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恐是同乡——跟女儿谈杜甫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xt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襄阳洛阳
  身为襄阳人,我读杜甫,会多一些亲切。
   老家就在汉水之滨,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隐居地。每次回去,我都会指给女儿看汉水对面的鹿门山,早上太阳从山背后升起来时,还能隐隐看到山顶上的浩然亭。而诸葛亮躬耕苦读的古隆中,在襄阳城西,离我当年读书的师范很近。襄阳,也因是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里郭靖黄蓉所死守的城池,为武侠迷们所知晓。
   但让“襄阳”一词尽人皆知的,恐怕还得是杜甫。女儿说,她在顺德的小学,读杜甫《闻官兵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便急着向同学说这是自己的襄阳。
   也是因为这句诗,多年来我在外边跟人介绍家乡,数次投递简历,我都愿意说自己是襄阳人(那时我们的市还叫襄樊市,直到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哦——,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句便会从对方口中笑吟吟地送出。
   其时安史之乱结束,杜甫船只已备,饯行酒也喝过了,但他计划中出三峡、经襄阳的还乡之旅并未成行,而是随好友严武去了成都,住浣花溪草堂。
   杜甫原籍襄阳,其祖先杜预曾镇守襄阳城。自其曾祖作河南巩县县令,便在巩县住家了,巩县也就成了杜甫的出生地。虽生前未到过襄阳,公元770年客死湖湘后,其孙子杜嗣业扶祖父杜甫灵柩经过襄阳时,杜嗣业有感于其祖杜预在襄阳的功业,在襄阳城南岘山杜家祖宅筑杜甫衣冠冢,墓前立碑“杜工部之墓”。
   说到这儿,女儿也颇有印象。小时刚识字的阶段,每次从我们所在的襄南小镇欧庙入襄阳城,她都会兴致勃勃地一路认读所有字牌。襄阳南门外国道边的一处大碑,“杜工部之墓”,便是那时闯入她的视野的。
  今夕何夕
   杜工部之衣冠冢的位置与汉水相望。浩浩荡荡的一江清波穿城而过,绕鱼梁洲,逶迤南下,两岸皆平畴沃野,江面也愈加开阔。每经这段道路,我都贪看汉江帆影、沙洲、鸥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句子,我一度无端地以为就是杜甫所状眼前之景(实际是杜甫于764年第二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漂泊岷江、长江,行经渝州、忠州时的见闻)。平野无边,大星低垂,月色如涌,江水奔流,胸襟不由得阔大许多。这种境界孩子也许一时难以体会。但我念及“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时,却能从她眼中感受到自由。孩子的天性是爱鸟的,在家乡的稻田荷塘边走走,草地上一枝雪白的鸟羽她都会拾起来,倍加珍惜。至于斯时斯景,年老的诗人心底里那般天涯孤舟、飘泊无依的凄苦,暂且不说吧。
   其实,即便是“穷年忧黎元”,诗人也不会拒绝漂泊间隙里的一刻安闲。成都草堂周围的春色,浣花溪畔的无限风光,经一支如椽巨笔的轻松描摹,让此后千年的春光又多了几许亮色。“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诗句配合着工笔花鸟的条幅,是过年时曾经确凿地挂在孩子外婆家瓦房的堂屋正墙上。拂过院墙角落残雪泥泞的寒风掀动条幅,那些行草的笔触间,却正源源地传递着春天般的温暖和希望。
   来南方后,有几个春节没回家,我们常常迎着早春的风出去漫游,到枕河的人家,古老的里巷穿梭。跨中山、顺德两地的“中顺大围”是最常去的地方。数百里长堤,两旁皆桑基渔塘,河网纵横,棕榈列阵,豌豆着花,草莓初红,桥头鱼市,乡人摆酒,种种南国水乡景致,常给人新鲜之感、时空之叹。只可惜不见老家初春的桃杏、柳丝,未免美中不足。忽然转过一弯,就在堤边一家船厂的围墙旁边,竟惊见欹斜的一树桃花。遂驻足感叹,爱之不足。“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在女儿以《春来》为主题的系列博客文字里,她有了这样的引用。我不知道杜甫公元760年看到成都浣花溪的江畔春色,灼灼红桃,可曾忆起青少年记忆里的中土风光。但那一刻,我们却因为眼前这一树桃花,和老杜的诗行,怀念着老家料峭春寒中的桃、杏、柳们,想往着荡漾村野的无边的菜花……
