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鲲:此心安处是吾乡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wei0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圣鲲,出生在美国加州,上大学时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就对中国一见钟情。当时他就要留下来,但因为在美国的学业尚未完成,只能遗憾离开。大学毕业后,他毫不犹豫选择来济南读研究生,因为对济南的特殊情愫,毕业后又留在济南工作,把这里当作第二个故乡。九年过去了,王圣鲲操着一口地道的济南话,对泉城了如指掌,在这里生活得有滋有味,在朋友眼里他就是“山东人”。
  “俺是济南人,家是王官庄嘞”
  不见其人,光听其声,会以为王圣鲲是济南人,因为他的济南话太地道了。有人找他拍短视频,“你是哪里人?你老家在哪里?”“俺是济南人,老家王官庄嘞!”说完,王圣鲲笑起来,“平时说话没事,你给我录视频,我就不好意思了!”
  王圣鲲与汉语的情缘在美国时就已种下。2009年,他读大学时开始学习汉语,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充满向往。读大二时,在汉语老师的带领下,他和其他同学来到中国短期游学。他们先后游历了北京、上海、苏州、杭州、西安等城市。“不知道为什么,我非常喜欢中国,当时就很想留下来!”对中国由衷的喜欢,使他义无反顾从大洋彼岸来到泉城济南,在济南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王圣鲲担任济南相关单位的文化中心外事联络员,除此之外还从事配音、当外教、帮朋友打理餐厅等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他的中、英文都非常流利,又乐于助人,几乎第一次来济南的外国友人都会找他,他身边有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圈”,换句话说,在济南外国友人的圈子里,大家都知道他。在采访中,我们遇到了王圣鲲的一个新西兰朋友,因为在济南人生地不熟,王圣鲲帮他找工作,介绍他认识更多的朋友。
  某公司组织了一次外国友人看京剧活动,王圣鲲和其他两位同事负责协调组织,他比约定的时间早到半小时,站在梨园大剧院门口等待参加此次活动的友人。天下起蒙蒙细雨,他招呼同事去避雨,依然站在那里招呼陆续到来的人。他热情地忙前跑后,细致周到。他把其他成员在后台安置好,又跑出去迎接迟到的人,毫无怨言。他经常义务参加此类活动,为济南和外国友人搭建起一座友谊桥梁,2018年,他获得“泉城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
  王圣鲲尤其喜欢配音,坐在录音棚里,他顿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眉飞色舞,声情并茂,把手里的中文稿件直接翻译成英文,并通过夸张的表情和声音演绎,让旁边的人都忍俊不禁。纯正的英语,使王圣鲲成为一些英语节目的嘉宾,他还应邀去北京拍过电影。“去年济南的中考英语听力就是我读的!”王圣鲲骄傲地说。但是,王圣鲲的朋友说他会经常忘记母语。问及王圣鲲这个名字的来历,王圣鲲说:“我非常喜欢庄子《逍遥游》里鲲鹏的形象,我的英文名ken和king发音很相近,所以我的汉语老师就给我起了这个名字。”
  王圣鲲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融入到了济南,经过多年浸润,他把自己都“没当外人”。
  “俺是山东人”
  王圣鯤很随和,让人一见如故,大概正是因为如此,他在济南的“朋友圈”很大,在朋友眼里他是“山东人”。王圣鲲认识多年的朋友表示:“他心很大,非常直爽。也很仗义,经常帮助朋友!”
  王圣鲲像个地道的山东爷们儿。按照采访计划,我们“五一”之前就应该采访拍摄完毕,中途一度搁浅,因为他的一个朋友遭遇到了不幸,他去帮忙,忙了好几天。但凡有朋友需要帮忙,王圣鲲总会伸出援手,颇有梁山好汉重情惜义的风范。
  “我刚来济南的时候,有很多人帮助过我!”王圣鲲说谈起自己的朋友,总是很开心,脸上洋溢着幸福,尤其是他的“中国妈妈”让他最为感动。
  除了美国的家,王圣鲲在济南也有一个“家”。在济南求学时,王圣鲲认识了“中国妈妈”。刚到济南时,王圣鲲曾经住在朋友家里,朋友的妈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情细心地照顾他,他搬出来后,“妈妈”每个周末都邀请他去吃饭,陪他聊天,教他学中文,让他在异国他乡收获了一份浓浓的亲情。有一次,王圣鲲夜里生病,病情来势汹汹,无奈之下只得给“妈妈”打电话。住得并不近的“妈妈”二话没说就赶了过来,开车送他去医院,彻夜陪伴照料。王圣鲲说起此事,情不自禁地用双手捂住胸口,说这份感动永远留在他心中。“中国妈妈”去美国探亲时,王圣鲲的美国妈妈盛情招待了她。
  广交朋友、重情重义的王圣鲲“乡土观念”也很浓,他会等到深夜跟大洋彼岸的家人视频、通话,每年都会回美国看望家人。“我奶奶都92岁了,一个人生活,自己做饭!”谈到奶奶,王圣鲲幸福又自豪。
  王圣鲲在济南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他给家里的小院铺上草坪,陪宠物珍妮在上面玩耍,坐在小院里喝咖啡、听音乐、读书。他非常喜欢音乐,每天都会与朋友分享好听的歌。王圣鲲擅长做饭,经常组织外国友人一起做中餐,和朋友聚会,不亦乐乎。
  (编辑/陈先云)
其他文献
百炼千锤成就精品文旅小镇  曾几何时,龙泉镇虽有名山秀水,但限于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知之者多限于烟威周边地区,颇有宝剑蒙尘之感。  进入新世纪,龙泉镇在历届镇党委、政府的悉心“錘炼”之下,终于破尘而出,再展风华。近年来,龙泉镇着力以高端规划为引领,发力“点线面”布局,以“点”为基础,以“线”为重点,以“面”为关键,串珠成链形成了一个“旅游主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龙泉镇针对
