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数学的创新能力并非理解为数学家的创造性设想和发现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新颖性、而主要是表现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善于独立地思考、分析,提出设想或猜想,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数学的创新能力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内在的新关系,能够敏锐地提出非同寻常的设想与解法,一般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性,可见培养数学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才能占领发展高地的世纪,一个国家要想在这个风云突变、竞争激烈的世纪里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国民的整体创新能力。而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只有教育发展了,全民创新才能谈得上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才不至于让富国强民的伟大梦想成为海市蜃楼般的空中楼阁。因此,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和塑造,自然也就成为对我们广大教师的必然要求。自从大学毕业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我一直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线耕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因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是“打开思维的金钥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动因。”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才有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动因。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第一,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主体要素,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第二,设计新奇导入,引领学生进入知识学习;第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设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第四,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五,善用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活泼的直观展示,让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分析比较、研究探索,认识并掌握新知。
  二、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当中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激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主学习,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使他们具有初步的数学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广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再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营造宽松氛围,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表现,必须加以珍惜。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学生,让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发现、创新的乐趣,时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的自信心,有利于开发创新潜力。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要相信学生智慧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敢于发表意见,合作研讨,突出学生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差等生得到带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设法为学生寻找“创造”的机会,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四、灵活多变,新旧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創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有人说创造是从无到有,引出一个新的对象世界。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都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之所以能获得丰硕的创造成果,最关键的是他们善于在思维活动中重新建构,善于引出新的对象世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施温故知新、灵活多变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迂回式提问,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选择性思维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构建性思维能力等,有助于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增强,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形象到抽象。同时,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和创新性等也都得到了培养。新旧结合、温故知新、灵活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有在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李慧.关于中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01).
  [2]童波.新课程让数学游戏走进中学一年级课堂[J];数学教学,20079(05)
  [3]王明.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的五个问题[J];数学通报,2007(07).
  [4]刘冰.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案例[J];数学通讯.2008(09).13.
其他文献
甜味蛋白是一类具有高甜度、低热卡、多功能的天然甜味剂.但要从几种古老的植物中提取甜味蛋白较为困难,且难以开发和利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甜味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水泥熟料烧成是水泥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大惯性、非线性、大滞后、强耦合等特点,是水泥生产过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很多水泥企业
第一部分miR-143抑制MDS细胞株SKM-1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目的:检测miR-143在MDS/AML患者骨髓标本以及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SKM-1和MUTZ-1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利用256层iCT在心功能测定及动脉弹性指标测定的功能,对比分析24小时内术前主动脉夹层患者与非夹层对照者动脉弹性、左心功能及其相关性,预测夹层早期出现风险增高的因
通过对生态-流行病模型的定性分析与数值计算,可以揭示疾病在种群中的传播机制与发展趋势,以及种群规模和内部结构的变化.这些模型的分析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效益的决策,资源的开发管理等都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考虑两类疾病仅在捕食者中传播的生态-流行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定性和分支理论对这两类模型的解的有界性、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稳定性、正平衡点处的分支作了详细地讨论.第一类生态-流行病模型讨论的是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粪锈伞科Bolbitiaceae的粪锈伞属Bolbitius锥盖伞属Conocybe及小鳞伞属Poliotina等伞菌进行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部分物种的形态特征、担孢子扫描电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我党从目前国内、国际的现实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窗口作用进一步凸显。但新疆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利用机遇发展经济,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从而推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向前发展,是本文立意的初衷。坎儿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