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和“1+X”证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电脑与电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课程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核心课程.论述了此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设思路,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及工业机器人的实践操作;然后通过“1+X”证书的考核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更好地培养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他文献
作为电气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性要求较强,然而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试验设备缺失、过程复杂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MATLAB作为一种仿真软件,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中能够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仿真实验”为例,对MATLAB应用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优势和应用过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将MATLAB应用到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对教学质量和实践效率的提升有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产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能够很好地与专业结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合作基地的实践,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实现了一种基于双向LSTM (BiLSTM)的影评情感分析算法.BiLSTM是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针对文本、视频等时序数据分析可有效提取上下文依赖关系.影评分析是文本处理的一个子领域,是典型的时序数据处理问题.BiLSTM采用两个反向的LSTM网络,为模型提供了额外的上下文信息.为防止过拟合,在网络中还采用了Dropout机制.本算法基于Keras平台实现,并且通过实验对比,LSTM、BiLSTM和BiLSTM结合Dropout三种算法中,最后一种效果最好.本算法设计为BiLSTM的广阔应用前景提供了研究
为顺应智能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改变C语言课程沉闷的教学现状,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跨学科特性,以智能机器人为平台、融合课程项目为载体,重构知识、技能框架,使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加贴近学生认知规律,能力的训练过程更加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旨在提升学生对知识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人机交互的能力,也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AIOT)设计了一套垃圾分类方案,平台构架主要包括手机APP应用和下位机两大功能模块,下位机模块主要为用户提供垃圾分类投放处理装置的交互操作,并进行传感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处理,将采集结果通过NBIOT通信模块上传到云平台;手机APP应用端即时与云平台进行通信,为用户对垃圾处理提供控制处理、信息支持、交互操作和监督评价,最终实现垃圾智能的分类与处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信息和数据都得到了快速的传输交换.这些数据和信息在互联网中是以数据包作为传输介质进行传输的.因此,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和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利用网络分析开源库WinPcap和Java类库——Jpcap,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数据包捕获分析平台,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平台的有效性.
视频水印算法是在视频序列中隐藏有意义的水印信息,达到保护版权和内容认证的目的 .首先利用视频帧直方图差分法对视频进行场景划分,并根据视频帧直方图差分统计差异提取出视频序列的关键帧;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小波系数最小失真代价与Hash区块加密相结合的水印嵌入位置选取策略,确定最佳水印嵌入位置;最后,将水印信息嵌入到图像目标位置的DWT-SVD域中.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更好地平衡了水印算法的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
以海量的、异构的、多源的多部门空间数据共享于一个平台为研究背景,基于数据中台和物联网技术,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为基础,构建面向自然资源部调查评价、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的框架体系,在数据储存层(DaaS层)引入物联网获取的实时数据,基于数据中台开展数据治理工作,丰富了自然资源信息化的框架体系.
据统计,中国有6亿近视患者,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首位.初中、高中学生近视率已超过70%,并逐年上升,小学生近视率也接近40%.近视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眼睛使用时间长、眼睛姿势不正确、过度使用智能设备等.如何降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看书时存在的不良习惯,本设计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利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进行测距,利用LCD液晶屏及蜂鸣器进行信息显示、报警提醒.详细介绍了系统总体结构、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设计并通过仿真与实物实现预期效果.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其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并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解决物流问题.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重构了课程内容,设计了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化的实训项目,并结合自建的网络学习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有助于促进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