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郑奇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f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奇竟然奇怪地就这么走了。
  据说还是因为在满足和高兴中喝酒,带着酒意仙去,我听了以后简直都不能相信!
  这个老同学,比我要年长,也就学在先。所以,我跟他交游就是追随学长,只不过他为人坦率,常在一起争论,争论起来他就把眼睛瞪得滚圆,非常认真,声色俱厉,但争完以后又觉得开心得不得了。那个时候,他是不喝酒的啊,豪情逸气,无需借酒。
  人能不能喝酒,本来是天赋所致,喝多喝少绝不代表人的性情,更不显示人的品质。可是无奈在中国却有一个酒文化的传统,不仅赊酒,借酒,载酒中流,而且不怕醉!即使醉后,也拿来炫耀,大有一杯不辞到黄泉的气概,硬把一介个人的快乐,弄成千古风流。郑奇不能喝酒,本也无事,偏巧他有一段落魄,当时在扬州商专主编《烹饪美学》。这学长处处都有奇想,奇想中可以上承历史,下及品类,本来一个吃吃喝喝的行当,他却鸿篇巨制,大加发挥,硬把烧菜这件事,弄出了一套学问。最难的莫过于研究烹饪美学的必须遍游天下,遍尝天下,天下佳肴,怎能和酒脱得干系?有一天,他到北京来找我陪他去山东名馆萃华楼,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大家仰望饭店,平生瑶台之念。一进门,他有任务在身,所以游走于堂前厨下,多有宰获。那天到底有没有品尝美食,我就记不清楚了,恐怕是没有。只是记得这天回到住处,他非常难过的跟我说“青生啊,我就觉得不能喝酒,一喝就醉这件事情,让我觉得……”,我就问他“你怎么就不能喝酒呢?”他说“我喝酒,一口就上头,然后就醉。”我急忙拿了一瓶酒,拧开盖子,对着水池子倒了下去,跟他说:“快看,最能喝酒的是下水道啊。”他眼睛一亮,说:“对啊,酒多酒少,只是下水道与人的差异,人要酒干什么?人要酒就要醉啊。别人四处争取,难买一醉,而我一点上舌,醉意已临,这样的人,就是先知先觉之辈啊。”的确,醉意于人,有一点而通者,何必斗酒张扬,枉费口腹呢?记得他当时很高兴:“啊呀呀真好,今天真好,我终于不用跟下水道考较酒量了。”中国人喝酒是为了醉,有了醉意就得酒意,有了酒意就达意境,有了意境,才有诗画。所以,现在当我听说他喝了一点酒竟然就去了,醉意如此易得,生死如此艰难,老兄一去不返,杳若黄鹤,叫我们这些小兄弟情何以堪。
  郑奇的学问与他的酒量正好相反,是无可限量的水平,俗称海量都不足以况之,无论多少学问灌进去都不见底。所以他做到学问深处,只好两个眼睛翻翻,望天,跟谁也说不清楚,只能偶尔不高兴了找些人发发脾气。但是偶然之间,他也弄点意境出来,虽不阑珊,却也迷茫,这就是他经常写篇教人读画的文章,随手拈得,或深或广,文气一贯而下,读来如饮酒,先觉在鼻,又觉在舌,洞穿中膈,直达脐下,翻为热浪,猛托脑巅,一篇文章读下来,似乎就饮了一小口酒,已让人微有醉意,知道读画的道理应在于此。这与他的酒量似又有关联。
  现在郑奇走了,我们找谁去续上这一段缺憾呢?在他的灵前祭奠他,我不知应该用很多酒,还是应该不用酒,应该供奉一本书,还是应该写一篇短文?踌躇再三,悲从中来,不知郑奇在天之灵能不能托梦相告?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汉画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吕欢呼
  
  郑奇(1954~2009年),又名郑旗,号大可、妙禅,1954年生,江苏泰州人。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后任教于江苏商业专科学校,《江苏商专学报》编辑部副主任。1994年调入南京博物院,先后任《东南文化》杂志编辑部主任、古代艺术研究所所长。2002年起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8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24日因脑溢血逝世于南京军区总医院,享年56岁。主要著作有《中国绘画学科系列丛书》(与董欣宾合著),包括《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中国绘画本体学》四部,《中国历代国宝精品100件赏析》,《古代名画》,《古代名画赏析》,《当代名画》,《叠石造山法》,《妙禅集·郑奇艺术论文集》等。主编有《扬州八怪评论集》等,出版作品集有《二十一世纪优秀艺术家画集·郑奇》、《妙禅集·郑奇中国画集》等。
其他文献
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地沟油问题,中国正式向其宣战。国务院办公厅19日就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发文,并宣布2010年9月至10月,对各地开展地沟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中国新闻网》7月20日)  在这个注重生活品质、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的时代,“地沟油”已成人民公敌。然而,如何让“地沟油”真正从百姓的餐桌消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向地沟油宣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
◇ 主讲人:祁小春(日本立命馆大学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书法篆刻工作室主任)  ◇ 地点: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    一、 相关研究的现状   (1)代表性的研究主体—书学界与书法界及其刊物  日本的书法研究主体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书学界,一是书法界。书学界主要为大学、美术馆、博物馆、出版社或其他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多为专门从事书法史或者东方文化
“痴”相——未识庐山真面目第一次见到一痴是在去年书法网举办的一次活动上,他电话邀我过去帮忙,顺便也好见个面。一痴,本名周明华,出生于江西临川,那是个出才子的地方。他很聪明
点击理由洪厚甜的书法多取法魏晋,这是他对书法史发展梳理把握后的抉择,在此基础上其"书法的脚步"走的坚实而稳健。观洪厚甜的近作可以看出他向意境营造方面迈进的努力,已经不
鲍贤伦,籍贯浙江鄞县,1955年出于上海。1974年从徐伯清先生学习书法。1985年春季毕业于贵族大学中文系。
释文:家山路梗,谁苏涸辙,望断云霓。计遣雁奴,讯通鸟使。肯蹈洪乔之故步,不投殷浩之空函。嘘一片之慈云,活全甚众;润九霄之甘澍,灌溉偏多。无何桴鼓震惊,起烽烟于三晋;军门洞辟,建牙纛于
作为德高望重、成就卓然的老一辈画家,您在1954年就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此时卢沉先生才入校,而周思聪先生入校更晚一点,您是什么时候认识两位先生的?又是如何在之后的岁月中成为好
点击理由作为学者型中国画画家,顾平教授通过自己对历史经典的深度研究,寻根"传统",避免了流行画风的干扰。他将中国画研究与创作相结合,相得益彰。顾平教授对中国画的探索是基
广艺轩画廊位于北京琉璃厂,是一家集展示、销售、收购历代名家书画的文化商业机构。画廊立足弘扬中国文化.秉承“以文会友,平等互惠,诚信辅仁”之宗旨,常年展售中国著名书画家的原
张其凤,1963年生,山东高密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空军后勤部政治文化建设顾问。著有《中国书法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