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呼唤美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gji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好的审美形象
  
  教师的审美形象是教师审美修养的直接体现,美好的审美形象在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的审美形象通常包括:
  
  1 仪表美。仪态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显现的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举止、言谈风度以及服饰外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处处注意自己仪态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影响。清晰优美的语言,规范潇洒的板书,真挚亲切的表情,美观得体的服饰,稳重高雅的举止,体现了教师的高度的审美修养,是课堂教学气氛富有审美意味的重要因素。相反,拖泥带水的语言,凌乱无序的板书,轻佻浮躁的举止,过份艳丽的服饰等等,只会使学生讨厌、分散注意力,影响知识的学习,更谈不上审美教育的效果。
  
  2 学识美。教师的学识,即文化造诣,是教师执教之本。教师的学识造诣决定了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有学识的老师,学生总是以敬仰甚至崇拜的心情来聆听其教诲的;而教师知识上的错误和文化教养上的浅薄,必然会引发学生鄙视的情感,甚至给学生留下十分恶劣的印象。所以,教师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更新自己的“一桶水”,并使之成为一桶活水。
  
  3 职业道德美。师德是教师形象美的内蕴所在。师德的内涵很丰富,崇高的师德,表现在教师具有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献身精神——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力量——这种师爱比及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更高尚,更深邃。表现在教师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表率风范——这种表率作用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总之,师德对学生的教育感染,不单是道德的,也是审美的,教师唯有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审美形象。
  
  二、完美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就是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通常包括:
  
  1 审美感受力。所谓审美感受力,就是指人的感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同时也是对审美对象情感体验的感知。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更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教师只要调动一双洞察美的眼睛,就能发现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像语文教材中的结构美、形象美、语言美,数学教材中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音乐教材中的旋律美、音响美、想象美,美术教材中的线条美、色彩美、构图美等等。教师要善于把自己感知和领略到的仪态万方的美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2 审美鉴赏力。在现实世界中,既有美的存在,同时也有丑的存在,而且有时美丑还混杂在一起,往往使人难以分辨。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鉴赏力,从而准确地捕捉、欣赏和理解美,并通过领悟而将获得的美感享受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区分美与丑、高尚与庸俗、健康与颓废,使他们憎恨、摈弃、改造丑恶的东西,热爱、维护、创造美好的东西,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 审美创造力。所谓审美创造力,即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与大小,直接关系到对美的创造,关系到审美的自由状态,关系到个性想象的开展。“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教学活动的广阔领域,教师要刻意求新,善于求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要有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别出心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推陈出新;在对一堂课的评价上,要新颖独到。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力,才能高标准地完成审美教育的任务。
  现代教师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是适应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转变自己仅仅是文化科学知识传播者的观念,自觉学一点美学和美育方面的知识,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让知识的美、艺术的美、生活的美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美的种子的播种者和美的花朵的培育者。
其他文献
1 广泛学习,了解学生    在班上,我们教育学生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的冷淡,甚至抵触等不合作反应。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学生的意识问题或学生的思想素质差。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这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平衡所造成的一种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为当学生的生理发育到一定阶段,智慧和思想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够强大了,自我意识也就必然加强,就会有一种急欲摆脱束缚的欲望,因而在行为上
期刊
今天,我们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为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发展服务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对孩子进行珍爱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教育孩子认知生命的内容   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班级会议上我们应对孩子认知生命做到以下内容:1.教育学生要知道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是父母生育了自己,抚养自己长大成人。对父母要心存感激之情,要报答父母的养
期刊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并非所有的学生天生热爱语文,因此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式的教学方式,谈人生,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精心
期刊
纵观高考佳作尤其是满分作文,比如《唐伯虎之梦》、《一封消费者的申诉书》、《赤兔之死》等绝不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而是高扬个性旗帜的作文,而这正是很多同学在作文中缺乏的东西,所以如何有意识地强化个性特点,让自己的作文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值得探讨。  那么个性化作文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我们看罗晓春同学的《共撑一片蓝天》的片段:  那天正值放假,我随爸爸去了一趟上海,回家时到了通常汽渡口,排了好一
期刊
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犹如语文教学的双翼,彼此必须密切配合,同步启动,相互渗透,才能使语文教学振翅高飞。因此我在二年级开展了“随文写话”教学实践活动。即以课文为写话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话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兴趣,促进写话能力的提高。     一、品读句段,学习写话方式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低
期刊
[片段一]  师:看老师写字(师书写“乡”),你的家乡在哪里?  生:我的家乡在淮安。  生:我的家乡在楚州。  生:我的家乡在洪泽……  师:想过吗?五年、十年、十几年后,当你长大,走上工作岗位,要奔向世界各地,当你离开家乡时,你最想家乡的什么?最牵挂家乡的什么?  生:周恩来纪念馆。  生:我会最想我的学校。  生:我会想家乡的桃花岛。  生:我会最想家乡的淮扬菜……  师:不管你走到哪里,身
期刊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游戏”无疑是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好的形式之一。在小学英语课中老师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用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课堂因为有了“游戏”而大放光彩。     一、兴趣在“游戏”中被激活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老师就借助游戏将“玩”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自我触动、自我
期刊
数学课堂小结是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系统化巩固和运用,又可以培养学生提炼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亦可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展开,诱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导入的设计,而相对忽略小结,结果常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不会分析、评价和判断自己的思考方法的优劣,也不善于找出和纠正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对既有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定格”错误、“变焦”思维,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一、“定格” 错误——找准学生反思的点  对错误刻骨铭心的“痛”是反思的“催化剂”。对学生的错,能简单地下一判断,是给错误“定格”,要
期刊
如何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教研机构的职能、转换教研员的角色等,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本文试就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教研室必须对自己重新定位,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落实新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教研室与学校、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成为课改的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教研室要从过去“高高在上”的施令发号者变为平等的合作伙伴,与教师结为新的共同体;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