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数学虽然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每天都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常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强估算意识。
  如:春游时,同学们想坐游船玩,每条游船限乘5人,12人需要租几条船?每条船要租金20元,带50元够不够?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不失良机地让学生估算,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让孩子从精确计算中“走”出来,做估算的有心人。
  
  二、巧妙运用“三变”,提高估薜技能
  
  1 变“可有可无”为“无处不在”。
  长久以来估算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一直作为选学内容,且由于这部分内容在编排时,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在整套教材中没能体现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的完整意图。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原来教材中没有要求估算的地方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估算,活化教材,让学生感到估算无处不在。
  如计算前进行估算,教师引导学生在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分析解出的得数取值大概在什么范围内。计算中进行估算,对于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的过程中,既要观察运算的顺序是否正确,还要对每一步单独运算的结果进行估算,看是否符合计算的有关规律。计算后进行估算,就是对照分析解出的得数是否在估算的取值范围内或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判断出在计算过程中有没有错误。
  
  2 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和计数器代替完成,有很多生活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进行精确计算。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对计算进行验算,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或再算一次严格验算。这样不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使学生变得死板。其实,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不要每一题都用笔算去检查错误。在教学中通过估算的这些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估算由被动变为主动。
  
  3 变“单一估算”为“多样估算”,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性。它虽然不需要精确计算,但也要讲究一定的准确度,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估算的方法,提高估算的能力,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教给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技巧,让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悟、内化。形成较熟练的估算策略。常见的估算方法有:
  (1)化整估算法。如3.14x 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l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2)数位估算法。如:456×6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四位或五位数。
  (3)循规估算法。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零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1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
  (4)联系实际估算法。比如动物的只数,树的棵数,租船的数量一定是整数;飞机飞行的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发芽率、出勤率不可能超过100%……
  (5)以小估大法或以大估小法。例如,要估计一个大会场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先估计单位数量,一排有多少个座位,再估计有多少排,最后乘一下,就可以估算出会场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由此,我们应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估算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需要教师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更需要教师长期有效科学的培养。
其他文献
纵观高考佳作尤其是满分作文,比如《唐伯虎之梦》、《一封消费者的申诉书》、《赤兔之死》等绝不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而是高扬个性旗帜的作文,而这正是很多同学在作文中缺乏的东西,所以如何有意识地强化个性特点,让自己的作文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值得探讨。  那么个性化作文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我们看罗晓春同学的《共撑一片蓝天》的片段:  那天正值放假,我随爸爸去了一趟上海,回家时到了通常汽渡口,排了好一
期刊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犹如语文教学的双翼,彼此必须密切配合,同步启动,相互渗透,才能使语文教学振翅高飞。因此我在二年级开展了“随文写话”教学实践活动。即以课文为写话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促进写话能力的提高。     一、品读句段,学习写话方式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低
期刊
[片段一]  师:看老师写字(师书写“乡”),你的家乡在哪里?  生:我的家乡在淮安。  生:我的家乡在楚州。  生:我的家乡在洪泽……  师:想过吗?五年、十年、十几年后,当你长大,走上工作岗位,要奔向世界各地,当你离开家乡时,你最想家乡的什么?最牵挂家乡的什么?  生:周恩来纪念馆。  生:我会最想我的学校。  生:我会想家乡的桃花岛。  生:我会最想家乡的淮扬菜……  师:不管你走到哪里,身
期刊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游戏”无疑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好的形式之一。在小学英语课中老师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用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课堂因为有了“游戏”而大放光彩。     一、兴趣在“游戏”中被激活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老师就借助游戏将“玩”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自我触动、自我
期刊
数学课堂小结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系统化巩固和运用,又可以培养学生提炼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亦可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展开,诱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导入的设计,而相对忽略小结,结果常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对既有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定格”错误、“变焦”思维,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一、“定格” 错误——找准学生反思的点  对错误刻骨铭心的“痛”是反思的“催化剂”。对学生的错,能简单地下一判断,是给错误“定格”,要
期刊
如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教研机构的职能、转换教研员的角色等,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本文试就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教研室必须对自己重新定位,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落实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教研室与学校、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成为课改的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教研室要从过去“高高在上”的施令发号者变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与教师结为新的共同体;从
期刊
一、美好的审美形象    教师的审美形象是教师审美修养的直接体现,美好的审美形象在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审美形象通常包括:    1 仪表美。仪态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显现的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举止、言谈风度以及服饰外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处处注意自己仪态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影响。清晰优美的语言,规
期刊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桨,马车的两只轮,得失只在一瞬间。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够得到丰硕的金秋;失去青春岁月,却能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是在获得。闲暇之余,我读了《500尾小金鱼》的故事后,对这段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商人到小镇去推销鱼缸,但那里的人们没有养成观赏金鱼的习惯。所以尽管销售了很久,尽管商人的
期刊
一、激发质疑    爱因斯坦曾这样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去启发学生提问,给学生提供提问的“引子”,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动机。比如:我在教学“2和5整除数的特征”时,我可以让生说出任何一个自然数,我都能迅速准确的说出它能否被2或5整除,学生出于强烈的好奇心,抢着说越来越大的数想把我“将”住,但我又很快地判断后,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力求知道其中的玄机,是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