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眼冬天到了,不少朋友都有手脚冰凉的问题,昨天有一位美女拿着一个据说补气血方子向我求证:“每天早上三片生姜、一杯蜂蜜水、三颗红枣……”我的回答是:“可以试试,但并不推荐,多吃点瘦肉多运动会更管用。”
如果你冷静想一想就会意识到,冬天周围环境温度低带走人体热量,使得肢体末端体温下降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增加衣物注意保暖才是王道。而且据我观察,很多人并不是所谓XX体质,而且一到冬天就宅在室内根本不想动,这样血液循环怎么可能好的了?长期缺乏运动体细胞数量会减少、代谢也会减缓,自然也就难以维持较高的体温,而要想让身体在不运动的情况下温暖起来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物的热效应会使得人体散热增加,让人舒服一些。然而不少女性朋友同时又在担心自己会发胖,又或者懒得连饭都不愿意做,窝在家里吃得很少,此时指望类似生姜、红枣、蜂蜜水之类的东西“补气血”,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具体分析的话,抛开心理作用,三片生姜除了让人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出点汗反而散热增加外没什么意义,蜂蜜除了水主要就是糖浆,除了补充能量(换句话说就是让人长胖)之外也实在谈不上有什么营养价值,在我们成天宣传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主食抵制精制糖与可乐的时代再去主动喝蜂蜜实在有点说不过去。这个方子中的红枣确实是一种健康食物,主要特点是鲜枣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而维生素C有着抗氧化、治疗坏血病、辅助胶原蛋白合成、促进铁吸收的作用……听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些不正说明红枣能补血吗?
我们在判断“红枣能否补血”等诸多偏方时的逻辑应该是这样,首先明确其宣称功效的涵义,其次看看有什么证据证明该功效,最后,考虑你的食用方式、剂量能发挥这种作用吗?这种作用对于你有意义吗?投入的金钱、时间成本可以接受吗?
具体到红枣可否补血这个命题上。首先先要确定补血是什么?参考老百姓的普遍认知以及女同胞们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位缺铁性贫血患者从而出现乏力、易倦、头晕、心悸、气短的情况来看,最容易衡量可否补血的标准还是其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那么,有什么证据证明红枣有这个作用呢?一方面,目前尚无有说服力的人体实验数据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从成分分析的话,红枣中的铁元素含量并不高,特别由于是非动物性来源,铁的吸收率也就在1%上下,如果折算下来肝脏、瘦肉补铁的效果足足是红枣的几百倍。要是要把红枣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可以改善机体健康水平作为证据,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同样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补血?假如有人跟你说柠檬补血你是不是觉得不对劲?这是因为古人由于条件有限,只好把食物的颜色是如血一般的红色、黑色都当作能够补血的证据,于是乎红枣、山楂、红糖、菠菜根也就都成了补血的圣品,很显然,这其实是一种迷信。
最近我连续在微博上发了几十部视频,重点是破除一些有关营养与饮食的迷信说法,每当我谈到类似于红枣不补血、木耳不清肺等等话题时,就有很多中医背景的同行跳出来表示反对,其主要理由有:就凭它们是天然食物就应该被提倡,而不是说坏话:“补血”不是指治疗贫血,“肺”也不是解剖学上的肺,传统理论并没有错:没有科学证据不等于不存在。
然而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要知道,自然界的动植物并非生来就是供人食用的,有毒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天然食材并不少,反倒是人工食物由于有各种生产标准的监管安全性更高些,有些人会说:“瞧瞧,一年前蒙牛牛奶黄曲霉毒素事件,不就是加工食物出了问题吗?”但其实往往只有监管严才查得出问题,你家自己煮的花生如果有部分霉变,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可比牛奶里的黄曲霉毒素M1大多了。此外,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具体评价每一种食物的价值,而非贴上个天然就是好的简单标签,更不该宣传其原本不存在的功效,浪费大家的精力。
至于“血”、“气”、“肺”、“肾”等等传统养生理论时常借用的概念,为其辩护的人总能通过各种说辞将其形容成非客观实在、无法检测然而又能起作用的东西,虽然可以借此躲过现代科学对这些理论的冲击,但同时也使得其变得固步自封、自欺欺人起来。至于尚无科学证据证明,虽然确实不能与“不存在”划等号,但此时“不存在”足以看作是人类当前认知水平下最可靠的结论了,更何况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还相信,不是迷信又是什么呢?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这些偏方如果没什么副作用,就算是图个安慰剂效应也值得一试,不过还是先尽可能了解一些靠谱的科學知识吧。
