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个性的建构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下文简称“优秀班主任”)理清班主任工作个性的建构逻辑,有助于提高自己对建构班主任工作个性的价值认同感,让自己的创造性实践状态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在不同时期生成内涵不同的创造性实践文化,从而创造出最大化的岗位价值。
  一、班主任工作个性的提出来源
  (一)优秀班主任的创造性实践生成了独特的实践文化
  优秀班主任生成的创造性实践文化,有四个典型特征。
  第一,实践文化的生成环境——教育情境的不确定性高。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教育情境时,优秀班主任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认知,确保能理性地认识、理解新环境,并及时调整工作目标,选择适宜的工作内容、方法。
  第二,实践文化的生成主体擅长运用个人良好的教育品质。优秀班主任的创造性既不同于工人在生产中的新制作,也不同于研究人员在实验中的新发现,也不同于工程师在科技发明中的新专利,也不同于商人在商品经营中找到的新策略,而是对自己的高尚师德、职业认同、性格优势、丰富知识、高雅兴趣等良好的个人教育品质的高水平运用。
  第三,实践文化的生成方式——教育智慧的生成几率高。优秀班主任的专业素养高,能整合更多的教育资源,及时地、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
  第四,育人价值高。优秀班主任的创造性以人文精神为底色,为的是创造自己、学生的完整生命,而不仅仅是寻求为自己、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工具改良、知识再造与技术革新。这决定了优秀班主任在创造中会突显出慈爱、善良、机智、优雅等良好的教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用班主任工作个性来描述优秀班主任的创造性实践文化
  笔者以为,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班主任工作风格相比,班主任工作个性更适合用来描述优秀班主任的创造性实践文化。提炼班主任工作个性的概念并解读其生成机制,进而引导广大优秀班主任在建构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个性的过程中,生成更独特、更健康、更稳定的创造性实践文化,尤为重要。
  二、班主任工作个性的概念提炼
  基于上述分析,要想提炼班主任工作个性的概念,必须思考其与班主任工作艺术、班主任工作风格的区别和联系。
  (一)三者的不同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班主任讲究工作艺术,就是遵循“优中选优”的价值追求,让班主任工作在当前情境中以“学生最能接受”的审美样态呈现出来。普通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往往不具有稳定性,只在某些时间段、某项实践中、某些环节上体现出来,优秀班主任则能让工作艺术常态化。
  广义理解中的班主任工作风格是班主任的工作主张、工作内容与工作艺术有机结合的体现,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呈现出稳定性的标志。狭义理解中的班主任工作风格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工作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风格,意味着班主任能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方法来完成工作,能让别人对自己的工作行为产生艺术感受。换言之,只要提到某位班主任,身边的同事就知道他善于怎样完成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个性是优秀班主任为了将自己良好的个人教育品质与班主任的岗位价值实现高度融合,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倾向性的总和。
  优秀班主任建构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个性,既是对自己的生命独特性的认定,对实现班主任岗位的独特社会价值的庄严承诺,也是职业幸福所在。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性的建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优秀班主任的工作个性具有极强的独特性,不会轻易被复制。
  (二)三者的联系
  工作艺术、工作风格与工作个性都是基于班主任的实践文化特征来分析、理解班主任的行为的,但概念提出的角度、描述的侧重点不一样。
  班主任工作藝术是基于不同班主任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而提出的,重在描述班主任对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的最优化追求;班主任工作风格是基于别人对优秀班主任的行为的审美感受而提出的,重在描述优秀班主任的行为文化的独特性;班主任工作个性是基于优秀班主任的创造性实践文化而提出的,重在描述优秀班主任的岗位价值是如何实现最大化的。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工作风格与工作个性既是相互独立的三个范畴,也是呈递进关系的三个层次,更是“否定之否定”的一个螺旋上升系统。工作艺术是形成工作风格的基础,工作个性是对工作风格的超越。
  三、班主任工作个性的建构框架
  (一)建构个人教育哲学,形成健康的教育信仰
  充分认识建构个人教育哲学的意义。个人教育哲学是指优秀班主任运用哲学思想、哲学知识与哲学方法,在批判教育理论、反思教育活动、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中形成的系统的、清晰的、一贯的观念系统。拥有个人教育哲学,意味着优秀班主任能主动地思辨自己的教育追求,直至形成健康的教育主张;意味着优秀班主任能形成对教育事物的整体理解,从较高的层面把握教育事物的发展态势;意味着优秀班主任能自觉地具备理论思维,提升实践经验;意味着优秀班主任能自觉地运用辩证法,批判、改造自己的教育实践。
  建构个人教育哲学的实践方向。第一,要有哲学思维的自觉性。优秀班主任要系统地学习、研究中西方经典哲学、教育哲学著作,并注重运用,把哲学理论变成哲学思维方法与能力,以形成哲学批判的自觉性。第二,优秀班主任个人教育哲学的建构内容可从“班主任的教育使命”“班主任的教育目标”“班主任的教育内容”“班主任的教育策略”“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五个方面进行。其中“班主任的教育使命”“班主任的教育目标”是核心,即要回答清楚“班主任的设立价值是什么”“班主任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问题。
  (二)梳理个人教育史,锤炼自己的教育精神
  记录成长大事。优秀班主任按照时间顺序把那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大事记录下来,留下温馨、羞愧、难堪等深刻体验,有助于找到自己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关键人物、关键理论、关键媒介,进而从这些关键事物中分析自己坚持了什么、丢弃了什么。   编制成长年谱。优秀班主任在访谈熟人、自主回忆、梳理日记、翻找信件、查阅档案后,按照时间顺序,可为自己建立一个翔实的成长年谱。编制年谱既是细致的事务完成过程,也是重温过去的精神享受过程。
