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00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2007年8月中国卫生部发布《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发生伤害约2亿人次,死亡约70万~ 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直接医疗费达650亿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整体医疗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创伤的专科救治能力也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国家水平.但严重创伤多为多发伤或复合伤,常常累及多个器官、多个系统,多专科规范高效的联合救治是其成功救治的关键之一[1-2].相对于我国越来越细的专科划分、越来越强的专科救治能力,严重创伤联合救治能力发展相对缓慢,呈现严重创伤整体救治能力相对薄弱、各医院间救治结局差异大等现状,导致了我国严重创伤的死亡率、致残率高于世界发达国家[3]。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 ~ 62岁,平均39岁.骨折AO分型:B3.1型12例,B3.2型3例,C2.1型2例,C3.1型3例,C3.2型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常规颅骨牵引,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
胸部创伤很常见,占全部创伤的13.5%.多发伤中60%伴胸部创伤;直接致死因素中,胸部创伤占全部创伤死亡的20%~25%,其并发症与另外25%死亡有关[1-5].胸部创伤的全面处理开始于创伤现场.总体而言,大约85%的胸部创伤最终不需确定性剖胸探查术,只需非手术处理,包括止痛、呼吸道管理与胸部呼吸物理治疗、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等.仅约10%~15%胸部损伤需要剖胸探查[1,6-7],而穿透性胸部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7例芦山地震骨科住院伤员基本情况与伤情,并与汶川地震同期地震伤员进行对比,以总结本次地震骨科伤员伤情特点,为今后健全完善区域地震医疗救援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收集震后至4月28日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 结果 与“5·12”汶川地震同期比较,本次地震肢体近端、开放骨折及多脏器损伤伤员所占比例少
自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起,笔者就在学会的领导下一直服务于创伤学分会.2010年当选为第六届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后,在王正国院士等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与前任主任委员蒋建新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姜保国教授等一起,带领我国创伤医学工作者进行了多方面开创性的工作.作为即将卸任的学会主任委员,笔者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向我国创伤医学界的同仁汇报自己在任期内开展的工作,特别是是否完成了学会交给的任务,是否满足了广大创
期刊
目的 观察芥子气对兔角膜损伤的病理变化及病变过程中淋巴细胞的变化,以探讨淋巴细胞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实验组用400μL/L芥子气液0.2 ml接触角膜4 min,根据致伤时相点分为6个亚组,即15 min、2h、1,3,4,8周组,各组取角膜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淋巴细胞变化. 结果 实验组15 min、2h组角膜上皮完全脱落,基底膜裸
道路伤害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第一公害,被称为永不休止的战争[1].据统计,我国在道路伤亡人数和伤亡率上都居世界各国之首[2],不但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疾病负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大量分析,发现交通事故与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其中驾驶员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4.25%[3].人为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
期刊
目的 分析北京市非机动车辆交通伤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病案室2004-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患者资料,分析交通伤亡人群和发生时间分布特点、事故类型、受伤部位和伤情特点. 结果 (1)2004-2010年经北京市“120”急救中心参与抢救的非机动车交通伤且患者记录相对完整者5 198例,年龄18~59岁.(2)事故类型以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
目的 探讨人群中IL-8基因启动子区-251基因多态性与严重创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96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血培养结果判定其有无发生脓毒症,并用Marshall方法进行MODS评分.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
MRI在临床疾病检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临床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偶有报道患者MRI检查过程出现罕见灼伤,MRI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报告1例乳腺疾病患者行MRI检查致双示指皮肤灼伤,分析和探讨发生机制,总结教训,预防和避免患者MRI检查过程中闭合回路形成引起灼伤。
期刊
近年来,外伤性软组织损伤合并感染创面的发生率逐年增高,传统方法治疗效果差,病程长,费用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可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对控制感染、充分引流具有肯定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6月- 2010年8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135例,其中男75例,女60例;年龄18 ~7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h~6d.致伤原因:锐器伤63例,挫裂伤27例,交通伤25例,机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