒”的肆虐。大风带起风沙摇打着老槐树,发出嘎巴嘎巴的声响,有时甚至会撅折一些干枝,噼里啪啦地从高处
期刊
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船返回舱的平安归来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5月1 0日,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张柏楠。  “落点精度达到10.8环”  在轨飞行时,新飞船试验船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3D打
期刊
说起掐丝珐琅画,2000年出生的兰州姑娘李婕便打开了话匣子:“最初被珐琅画吸引,纯粹是因为它看上去特别漂亮,但真正学习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简单,要得到父亲的认可更是不容易。”  李婕口中严厉的父亲正是掐丝珐琅画甘肃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李海明。5月中旬,李海明珐琅艺术馆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落成揭牌,这是兰州市首个以掐丝珐琅命名的专题艺术馆,让金城市民近距离领略非遗传统工艺的魅力。 
期刊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期刊
邻居张阿姨看书看到精彩处总是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我想这才叫读书。我年少时经常出入她家,某一天听她念《基督山恩仇录》的一段,把我定在那儿。  有人只要拿起书就犯困,我也有过这种情况。那是讓人犯困的书,而我喜欢的书一看就停不下来,越看越精神。《基督山恩仇录》就是这样的书。我从张阿姨家借到这本书,因为要急着还,便昼夜赶读,废寝忘餐。  有句老话说,书和老婆概不外借。我在经济独立之前所看的书大部分都是借阅
期刊
《风筝》之后近三年,柳云龙终于携新作《胜算》回归大众视野。“谍战”+“柳云龙”就像一个公式一样,成为了一种品质保障。相继推出《暗算》、《告密者》、《传奇之王》、《风筝》等谍战佳作,《暗算》和《风筝》更是铸就了国产谍战剧的里程碑,以“开拓者”的姿态不断挖掘着谍战题材的广度与深度。在娱乐圈,观众很难找到与柳云龙相似的“人设”,专耕某一题材、好几年才露面一次、综艺里极少拥有姓名,但无论何时一有新作品播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