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情绪记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63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自从有记忆以来,我们所能听到的红色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和看到的红色经典电视剧如《小兵张嘎》,都给我们留下一种很刻板的印象,那些英雄人物形象无限高大伟岸、正直无私,似乎永远让人觉得他们是充满热情和希望。然而,就是在这种两极对立革命斗争这种宏大叙事当中,故事内容单薄僵硬,柔韧的空间不足,人物的性格的发展呆板,善恶截然分明。红色经典当中最让人深刻的是对于爱情的书写,它经常被宏大的革命叙事所遮蔽,从而进行变形或者简略处理,将爱情扭曲为一种心怀崇高理想的超越个人的革命情感。
  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给“爱情”下了一个定义,“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是指在传宗接代本能的基础上产生的、男女之间能获得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一种综合的(生物的和社会的)互相钦慕和交往之情”。然而在“红色经典”小说《苦菜花》中,“爱情”的本意被隐藏起来,被定义在革命意识下的崇高的爱,甚至,在革命的口号下,革命中的爱情故事也被作者有意地埋藏在政治高昂的口号之下。因而《苦菜花》中反映出来的是“革命第一,爱情为革命服务”。
  这部小说创作于1954年,在“文学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政治化语境中,每个人物都为革命而努力斗争,爱情是不值得在大革命浪潮中宣扬的个人情感,因此作者有意识降低描写爱情的篇幅。这可以从弗洛伊德一个理论中得到驗证,“当个体处于公共空间时,社会观念在意识中得到强化和凸显,本能的欲望得到压抑”。因而在小说《苦菜花》中,男女双方在革命的为社会主义革命奋斗的公共意识中,几乎省略了爱情。恋人或夫妇之间不谈爱情,而是借助于服务革命的口号来保存爱情。
  “革命”是一个大范围,是一个全体人们必须为之奋斗的目标,对个人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失语的爱情的表达也要借助革命的口号。爱情不再是单纯的爱情,变成了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这些复杂情感显示爱情的另一含义,如同情、爱护、怜悯、相惜和友情。例如,共产党党员七子被伪校长王柬之出卖后,带着妻子七嫂子躲进了山洞,却遭到王竹的围剿,这可以说是最考验人的时刻,在人面临生死的时刻。然而,因为有强大的革命信仰,七子反而不害怕了,对七嫂子的爱情变成了一种对人们的怜悯之情。他觉得“她那干瘦枯黄的脸,那像病孩子一样不成熟的身体,就越觉得可怜她,更加疼爱她”。通常在患难致死的时候,才会想起对方的好处,才会认真打量对方,觉得至今还未珍惜过自己的妻子。然而,革命的号召又使他愤怒,眼前流泪的妻子又阻碍了他生命的付出,动摇他的信心,“他被激怒了”。在革命的宏大图景中,他产生了矛盾,他会不顾及自己的存在对妻子的重要性,即使怜爱妻子也不会说出安慰的话。有共同的在宏大叙事中,个体私人的情感在大的浪潮中很快被埋藏了下来,爱情的本意也发生的变化。甚至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最高法制的爱情也是最无奈的爱情就是为革命双双而死,因此七子夫妇握手牺牲,长工王长锁和杏莉母亲一家三口为革命而坚定牺牲,赵星梅和恋人纪铁功怀着对未来胜利的希望而牺牲在战斗的过程。
  爱情的内涵变了,不能有个人私小的爱,因此小说中的感情也是具有崇高信仰的向导般的爱情。小说中的姜永泉和冯秀娟是一对热情的革命青年,然而在革命集体中,冯秀娟就把自己的爱情表达转化为对姜永泉的崇敬以及对党的皈依。这样,冯秀娟的恋人姜永泉成了革命中发挥精神导师作用的形象,个人的欲望化的“小爱”置换成了集体化革命化的“大爱”。冯秀娟认为自己“在心房里,早已印上了姜永泉的影子,……他是她的领导,她的同志,她的战友”,因而“生死一脉相连的战友的感情,使人类所有的任何友谊,都无可比拟”。具有这种爱情思想,冯秀娟便认为姜永泉是一个精神向导,爱他只是向他学习,甚至另外一个女革命家赵星梅与姜永泉相知时,冯秀娟一点也不嫉妒,这是非常违背常理和正常心理的。
  同样的爱情思想也表现在纪铁功和赵星梅的交往中。革命还没胜利就不考虑婚姻大事,面对纪铁功的为革命捐躯,赵星梅悲痛却也不言内心情感。她把革命与爱情放在不等同的位置,因此她只能说“他太好了,他是最好的人”。母亲也只能以革命的思想安慰这肝肠寸断的人,“为受苦人得救去死也值得”,把纪铁功的品质抬高一筹,试图弥补赵星梅心中的痛苦。
  小说是作者创造的结果,其过程受到了来自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在革命口号高昂的环境中,小说中人物的爱情处于失语状态。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再次把“革命化的爱情”压低。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爱情的描写也是相当崇高和含蓄的。杏莉与德强的爱情是“两颗年轻火热的心,像有根线连着,激动地激荡在一起”;花子和老起的爱情也是失语而含蓄的,“他们相互关切地轻声问着,却谁也不回答谁”;甚至是母亲也是这样,丈夫的回家时精神上的安慰,“丈夫的回来,使母亲变得年轻有愉快,这不是纯粹的因为她不再是没有丈夫的妻子,生活的重担他挑去了一部分,她可以少去上山下地的缘故,不是的,更重要的是她做妻子的多年为丈夫担忧的心解放了”。
  长期的苦难生活,贫困辛劳的人们,把爱与怜混淆在一起,革命的共同目的使人们把完整意义的爱忽略,造成了“爱情失语”;与此同时,《苦菜花》中也表现出50年代初期的政治环境,当时革命政治泛化的意识形态,即不注重个人,而是关注社会革命,实现“文学为工农阶级服务”的理念。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体演文化法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jyxm0685;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佛经翻译中的翻译伦理思想渗透——以为例》;项目编号:SK2017A0777。  摘 要:翻译理论家贝尔曼提出译者可能会使译文变形的十二种倾向。这些倾向使译文不能从语言学或文化层面上充实目的语。本文以英文电影名的汉译为例,通过分析明晰化、高
