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特双向融合教育探索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g86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我园成为“残健合一、随班就读”试点园,开始了“残健融合教育”的探索和研究。直至目前,我们在秉承融合教育理念、努力形成和谐的全纳氛围、建立特教工作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资源教室、打造融合教育专业团队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工作,以此来推进学前融合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建立。近年来,我们摸索融合教育促进普特幼儿双赢的教育模式,即普通幼儿和特需幼儿之间的互动方式,普通幼儿与特需幼儿互动过程中彼此的发展变化等,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营造全方位的教育支持环境
  1 通过家长说明会赢得普教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通过与普通幼儿家长的深入沟通和幼儿园的积极宣传,打消普通幼儿家长对融合教育的疑问和顾虑,帮助他们理解普特双向融合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特需幼儿入园前,园长、主任、班级教师、特教教师共同为本班级召开家长会,介绍本班情况、新入园特需幼儿情况,向家长们宣传相关特教知识、本园教育理念、特需幼儿来园后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如自闭症幼儿不愿意回应小朋友是由于不会和同伴交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需要小朋友关爱;唐氏幼儿不擅长肌肉运动但非常喜欢小朋友,乐于和普教幼儿做朋友,小朋友要多多帮助他;感统失调的小朋友可能因为自己生理的原因感觉不出自己的手劲大小,无心伤害到小朋友,小朋友要告诉他,他弄疼自己了,要轻一点……并且告知家长,特教幼儿会有跟随的特教教师,会在特教幼儿伤害同伴或需要辅助的第一时间,进行阻止和辅导,也希望热心的幼儿能对他们提供帮助,包括接受特教幼儿参与游戏等。同时让家长明晰:因为每个孩子的特殊性,教师会提前了解特教幼儿,准备应对方法。
  家长会中也会着重向家长宣传普教孩子可能获得的发展,如,通过接触特教幼儿,普教幼儿从小就能意识到身边有各种不一样的同伴,虽然他们可能在生理心理上有障碍,但和大家一样;有接纳的意识,不歧视和无视特需同伴,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提供帮助,同情、关心他们,这为普教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从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等层面打消普通幼儿家长的顾虑,希望家长能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特教幼儿,在家和孩子提前沟通,告诉孩子将会遇上一个什么样的同伴,可能会遇上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要接纳、欢迎新来的小朋友。针对还有顾虑的个别家长,班级教师和特教教师也耐心在会后进行单独沟通,从塑造幼儿正向积极的社会性方面入手,争取家长理解。目前,未有家长在听会和与教师沟通后依旧不希望班里有特教幼儿的个案出现。
  2 制定特需幼儿入园适应指导策略
  针对特需儿童入园时在环境适应、与人沟通、自控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教师研究并制定了多种特需幼儿入园适应指导策略,从作息时间制度、家长陪伴制度、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为其与普通幼儿的融合提供支持。
  较小的特需幼儿可以在家长(或家长请的伴读老师)陪伴下入园适应1~3天,如果有特别不适应的幼儿可以适当延长到5~7天左右;比较大的特需幼儿可以先在特教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一对一适应性学习,等孩子适应了特教教师,再逐步进入普通班级,和班级老师、同伴进行适应。所有特需幼儿都可以先从入园2~3小时简单适应,逐步过渡到在园半天,在园半天并睡午觉,最后适应幼儿园生活,全天参与园里活动。
  在此期间,特教教师会制定相关的入园适应训练,包括:了解班级一日作息常规,尝试进行在园一日自理能力训练,尝试独立进餐,尝试午睡,知道自己的个训时间和小组游戏活动时间,在特教教师的辅助下参与班级一日活动。如果有孩子因生理原因无法参与活动,适时调整为个训。帮助特教幼儿学习如何和同伴相处、说有礼貌的话、用正确方式和同伴打招呼、学习拥抱和原谅等所有特教教师根据评估量表评估后认为特教幼儿需要提升的方面。
  对于普通幼儿,如何和特需幼儿接触并帮助他们适应幼儿园环境?班级教师会提前和班里普通幼儿进行相关经验介绍,激发幼儿对新朋友的期待,在特需幼儿入班时开展“欢迎新朋友”的活动,如认识新朋友,和新朋友打招呼,做礼物送给新朋友,和新朋友一起唱歌,和新朋友一起跳舞,和新朋友说一句话,大家一起做游戏,为特需幼儿营造接纳包容的班级环境。
  3 成立特教教研组及时讨论和解决问题
  幼儿园专门成立了特教教研组,特教教师与班内有特需幼儿的教师都需参加此教研,班中无特需幼儿的教师也可自愿参加,接受特教教育理念。特教教师将自己的特教相关知识理念与老师们进行交流,普教教师将班里特需幼儿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困惑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教研中老师们明确:特需幼儿首先是幼儿,其次才是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有时候,特需幼儿表现出的行为在有经验的普教教师工作中早有经历,甚至不用特教教师给予建议。园领导很重视教师们相关教育教学技法的学习,委派特教教师接受各种特教学习,回来后进行二次培训,帮助更多老师了解特教知识和教育方法。教师们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常规性指导策略,并掌握了相关教育教学技法,全面提升了自身教学水平。
