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8/-251基因多态性与严重创伤患者脓毒症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群中IL-8基因启动子区-251基因多态性与严重创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96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血培养结果判定其有无发生脓毒症,并用Marshall方法进行MODS评分.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IL-8基因启动子区-251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用ELISA测定血浆IL-8水平. 结果 创伤患者中IL-8/-251位点基因型分布符合哈-温平衡(P>0.05).携带IL-8/-251 TT、TA和AA基因型的创伤患者脓毒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8.1%、49.6%和25.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携带A等位基因的数量与脓毒症发生呈负相关[比值比(odds ratio,OR)=0.63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0.421,0.963),P<0.05].携带A等位基因的创伤患者MODS评分显著小于其他两种基因型携带者(P<0.05).三种基因型携带者血浆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等位基因与IL-8表达水平降低相关(P<0.01). 结论 IL-8-251T/A多态性位点与创伤患者脓毒症的发生相关,AA基因型是创伤脓毒症的保护性基因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不同时相点肺组织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 receptor,KGFR)的表达及其与肺水肿的关系.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32只,体重240~260 g,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每组分为造模后24 h、3d、1周、2周共4个时相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隔膜穿刺破膜技术治疗覆膜支架误置入夹层假腔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先行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术后CT血管造影(CTA)发现覆膜支架位于假腔内;后行手术治疗,使用Outback LTD导管在第一支架下方2 cm处的夹层隔膜上戳孔连通真假腔,经破口置入覆膜支架使血流由假腔引回真腔,并行夹层远端破口弹簧圈栓塞. 结果 手术在局部麻醉
硬脑膜是脑组织表面非常重要的组织结构,是保护脑组织的一道关键屏障.在神经外科治疗过程中,硬脑膜的完整性对患者十分重要[1-2].创伤或手术等因素导致的硬脑膜损伤需要进行一定的修补[3].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坏死,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不理想时,需要采用硬脑膜切开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4].为防止在减压过程中出现的脑肿胀和脑坏死,常常
期刊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 ~ 62岁,平均39岁.骨折AO分型:B3.1型12例,B3.2型3例,C2.1型2例,C3.1型3例,C3.2型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常规颅骨牵引,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
胸部创伤很常见,占全部创伤的13.5%.多发伤中60%伴胸部创伤;直接致死因素中,胸部创伤占全部创伤死亡的20%~25%,其并发症与另外25%死亡有关[1-5].胸部创伤的全面处理开始于创伤现场.总体而言,大约85%的胸部创伤最终不需确定性剖胸探查术,只需非手术处理,包括止痛、呼吸道管理与胸部呼吸物理治疗、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等.仅约10%~15%胸部损伤需要剖胸探查[1,6-7],而穿透性胸部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7例芦山地震骨科住院伤员基本情况与伤情,并与汶川地震同期地震伤员进行对比,以总结本次地震骨科伤员伤情特点,为今后健全完善区域地震医疗救援应急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收集震后至4月28日地震伤员的相关资料,分析伤员基本情况.资料录入采用EXCEL表格,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 结果 与“5·12”汶川地震同期比较,本次地震肢体近端、开放骨折及多脏器损伤伤员所占比例少
自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起,笔者就在学会的领导下一直服务于创伤学分会.2010年当选为第六届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后,在王正国院士等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与前任主任委员蒋建新教授和候任主任委员姜保国教授等一起,带领我国创伤医学工作者进行了多方面开创性的工作.作为即将卸任的学会主任委员,笔者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向我国创伤医学界的同仁汇报自己在任期内开展的工作,特别是是否完成了学会交给的任务,是否满足了广大创
期刊
目的 观察芥子气对兔角膜损伤的病理变化及病变过程中淋巴细胞的变化,以探讨淋巴细胞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35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实验组用400μL/L芥子气液0.2 ml接触角膜4 min,根据致伤时相点分为6个亚组,即15 min、2h、1,3,4,8周组,各组取角膜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淋巴细胞变化. 结果 实验组15 min、2h组角膜上皮完全脱落,基底膜裸
道路伤害已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第一公害,被称为永不休止的战争[1].据统计,我国在道路伤亡人数和伤亡率上都居世界各国之首[2],不但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而且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疾病负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大量分析,发现交通事故与人、车辆、道路和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其中驾驶员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4.25%[3].人为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
期刊
目的 分析北京市非机动车辆交通伤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北京市“120”急救中心病案室2004-2010年非机动车交通伤患者资料,分析交通伤亡人群和发生时间分布特点、事故类型、受伤部位和伤情特点. 结果 (1)2004-2010年经北京市“120”急救中心参与抢救的非机动车交通伤且患者记录相对完整者5 198例,年龄18~59岁.(2)事故类型以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