作者简介:孔令建, 曾用笔名孔成杰,模具工程师。曾在《人民文学》《散文选刊》《散文百家》《作品》《羊城晚报》等媒体发表文章。主要作品有:《烟桥三味》获《人民文学》第三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优秀奖,散文《秋》获《散文选刊》全国散文奖二等奖,散文《我的模具梦,中国梦》获《海外文摘》2015年度散文奖二等奖。先后获得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等多种政府奖项。出版散文集《烟桥三味》。  在粤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我是一个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深知做班主任特别是农村班主任的不容易。学生知识的获得你要管;学生的生活琐事你要管;学生思想动向你要把握;学生为一些纸笔墨扫把粉笔等鸡毛蒜皮的事闹矛盾时你要反复了解反复做工作;学生缺课旷课了你要去家访,遇到刮风下雨也不停止;这些看起来细小的事情可以
摘 要:《中华文明之美》是湖南卫视推出的第一档在寓教于乐中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自7月24日首播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收视率和火爆程度却远不如湖南卫视的其他节目。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内容,但在众多视频播放平台中,该剧却被划分为“综艺”节目。本文将从编码解码的视角,以该节目为例,探究当前背景下文化节目的娱乐化。  关键词:文化;编码解码;娱乐化  作者简介:曾婧婧(1994-),女
摘 要:汪曾祺的作品通常都写的平淡朴素,但就是在这种平和的笔触中,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诗意的存在。《鉴赏家》从一个普通的贩果商人角度出发,以及画家和鉴赏家之间不足为外人道的惺惺相惜,使人感受到,即使是芸芸众生如你我,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品味身边的简单事物,也能从中发现乐趣。  关键词:文艺;爱好;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
摘 要:流行歌曲作为大众文化的精神食粮,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在社会趋势的导引下,古典诗词渐渐地融入了流行歌词创作之中。本文就流行歌词与古典诗词相互呼应的态势,分别从流行歌词的起源发展与地位、流行歌曲存在的问题、艺术品位和需求的提高、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流行歌词借鉴古典诗词的得与失几个方面来叙述两者之间的碰撞,以期进一步唤醒当代流行歌词创作的自觉。  关键词:流行歌词;流行歌曲;古典诗词;
摘 要:“出自/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被归为动词类,然而其从上古到中古乃至近古时期都一直存在临时搭配的现象,期间也包含一个逐渐固化为词的过程。因词汇化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语法化,我们发现“出自/于”发展成为一个动词这一现象并不是它的终点,它也正朝着由实到虚的这一方向发展。  关键词:结构的演变;词汇化;由实到虚  作者简介:郝瑞泽(1993-),男,汉族,河北定州市人,文学硕士,延边大学语
摘 要: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由姜文执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经上映就享誉世界,并以其特别的叙事手法独秀中国电影,被《时代》评为1995年的“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为中国电影争光。即便是以今日之审美而视之,《阳》的叙述手法仍旧惊艳,令此后的中国电影望其项背。本文拟从叙事圈套的角度来深入分析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策略。  关键词:影视改编;叙事圈套;《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者简介:罗莉(199
摘 要:王绩是隋唐时期的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田园中隐居度过。本文主要对王绩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其整体艺术特征主要是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特征,有着自己的诗歌美学追求,在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极力主张诗歌创作以“会意为功”,使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王绩;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  作者简介:陈德华(1983-),男,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美国科幻大师康妮·威利斯的《末日之书》以其独特的时间叙事穿梭于近未来与中世纪之间,通过科幻想象再现了两场末日瘟疫,重构着历史,体现出对人类内心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时间;钟声;传染病;末日之书;时间旅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康妮·威利斯(Connie Willis)摘得六次星云奖、十次雨果奖,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