  探索“融合”教育,促普特幼儿共同发展
  通过对小组融合游戏活动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普通幼儿在小组融合游戏活动中不仅能起到示范和帮助特殊幼儿的作用,他们自身的游戏水平、社会交往以及认知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在有特殊幼儿的班集体中,普通儿童也更容易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情绪。为此,基于对不同年龄阶段普通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的考虑,我们探索并实施了普特“融合”教育,以促进普通幼儿在融合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并形成了以下几种具体的策略。
  1 鼓励小班普通幼儿情感上接受特需幼儿
  在有特需幼儿的小班里,注重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普通幼儿在情感上接受特需幼儿的融入,如普教教师在特教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欢迎新同学活动,让普通幼儿在情感和认知等方面建立起对特需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并激励他们能自动自发地在日常活动中主动帮助特需幼儿,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照顾特需幼儿,初步发展起乐于助人、关爱同伴等良好心理品质。例如,特需唐氏幼儿龙龙从小班开始就在普通班级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但由于他进行了心脏手术,所以来园不多,经常在家休养。在龙龙要回班的时候,班级老师和小朋友回忆和龙龙一起玩过什么游戏,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教师没有特别提示龙龙的不同,仅仅是以一个普通同伴好久没来,大家都想念他为引入点。在孩子们的意识中,龙龙就是一个好朋友,和自己没有区别。龙龙来园后,很多孩子都主动抱抱他,表达自己的喜爱。那天龙龙高兴地笑了,很少说话的他也说出了一个“好”字,来向同伴打招呼。也因为此,龙龙只用了三个半天时间就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之后就能每天上整天幼儿园了。   2 引导中班普通幼儿在融合教育中有更多担当
  在有特需幼儿的中班里,除了要引导普通幼儿在情感和认知等方面对特需幼儿的接纳和关怀外,还通过引导普通幼儿与特需幼儿建立好朋友关系、安排普通幼儿轮流充当照顾特需幼儿的值日生、选择能力强的普通幼儿在特教教师指导下参与小组融合游戏等方式,让普通幼儿能在融合教育活动中有更多的担当,更深入地与特需幼儿展开互动,更全面地参与特需教师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观察和体会他人的需要,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形成合理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打下基础。
  例如,泽泽是个发育迟缓幼儿,她性情温顺,但无论是班级集体活动还是特教个训,她都兴致寥寥,思维发散。但她特别喜欢班里的一名女生萱萱,总爱和萱萱手拉手,靠在萱萱身上,萱萱做什么她也做什么,而萱萱也十分喜欢泽泽,像大姐姐一样拉着她做事情。特教老师请萱萱参加了为泽泽进行的小组融合游戏,以游戏小组成员的身份,和泽泽一起在资源教室进行社会性的模仿游戏,做冰淇淋、做饭、上街买菜、切菜……萱萱将自己的社会认知经验带入游戏,影响了泽泽。泽泽由一开始只会单纯敲击玩具,开始模仿萱萱的行为。特教教师趁机提示萱萱告诉泽泽,我们在做什么事情、我们该怎么做。因为没有教师的说教和固定模式的学习,泽泽学得更加自然。萱萱看到泽泽像和老师学习一样和自己学习,自信和成就感油然而生。泽泽的家长也反应,泽泽在家也开始有类似的社会行为模仿游戏了。两个幼儿都从中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3 鼓励大班普通幼儿照顾包括低年龄在内的特需幼儿
  在有特殊幼儿的大班,进一步提高对普通幼儿的成长要求,随机选择普通幼儿参与小组融合活动,在活动中不仅鼓励其照顾特殊幼儿,而且要照顾比自己小的中、小班幼儿。同时,鼓励普通幼儿在活动中模仿教师的角色和言行,主动帮助有需要的特需幼儿和低年龄幼儿,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同情心,为完善和固化大班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奠定基础。
  例如,小组融合活动是所有特需幼儿和其班里2~3名普通幼儿一起参与的,特需幼儿的活动目标主要以语言发展、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为主,普通幼儿的活动目标主要以社会性的发展为主。大班幼儿在全园年龄最大,能力强,泽泽在大班的一年中,她的好朋友萱萱以及班中另一名幼儿大宝,共同参与了小组融合活动。活动中,特教教师请这两名幼儿做小老师,辅助教师开展活动,带领特需幼儿和小班的弟弟妹妹完成特教教师开展的活动。他们在一次次组织活动中,和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交往,在特教教师的提醒下,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并将自己在小组融合活动中习得的社会经验在班级活动和家庭中应用。教师和家长都反映他们更有耐心、更加宽容了。