如果你冷静想一想就会意识到,冬天周围环境温度低带走人体热量,使得肢体末端体温下降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增加衣物注意保暖才是王道。而且据我观察,很多人并不是所谓XX体质,而且一到冬天就宅在室内根本不想动,这样血液循环怎么可能好的了?长期缺乏运动体细胞数量会减少、代谢也会减缓,自然也就难以维持较高的体温,而要想让身体在不运动的情况下温暖起来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食物的热效应会使得人体散热增加,让人舒服一些。然而不少女性朋友同时又在担心自己会发胖,又或者懒得连饭都不愿意做,窝在家里吃得很少,此时指望类似生姜、红枣、蜂蜜水之类的东西“补气血”,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具体分析的话,抛开心理作用,三片生姜除了让人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出点汗反而散热增加外没什么意义,蜂蜜除了水主要就是糖浆,除了补充能量(换句话说就是让人长胖)之外也实在谈不上有什么营养价值,在我们成天宣传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主食抵制精制糖与可乐的时代再去主动喝蜂蜜实在有点说不过去。这个方子中的红枣确实是一种健康食物,主要特点是鲜枣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而维生素C有着抗氧化、治疗坏血病、辅助胶原蛋白合成、促进铁吸收的作用……听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些不正说明红枣能补血吗?
我们在判断“红枣能否补血”等诸多偏方时的逻辑应该是这样,首先明确其宣称功效的涵义,其次看看有什么证据证明该功效,最后,考虑你的食用方式、剂量能发挥这种作用吗?这种作用对于你有意义吗?投入的金钱、时间成本可以接受吗?
具体到红枣可否补血这个命题上。首先先要确定补血是什么?参考老百姓的普遍认知以及女同胞们平均每5个人就有一位缺铁性贫血患者从而出现乏力、易倦、头晕、心悸、气短的情况来看,最容易衡量可否补血的标准还是其防治缺铁性贫血的效果。那么,有什么证据证明红枣有这个作用呢?一方面,目前尚无有说服力的人体实验数据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从成分分析的话,红枣中的铁元素含量并不高,特别由于是非动物性来源,铁的吸收率也就在1%上下,如果折算下来肝脏、瘦肉补铁的效果足足是红枣的几百倍。要是要把红枣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可以改善机体健康水平作为证据,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同样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补血?假如有人跟你说柠檬补血你是不是觉得不对劲?这是因为古人由于条件有限,只好把食物的颜色是如血一般的红色、黑色都当作能够补血的证据,于是乎红枣、山楂、红糖、菠菜根也就都成了补血的圣品,很显然,这其实是一种迷信。
最近我连续在微博上发了几十部视频,重点是破除一些有关营养与饮食的迷信说法,每当我谈到类似于红枣不补血、木耳不清肺等等话题时,就有很多中医背景的同行跳出来表示反对,其主要理由有:就凭它们是天然食物就应该被提倡,而不是说坏话:“补血”不是指治疗贫血,“肺”也不是解剖学上的肺,传统理论并没有错:没有科学证据不等于不存在。
然而这些理由都站不住脚,要知道,自然界的动植物并非生来就是供人食用的,有毒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天然食材并不少,反倒是人工食物由于有各种生产标准的监管安全性更高些,有些人会说:“瞧瞧,一年前蒙牛牛奶黄曲霉毒素事件,不就是加工食物出了问题吗?”但其实往往只有监管严才查得出问题,你家自己煮的花生如果有部分霉变,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危害可比牛奶里的黄曲霉毒素M1大多了。此外,我们应该就事论事,具体评价每一种食物的价值,而非贴上个天然就是好的简单标签,更不该宣传其原本不存在的功效,浪费大家的精力。
至于“血”、“气”、“肺”、“肾”等等传统养生理论时常借用的概念,为其辩护的人总能通过各种说辞将其形容成非客观实在、无法检测然而又能起作用的东西,虽然可以借此躲过现代科学对这些理论的冲击,但同时也使得其变得固步自封、自欺欺人起来。至于尚无科学证据证明,虽然确实不能与“不存在”划等号,但此时“不存在”足以看作是人类当前认知水平下最可靠的结论了,更何况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还相信,不是迷信又是什么呢?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这些偏方如果没什么副作用,就算是图个安慰剂效应也值得一试,不过还是先尽可能了解一些靠谱的科學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