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血管生成素/Tie2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表达的动态观察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 Ang)、Tie2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择期行CPB下心脏手术患者31例。分别于术前(T1)、术后6 h(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及术后第5天(T5)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并比较血浆中乳酸(lactic acid, Lac)水平和血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Ang-1、Ang-2、可溶性Tie2(sTie2)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Ang、Tie2水平与CPB心脏手术患者术中CPB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与T1比较,T2~T5时WBC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T2时Lac水平明显升高,T3、T4时Ang-1浓度明显降低,Ang-2浓度明显升高,T2~T4时Ang-1/Ang-2及sTie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2比较,T3~T5时Lac水平明显下降,T3、T4时Ang-1浓度及Ang-1/Ang-2明显降低,Ang-2浓度明显升高,T4、T5时sTie2明显升高(P<0.05)。与T3比较,T4时Ang-1/Ang-2明显降低,T5时Ang-1/Ang-2及sTie2明显升高(P<0.05)。与T4比较,T5时Ang-1浓度及Ang-1/Ang-2明显升高(P< 0.05)。T3时患者血浆中Ang-1/Ang-2与手术CPB时间、ICU停留时间存在负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和−0.59(P<0.01);血浆sTie2的浓度与手术CPB时间、ICU停留时间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3和−0.69(P<0.01)。

结论

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Ang、Tie2水平发生动态改变,有利于改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管理,从而减少ICU停留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椎板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R组患者全身麻醉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椎板阻滞,阻滞20 min后测量患者感觉阻滞平面。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
目的探讨双侧胸椎旁阻滞(bilateral 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s, bTPVB)复合全身麻醉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TLE)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拟行TLE的食管癌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和bTPVB复合全身麻醉(B组),每组35例
目的分析麻醉诱导期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DLT)插管困难的发生率,并探讨解决DLT插管困难及实现术中肺隔离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信息系统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拟行DLT插管的患者,检索同时满足"困难插管"DLT插管"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3个关键词的病例,主要研究终点为D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内支(in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ibSLN)阻滞对全身麻醉拔管术后咽喉疼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 PO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拔管后出现中重度咽喉疼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组(L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肌质网Ca2+-ATP酶2α(sarcoplasmic/endoplasmic reticulum Ca2+ ATPase 2α, SERCA2α)信号通路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和QLB组(N组)。全身麻醉诱导前N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QLB,在每侧腰方肌和腰大肌之间的筋膜注射0.5%盐酸罗哌卡因15 ml。C组不做QLB,单纯气管插管全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被认为是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以多种形式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并激活小胶质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反应。文章探讨了病理性Tau蛋白中枢神经毒性作用,分析了小胶质细胞与病理性Tau蛋白相互作用在认知功能损害中所扮演的角色,阐述了通过诱导小胶质细胞分化方向调控分化
睡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生理活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作用于睡眠-觉醒环路引起意识消失,从而在短时间内对人体的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丙泊酚是全身麻醉药的一种,进一步观察和研讨丙泊酚对睡眠障碍患者产生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丙泊酚对患者预后和康复产生的影响,但是丙泊酚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文章通过介绍睡眠产生的机制和调节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和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即使在脓毒症恢复后仍会持续。免疫抑制阶段CD4+T细胞、CD8+T细胞、Th17细胞和γδT细胞减少并伴有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的增加,同时还影响免疫细胞代谢。文章总结分析CD4+ T细胞、CD8+ T细胞、Th17细胞、Tregs和γδT细胞在脓毒症导致免疫抑制过程中的代谢反应及其对免疫反应的影
阿片类药物在临床麻醉中应用广泛,通过与阿片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极好的镇痛作用,但其带来的呼吸抑制、痛觉过敏、阿片耐受等副作用也备受关注。纳洛酮、纳美芬等阿片受体拮抗剂常用于麻醉后催醒及解除呼吸抑制,但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它们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予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明显改善术后阿片耐受及痛觉过敏,并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文章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就预先给予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对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