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的路径实践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激励教育理念狭隘、手段单一,缺乏科学性,与惩罚相脱节,激励教育活动薄弱。本文基于现状,提出优化激励教育的路径:提高教师激励教育理论水平,开展激励教育实践晾晒活动,灵活选择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教育方法,坚持及时、公正、适度、差异性等激励原则,有机融合惩罚教育,促进激励教育活动化等。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具有被激励的心理需求。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奠基阶段,它在小学生一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当前小学激励教育实施现状,不断探寻小学激励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让激励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一、小学激励教育实施现状
  激励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肯定与广泛运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激励教育实施效果。
  (一)激励教育理念狭隘
  目前,不少教师在实施激励教育时教育理念狭隘,将激励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表扬,一味的表扬使激励教育内涵变得贫乏起来,难以达到激励教育实施的预期目标,削弱了激励教育实施的效应。因此,亟待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从而形成科学的激励教育观念,提高激励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二)激励教育手段单一
  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但是在小学激励教育实施实践中,不少教师激励教育形式单一化,或者陷入了程式化僵局,制约了激励教育应有的效应。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因时因地制宜地灵活选择激励教育手段,丰富学生体验。
  (三)激励教育缺乏科学性
  激励教育属于心理学范畴,它需要科学的原理作为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激励教育时要讲究原则性。但不少教师对激励教育研究不够深入,在运用激励教育手段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需要我们根据激励教育的特点,尊重激励教育一般原则,科学地实施激励教育,从而提高小学激励教育实效性。
  (四)激励与惩罚相脱节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在具备自身优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自身局限性,这就需要我们善于根据不同教育手段优缺点,将多种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激励教育体现出教育感性的一面,但不少教师过于倚重感性教育手段,不注重激励教育与惩罚教育的有机结合,一味地表扬往往会滋生学生骄纵心理与思想,亟待我们转变激励教育思想理念。
  (五)激励教育活动薄弱
  任何一种教育手段作用力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单调的说教式教育方式缺乏长期效应。目前,小学激励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过于依赖说教式激励,淡化激励教育活动,激励教育活动的弱化制约了激励教育实际效应,需要我们将激励教育与学校日常学习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
  二、小学激励教育优化路径
  小学激励教育的优化需要我们根据激励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选择适切的优化路径,并在实践中检视激励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小学激励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育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激励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将提高教师激励教育的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作为一个首要任务。
  1.提高教师激励教育理论水平
  学校层面,要基于激励教育实施的需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教育理论培训,将教师理論素养发展纳入教师成长规划中,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激励教育的理论水平;教师层面,要进一步提高责任感与危机感,积极拓展自我发展的渠道,利用互联网、微媒体平台等,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从而不断提高激励教育理论素养。
  2.开展激励教育实践晾晒活动
  理论需要实践加以验证,教师在提高激励教育理论素养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激励教育实践晾晒活动,聚焦成功案例,进行系统的解剖,寻求激励教育实施的有效范式,并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激励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教师要及时进行活动总结与反思,积淀激励教育经验。
  (二)丰富激励教育方法
  激励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兴趣难以保持持久性的特点,不断丰富激励教育方法,通过语言激励、榜样激励等多样化方法,不断寻找激励教育实施的载体。
  1.语言激励
  语言激励是最常见的激励方法,新时期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语言激励方法,除了口头语言激励外,还要善于运用神态、形体语言等,通过一个飞扬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让激励的阳光照进学生心灵。
  2.榜样激励
  榜样激励就是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达到引领学生健康发展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借助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产生的激励效果很显著。除了榜样激励外,还有情感激励、目标激励等多种方法,需要我们灵活选择,并不断创新激励方法。
  (三)坚持科学激励原则
  激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需要讲究科学性,坚持及时、公正、适度、差异性等激励原则,从而发挥激励教育应有效应。
  1.坚持及时、公正原则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及时捕捉,并给予及时的激励,从而产生积极的激励效果,避免滞后性激励削弱激励效应;在激励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摘下有色眼镜,尊重学生被激励需求,公平公正地看待学生,并正视学生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做到公平公正。
  2.坚持适度、差异原则