   交通的发展,通讯的便利,使得过去年代里最常见的离别、聚散的伤感,对现在的孩子们而言,都已经是相当陌生了。女儿仅有的离别,是若干次短暂还乡之后重新返回打拼的南方,而且还是始终跟着我们一起去来的。在她还小的时候,头次跟爷爷奶奶告别时,看到她使劲地别过脸去,不让我们看到她满脸的泪水。稍大些,经历过几次分别后,连这样的感情波动也少了。所以杜甫“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沉痛断肠滋味,以及与好友二十年暌隔后一夕相会的悲喜交加,都是她所难以体会的。但《赠卫八处士》恰是杜诗里最让我感慨、低徊的一首。“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在烽火未息的年月里,一对鬓发斑白的老友,廿载未见,借着摇曳的烛光兀然相对,半晌无言,惟有摇头、叹息,喃喃自问“今夕何夕,梦耶非耶”?接下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简陋却十足热忱的招待,饱含着多少浓浓的情意。夜雨滋润过的早春的韭苗,青翠鲜嫩;掺了黄梁的二米饭,散发着清香。倾其所有,不拘形迹,正是农家待客的淳朴啊。犹记自己儿时,春二三月,近午时分,院里忽然进来了风尘仆仆的远亲。祖母、母亲一边忙不迭地招呼,一边就从鸡窝里摸出两枚热乎乎的鸡蛋,再吩咐我去后边园里掐一把葱来打蛋(那时候是掐葱叶子来吃的,舍不得整棵拔起)。小跑着过去,掐了葱叶回来,一路绕过池塘,稻田,闻着手上葱的香。那味道至今还留在记忆里。而杜甫所感受到的这一夕之会,人情之美,是在兵戈未息、烽火遍地、亲人失散、颠沛流离的背景衬托之下,是无限苍凉中的一丝温馨,那该怎样地弥足珍贵!“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唉,再见又是何年?或者,怕是永难再见了吧。
  秋风茅庐
   杜甫一生,除去青年时代漫游吴越、齐赵,北渡黄河,此外的大部分生活、行旅以及漂泊都是在洛阳、长安、成都、陕西以及蜀中江陵、白帝等,与我的襄阳老家地理邻近,风物略似。跟女儿聊杜诗,我也是常从她习见的事物说起。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要说扑枣,那是太熟悉了。儿时老家的村子,人家院里院外、村前村后多植枣树,虽各有主,但枣熟时节,行人过往,随手扑下几枚,众人分吃,都是寻常,也无需招呼主人。孩子们个个爬树打枣,更是身手了得(我至今膝上还有被坚硬的枣枝划下的伤痕呢)。秋夜风雨过后,天刚亮孩子们即起大早,争抢树下落枣,也是当年一景。杜甫那时应该也是如此吧,所以在他五十岁写诗回忆少时,就有“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句子。杜甫移居重庆夔州的瀼西草堂时,据说还专门托人从家乡带来树种,精心培育,蜜枣满枝。草堂西边住着一个孤苦无依的妇人,常来堂前扑枣充饥,杜甫从不阻止她。其后杜甫迁居,将瀼西草堂让给一亲戚吴郎居住。吴郎来后,在枣树周围插上了篱笆。杜甫得知,对吴朗以诗相劝,希望他也不要禁止妇人打枣才好。这就是《又呈吴郎》一诗的由来。先说自己此前是任由妇人扑枣的,希望你也如此,不要因为插了篱笆让她觉得恐惧为难,对她反而要更和气亲切一些,以消除顾虑。诗至后段,感慨转深——“不因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已诉征求贫到骨,更思戎马泪盈巾。”由妇人之贫想到烽火戎马的世事,以至悲从中来,泪下沾巾。仁者之心,莫过于此了。
  女儿小学时就看完了全译本的《悲惨世界》——这一点我自叹不如,我儿时看的是原著改编的连环画,但对作品中那种穷苦人悲惨境遇的感受寒凉入骨,至今难忘。而主人翁这种博大的仁爱之心,也是女儿常常感慨的。冉阿让救济过贫苦的穷人、抚养了穷人的孩子珂赛特;成为市长以后,还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倾倒的马车,解救了被压的车夫。
   就像雨果在为《悲惨世界》所写序文,“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这本书就不会是没有用的”。无论对雨果,还是对杜甫,只要世上还有不平,还有苦难,他们的作品就有永恒的价值在。我们可以借由他们那般伟大的仁爱之心,关注社会现实。前几年里,冬天的早上上學,我骑单车带女儿经过清冷的大街,我们会注意到总在一家银行门前打地铺过夜的几个游浪汉;上完晚修快十点时回来,捡拾破烂的中年男人拖着他的板车慢慢走过灯火阑珊的大街,他的孩子还在板车上玩耍……我们看到这些都会谈一谈,我也希望听到她的思考和观点。一群“麦田计划”的志愿者在顺德图书馆搞图片展览和募捐,山区孩子艰难生活和求学的大幅照片,女儿看得很仔细。回来她把看过的旧书搜罗了一大袋,我们俩抬着步行了两站路,去交给了那些年青的志愿者们。
  几年前,我们终于在南方有了自己的家。刚搬进去的时候,我夜半还流连在阳台上,不舍得休息。女儿也为有了自己独立的公主房激动不已。那几天,我跟她一起背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叫她知道,“居者有其屋”是多少年来老百姓的向往,但是又有多少人求之而不得。风雨之夕,秋夜未央,“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人困窘不堪,长夜难眠。而真正震撼古今的是,在这样的窘境里,杜甫从心底里迸发出来的强烈愿望,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至于个人,则直言“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怎样博大的胸襟、炽烈的情怀、万丈的豪气、崇高的理想!