  探索“以普特融合为主,个别训练为辅”的特教融合模式
  “以普特融合为主,个别训练为辅”的特教融合模式,即将特需幼儿安置在幼儿园普通班内,与普通幼儿一起生活、学习,教师针对其特殊需要,在特定时间对其进行个别训练和补偿教育。
  一方面,将特需幼儿融合教育渗透于幼儿园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突出普通教育中的个别化教育,为特需幼儿创设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每班的特需幼儿,都有一名特教教师陪伴,特教教师不仅跟随特需幼儿全天在班活动、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而且提前为特需幼儿进行测评,在测评、观察的基础上,定期为每个特需幼儿召开幼儿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做好相关记录和分析。特教教师每周在班4天半,周五下午半天是备课和整理观察记录、资料的时间。保证每个有特需幼儿的班级(每个班级最多接纳两名特殊幼儿)有一名特教教师,特教教师在班级中担任辅助主班教师的职责,在主班教师带班过程中,主班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特教教师帮助特需幼儿达成此项要求。在特需幼儿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特教教师需提前帮特需幼儿制定降低难度的活动以便特需幼儿能和班中同伴一同完成任务。另外,特教教师还需要在游戏区、过渡环节、户外游戏等幼儿自由活动时间,指导班中普通幼儿和特需幼儿友好相处。及时和班级教师沟通,了解班级周、每日计划,提前调整好特需幼儿每日活动,将特需幼儿进步和需要与班级教师沟通,保证班级教师对特需幼儿心中有数。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发展需求的特殊儿童,特教教师需要灵活设计并采用相应的教育策略。例如,针对唐氏幼儿,主要采用模仿、个别游戏干预等策略,将他们的兴趣与特定的教育目标结合,在满足其心理需求并达成相应发展目标的同时,增加他们用手势、语言表达自己意愿的行为。针对孤独症幼儿,主要采用社会故事、感觉统合训练、小组游戏治疗等方法,如孤独症幼儿刻板行为多,他们往往养成一种习惯后就很难改掉,所以在一开始就要帮助其建立正确的生活常规。我们将每个常规活动分步骤拍成照片,装订为一本社会故事书,在孩子活动前带领他念一遍,帮助他了解他需要分几步完成活动,每步做什么,在知道自己之后要做什么后,孤独症幼儿焦虑的行为就会减少很多。针对语言障碍的幼儿,主要采用图片游戏、故事、口腔运动操等方法,增加他们口部及舌头的控制能力和灵活性,为他们多创造与同伴、成人等沟通交流的机会和环境,提升他们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我园的学前儿童融合教育已具规模,我们将坚持实践取向,加大对“反融合”教育活动的研究,并继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提升特教教师和普教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科研水平,为普特儿童融合提供更人性化、专业化的成长环境。
其他文献
相传,明朝时,江南无锡东乡有个姓孟的书生,饱读诗书,一心想取得功名。可是,从青年时代起,他进京赶考屡屡受挫,不是相差几分被拒之门外,就是因为没有送礼而落榜,这使他心灰意
分工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范畴。在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对分工与社会矛盾、社会形态及人的发展的关系等
十一长假,我去了期待已久的青岛比如世界,一到目的地,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青岛新业广场的天空乌烟瘴气,好像一点也不欢迎我来。于,是,我满怀好奇地寻找问题的所在。原
作文本上密密麻麻的字,就像一双双充满邪恶的眼睛,钩住了我的大脑,让我的头皮不自觉地感到发麻。唉!先写数学,作文不管了!我的思绪像一堆被大雨泡过三天的泥巴,把大脑全糊住
三角函数的性质是三角函数重要内容,由于近几年对三角变换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这必然会加强对三角函数性质的考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一定不要忽略它的定义域. The nature o
一、主要目标英国新城建设的主要政策目标是建设一个“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平衡和独立自足的新城”。这里的“平衡”有三层含义:①指总人口中要有相当数量的本地就业人员: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计划调节何题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对经济都普遍采用了国家计划
时下,民工包车返乡十分流行。在江苏、浙江、广东等民工输入大省,运输车辆直接进厂运送民工返乡成为春运期间运输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然而,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不具备客
WHO每年都公布狂犬病的全球监测年度报告,为监测、诊断、预防和控制人和动物狂犬病提供信息。该信息非常重要,但此系统尚有以下缺点。●由于几个国家上报迟缓,造成出版延迟(长达18个月
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语文学科,不仅是小学生的学习工具,认识工具,而且是他们的思维工具,表情达意工具。通过近年来对情境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我们慢慢意识到,小学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