期刊
这里,曾经弥漫过甲午战争的硝烟;这里,曾被秦始皇称为天之尽头;如今,这里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里,就是威海。  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到198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为地级市,正式成为现山东十六城中的一员,威海可考历史悠久,却也是一座刚过而立之年的新城。她与青山相依,与大海相连。正是山海的结合互补、城市的整洁安逸才使风光旖旎的威海长居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榜单
期刊
提到赏樱,是被誉为“樱花之国”的日本更让你心动,还是开满樱花的武大珞珈山性价比更高?尴尬的现实却是,去日本的机票太贵,武大看花却成了看人。  你不知道的是,在煙台莱阳市姜疃镇,有一处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小村,“樱花”是她的名片,“三季鲜花一季绿、家家门前飘花香”是对她最好的形容,她便是姜疃镇的濯村。  濯村,单听名字,就是美丽之处。《楚辞沧浪歌》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
期刊
“五一”小长假,有千千万万劳动者仍坚守工作岗位,其中有个群体尤为引人注目。大街小巷都是他们奔波的身影,他们行色匆匆,一直在路上,他们就是“快递小哥”。他们穿梭于城市,平凡普通,却兢兢业业。我们专门跟拍了两位“外卖小哥”,以致敬无数个像他们一样拼搏奋进的劳动者。  “双十一”“双十二”网络购物狂欢节,为了节省时间点外卖,加班熬夜点夜宵,诸如此类的线上购物,催生了新的职业——“快递小哥”。他们分属于不
期刊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包括的范围很大,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深度学习等多种技术的分析、研究、开发,并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计、优化、运维、管理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都算。说白了,我们都是为智慧生活服务的,为大家共同开启了智慧生活的大门。作为硬件研发工程师的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赵现普略害羞地笑道。“我所从事的硬件研发相当于是为人工智能铺路,只有路铺好了,相关的人工智能应用才能实现。”  2019年
期刊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简称为“BIM”。BIM是整合所有建筑信息的三维数字化新技术。简单来说,BIM就是将房子在电脑上事先模拟建出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就是从事BIM创建的人员。  BIM就是将建筑在电脑上事先模拟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把许多可能遇见的问题提前解决,而且还使施工单位参照模型快速施工。  在施工前就能够精确地统计也是BIM的优势之一。这对
期刊
每个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权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翱翔蓝天的机会。“飞行员”,三个令人艳羡的字眼,承载了多少人儿时的梦想。但是当你真正历经万里挑一的选拔,成为一名飞行员时,就会发现,驾机翱翔蓝天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与使命。本期,我们采访了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部二大队205中队责任机长王大卫,他以“安全飞行5500多个小时、累计2800多个航段、运送旅客40余万名”的纪录,完美诠释了一名责任机长
期刊
汽车制造企业车身部焊装车间里,在操作员的操作下,螺柱焊接系统上的机器人便一板一眼地干起活来。它这活儿可是个关键环节,装上这颗螺柱,一些隔热垫、小支架、膨胀水箱等位于驾驶室底部的配件才能安装。在现场,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景松静静地注视眼前的一切,随时准备处理意外状况,俨然是这些机器人的“私家医生”。  “大吊车真厉害,轻轻地一抓就起来。”说起机器人,我们有好多人最初对机器人的印象就是这个大吊车。大吊
期刊
所谓梦想,就是对儿时爱好的一种坚持,在成长的路上,去寻找延伸梦想前进的方向和途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转折点往往仅有几次,而仅有的几次都会为梦想的实现埋下伏笔。  年幼时,我经常去外婆家。外公在学校从事宣传工作,常常给我带回来一些文房用品和刊载书画作品的报刊、杂志,舅舅也给我买了很多蒙学读物和画册,这让我在八九岁的时候就知道了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书画大师。我常把他们的画贴在床头,时常观摩,
期刊
無人机驾驶员是在地面上操控无人机的技术人员,不需要置身云朵之上,就能控制飞机的飞行轨迹。罗恒从事这一行已有十年光景了,是济南最早的无人机驾驶“试水者”之一。  罗恒从小就痴迷于航模。从2004年起,在没有任何人支持、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他完全靠自己摸索,学习航模的有关知识,自己组装,调试,试飞。有段时间,每天早上六点,他就抬着发电机去场地,一直飞到晚上六点,有时连午饭也顾不上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