  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也不具备绝对的普遍适应性。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适度原则,不能赏识过度泛滥,让小学生在激励中错误地认识自我,从而对学生产生误导;另外,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小学生认知实际,坚持差异性激励原则,做到因人而异。
  (四)有机融合惩罚教育
  激励如阳光,但是小学生的成长也需要风雨的浇灌,因此在实施激励教育时要有机融合惩罚教育,将激励教育与惩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惩罚教育适度化
  惩罚教育与激励教育一样,是小学教育的一种常见手段,在运用惩罚教育时,我们要坚持适度性思想,在坚持以赏识、激励为主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及时、有度地给予惩戒,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及时改正错误,纠正错误的行为与思想。惩罚教育不是对学生肆意的摧残,仍然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尊严,不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不能将惩罚教育异化为体罚。
  2.惩罚教育也是激励
  惩罚教育实施时需要我们明确教育归旨,惩罚与激励作为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的路径不同,但是实施教育所达到的目标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换个角度来说,惩罚教育也是为了激励学生上进,能够健康发展,这是我们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必须要坚持的思想,否则就会失去惩罚教育的意义,使教育变成惩罚,而不是教育。
  (五)促激励教育活动化
  激励教育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认知特点,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教育活动,促激励教育活动化,与学校日常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日常活动渗透力最强,我们可以根据激励教育实施的需要,将激励教育与日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时地给予激励,例如根据学生常规行为,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激励。
  主题教育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影响力较大,教育主题集中。我们可以借助主题教育形式实施激励教育,或者将激励教育与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评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在多样化活动中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激励教育作为一种常见的教育形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我们要根据激励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时采取优化措施,触动学生心灵世界,让激励成为滋养学生的阳光,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其他文献
从事小学教学多年,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作为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应具备渊博的学科知识,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机智灵活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些主导能力,我把它们暂且叫作教师就具备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还应该具备一些其他的能力,我就暂且把这些能力称为教师的“辅助素质”。  一、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学习障碍进行诊断的能力  每一位
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标准。德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德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赢得时
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言,科学技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科技活动课是向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最有效载体。但是,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科技活动课呢?本文将对此展开相关的分析和论述。  一、科技活动内容的编排  1.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是学生展开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科技活动时,应该选择学生们所喜欢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们总是非常感兴趣于身边的未知事物,而科学活动恰恰
大学校园营销是针对大学生消费市场所进行的营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这一细分市场不仅蕴藏的巨大消费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用户将成为社会
我向往做一名老师,但我决不甘只做"人梯"、"路标"或"踏脚石",更不愿做一支"成灰的蜡炬"。 "甘为人梯和踏脚石","通向成功的路标","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无疑是人们对老师的褒
随着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申办成功和学校建校50周年纪念日的来临,学校专门成立了学院挂牌仪式和校庆筹备小组。2002年元月28日,党委书记陈武汉率筹备组有关成员驱车陕北,
钻孔灌注桩目前在高速、一级公路中的使用已相当普及,但因属隐蔽工程,质量检查比较困难。本文根据几十年来的施工经验,就如何在施工中充分重视、精心施工、加强质量管理等问题进
本文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班主任管理现状出发,探究柔性管理的内涵以及其将其应用于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实例分析给出班级柔性管理的策略。  小学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班级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作为班级管理的执行者,班主任管理策略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整体管理水平和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探究小学班主任管理效率的提高策略是一项重要课题。  
所谓舞台美术的“变与不变”。在这里,指的是其所塑造的效果的考察,包括“技术”和“神韵”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指舞台构建所必需的手段.包括机械(如灯光、音效等)、制作工艺(设施、
<正> 自STCW78/95公约实施以来,我国作为IMO(国际间海事协商组织)A类理事国,为全面提高海员的综合素质,有效地控制人为因素对海难事故的影响,积极开展海员的在职培训和适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