   那段时间正值寒假,我每日早上跟女儿在小区里晨跑,一边背一些经典。当我们背到《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时,女儿又联想起了杜甫秋风茅庐的伟大诗篇和他旷大、不朽的情怀。我感到一点点欣慰。现在的孩子,显然不大可能去洞悉那个时代的苦难和诗人的内心,但她至少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人;曾经,有这样一颗心。
  正如一位未名的诗人,在杜甫草堂所发出的感慨:
  今夕何昔了
  我们的家园已充满温馨
  我们的孩子已在千万间
  用水泥和钢筋构筑的房屋里
  用你的诗歌 取暖
  读你的诗句 怀念
  一位名叫杜甫的号称诗圣的
  唐朝 诗人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
其他文献
高堆遗址仰韶时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也有少量的灰陶。在泥质红陶盆、钵、罐上绘以黑彩。除鱼纹外,还有弧边三角形,垂弧纹,圆点纹等为母题组成的图案,布局疏密得当,或简洁明
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给予一定的重视和赞赏的教育。后进生始终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也是教育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然而,赏识教育为我们转
方法所有患者口服阿斯匹林150毫克。静脉给予溶栓药物(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Antistreplase),此后15分钟,静脉给予美托洛尔15毫克或阿替洛尔5毫克,每日二次,发病后
为解决安全科学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不统一问题,基于公理化方法,阐明危险源、隐患、风险、安全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归纳安全生产领域的4个安全技术公理。研究表明:危险源实
沈阳故宫门前的下马碑被毁,索赔2700万元人民币,依据何在? 出国展览的一件文物保险价3,500万美元,高还是低? 犯罪嫌疑人盗窃的文物到底价值1万元还是15万元?谁决定其生死? 2
现阶段,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使人们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加强了;另一方面,在一部分人中,“自私自利”、“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中学生是社会的一员,自然
钱塘江以北、天目山以东的浙北杭嘉湖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物之邦”的美誉。桐乡石门古镇,地处平原腹地,有京杭古运河穿镇而过。2002年5月,位于石门镇东北的石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在遭受外侮的同时,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大量流失国外。今天,一些不法之徒的盗掘、盗窃、非法交易与走私犯罪活动严重地困扰着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这起追索英
摘 要: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内外的一切有效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又能灵活地应用语言进行交际和交往,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生 口语能力 培养对策    一、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1.创设有利于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情境。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观察事物往往比较粗略,正像诺
山东省东平县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北方文化发祥地之一,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有着密切联系。考古调查发现的丁坞、芦山、一担土、烟墩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足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