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为临床预测评估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对2016年11月—2017年4月山西省肿瘤医院122例术前行MRI检查的直肠腺癌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48例(39.3%)、男74例(60.7%),年龄42~81岁。利用相关软件测得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D)、平均峰度(MK)和ADC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直肠癌高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低MD值(r=-0.367、-0.240)和低ADC值(r=-0.391、-0.254)相关,不同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样,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的MD值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r=-0.210, P<0.05);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升高、淋巴结受累、瘤周血管浸润(LVI)或神经侵犯及环周切缘(CRM)受侵,MK值相应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呈正相关(r=0.478、0.206、0.237、0.228, P值均<0.05)。MD、MK和ADC值均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值均<0.01)性;ROC曲线显示MK值较其他参数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与否的曲线下面积高为0.784(95%CI 0.703~0.865),当其阈值取0.984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9%和88.7%。
结论直肠癌DKI定量参数值和ADC值,尤其MK值,与其重要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均有明显相关性,对于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