  撰写教育自传。优秀班主任按照不同的侧重点撰写教育自传,就会梳理出自己的研究、阅读、写作等教育生活史,有助于自己主体意识、超越意识的形成,直至实现自己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
  (三)不断进行自我认识,确定自己的教育原则
  完成多层面的自我认识。优秀班主任个性意识的苏醒与培育,可从三个层面的自我认识开始。第一,找到自我。寻找自我并进行定位。第二,丰富自我。扩展自我与世界、他人的关系,悦纳自己、他人与现实,深化自我的内涵。第三,保持自我。抗拒外界对自我的挤压,保持个性的独立和自由发展。
  在自觉、清醒的状态中做自己。优秀班主任从被动地执行平庸的标准、说别人的话、做别人要求做的事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坚守教育底线,转而以一种自觉的状态来想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实现自己的教育追求,便能找到并遵循自己的教育原则。
  (四)提炼个人教育理论,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
  在叙事研究中生成。优秀班主任会描述、解读自己的典型故事,挖掘、梳理出自己班主任工作行为背后的内隐观念、知识。
  在经验批判中生成。优秀班主任或者是自觉地自省,或者是利用外援力量批判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行为,总结出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不断打磨中使之更具普遍意义。
  在文献分析中生成。作为以实践者为第一角色担当的优秀班主任,也应有强烈的文献意识,并试着做一些文献分析,张扬自己的理论话语权。
  (五)基于良好的自我品质,开发独特的实践内容
  过有主题的教育生活。在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和学期成长规划中,优秀班主任都要有明确的工作实践主题。总结一天的得失、阅读一本专业书籍、选取研究一个问题、撰写一篇论文、规划一次活动,都要围绕自己的实践主题进行。
  形成品牌性班主任工作实践。优秀班主任要基于工作内容、自身实际、学生需求来开发班本课程,创建自己的标志性班主任工作实践,直至形成品牌性班主任工作实践。
  (六)总结出个性化经验体系,运用自己的教育策略
  总结单个的事例经验。优秀班主任要注重总结自己有体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形成一个个典型案例,从中总结出独立存在的事例经验。
  总结“类经验”。事例经验积累到一定数量,案例之间的相关性就会显现出来,要有效地区分、总结同类案例的共性与个性。优秀班主任会总结出应对同一类工作情境的“类经验”。
  形成个人教育经验体系。优秀班主任将丰富的“类经验”重新打磨、归类、整合,逐渐形成个人教育经验体系,于是,自己擅长使用的、可信度高的教育方式、研究方法就總结出来了。
  (七)总结实践性知识,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双路径生成实践性知识。优秀班主任不仅要通过改变行动策略来解决问题,更要通过改变自己的价值观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行动策略与价值观的改变内容,就变成了优秀班主任的实践性知识。
  应激式生成实践性知识。优秀班主任在面对突发的新问题情境时,通常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可用,必须快速地筛选自己的信息库,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地推敲、验证、反思,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形态。
  渐进式生成实践性知识。优秀班主任在面对大型任务、需要每天完成的常规任务时,不断地遭遇新情境,不断地解决新问题,不断地反思,从而不断地修正、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八)记录教育日志,表达自己的成长结果
  把握准记录定位。优秀班主任从事研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做课题、写论文,而是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矫正与完善。因此,优秀班主任记录教育日志是在呈现不同时期的成长结果。
  记录多种日志。如果以日志的记录内容为划分指标,优秀班主任的日志可分为随记性日志、备忘性日志、反思性日志、追踪性日志、专题性日志与解释性日志。优秀班主任要立足实际,记录不同形式的教育日志。
  运用多种策略记录教育日志。优秀班主任既会用固定的、随身带的日志来记录,也会用手机、电脑来记录,还要随时补充、完善、打磨自己的教育日志。
  教育日志的分析重心。在分析教育日志时,优秀班主任要紧紧围绕分析成长质量、提取规律信息、寻找班主任工作个性等重心进行。
其他文献
一个叫常某尧的人,当街暴打自己20年前的初中班主任,以"回报"当年老师对自己的体罚,经过数月的舆论发酵,此事闹得众人尽知。2019年7月10日,洛阳市栾川县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
目的:探究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取中药结合抗生素联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近年来,上蔡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健全体系,
在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背景下,企业的创新行为不仅受行业内企业的影响,而且受到纵向关联的上、下游企业行为的影响。首先梳理纵向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相关文献,然后分析横向一体
编者按: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思政课上得有趣、有效,体现“八个相统一”,实现全方位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应当深入思考、身体力行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此,本刊开设《思政课堂》栏目,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使之成为一线教师践行总书
三、为什么需要学分银行  1.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育是第一民生,更好的教育是更美好生活的最重要标志。  解决这个矛盾,其实学分银行是一个非常好的推进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们目前教育发展中不均衡和不公平的问题。  2.解决当下教育问题的需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国
利用2003-2011年省际制造业面板数据,构建吸收能力指标体系,探讨技术差距门槛对FDI溢出效果的影响。从整体情况看来,全国30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9.8%,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国
CPU是一台电脑的心脏,其性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一台电脑整体性能的高低,所以如何选择CPU这个问题对于购机者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篇就告诉大家应该如何选购现在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