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千年古镇 邂逅一段烟尘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爱旅行的人,每个古镇独特的故事、千百年的历史,撑着油纸伞行走在烟雨小巷的悠然时光,会不会令你魂牵梦绕?本期小编带你寻访千年古镇,去邂逅那一段烟尘。
  贵州被誉为中国最低调的一个省份,它有很多静美悠远的古村镇,随便哪个都不会让你失望。
  如青岩古镇,明洪武年间,土司为巩固边陲率大军垒青石围城,遗留这个600余年的军事历史文化名镇。悬崖上巨石筑墙,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曾6次攻城不破而败北,赞曰“攻不破的石头城”。古镇地处云黔桂3省交通要塞,古往今来,车水马龙、商贾云集。镇内完好保存明清时期设计精巧、工艺精湛、雕梁画栋、飞角重檐的楼台寺宇,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古驿道青石板冲刷磨砺,光可鉴人。老旧拱桥、石头屋泛着清冷,记录岁月沧桑。唯有院中的花花草草,姹紫嫣红、鲜活温馨。
  再如丙安古镇,赤水河畔,危岩之上,雄踞千年历史。它曾是赤水河最繁荣的水陆码头、川南入黔古道的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有“千年军商古堡”之称。如今洗盡铅华,静谧从容。古镇砌石为门,垒石为墙。木质吊脚楼沿峭壁而建,数百根圆木支撑在岩石上,或悬空、或虚脚、或无底,参差不齐、错落有致。走过清石桥,穿梭在明清风格的小巷,踩着石板路的青苔,路过褪尽油漆的木板墙,探访小镇的油纸伞作坊。专注的手艺人倾尽心力,做着或艳丽或清雅的油纸伞,屋顶吊着的各式各样的“伞模”散发着桐油味道。买一把油纸伞,或能遇见丁香姑娘那般诗意时光。去红一军团纪念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画面讲述温情洋溢的故事。踏古盐道,千年风霜里藏着过去的辉煌。夕阳西下暮色舒缓悠闲,眼之所及,宛如复古发黄的旧照片。
  悠悠漫步在古镇的每一个巷道,细品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的奇妙。
其他文献
内蒙古男子栗刚,是一名“中国好前夫”,当爱妻移情别恋,万箭穿心之后,他选择离婚成全!然而,那颗爱妻之心未曾游离,为保障妻子日后的幸福,他让情敌写下爱的保证书!当他得知前妻遭遇背叛和家暴,当年情敌那份保证书俨然成为一纸空文,这名“中国好前夫”的旧怨新恨一起爆发——好男人的最最痛:爱妻移情身边人  2013年8月18日傍晚,内蒙古赤峰市一家大理石矿副总栗刚从厦门飞回,与他同机而来的,是厦门一家矿山机械
[摘要]教学古诗,既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以串联整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应联系、比较辨析,努力落语文要素,同时紧扣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这样,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古诗教学;串联整合;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个人简介  王君,1972年生,任教于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四川省优秀班级班主任、重庆市红岩好班级班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等称号。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表彰50多项,在各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30多篇。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教育教学报告20多场。先后出版《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王君班主任工作手记》等专著。首倡“青春之语文”
炳始千秋照传人  编者按:2009年10月5日,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本刊编委王炳照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本刊特刊发一组稿件以示悼念。  学海五十二载熠熠发光,事业重如山,稷下沉璧。承绝学于盛世,杏坛传薪火,金声木铎,桃蹊李下,炳烛千秋照后学。  人生七十五年灼灼生辉,名利淡如水,坦荡情怀。却私欲而刚正,逆境见节操,石坚冰清,山高水长,逸香四海享美名。  王炳照先生千古!  炳照常常称我为老师,其实我
[摘 要]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个创新点。四年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要求学生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既是单元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单元习作的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激趣导入、再现生活、理清顺序、从说到写、互动评星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懂得怎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写清楚,使他们获得了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实录;教学评析  [中
“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可以这样理解:以人的发展为学校生存之根本。广州市万松园小学是一所省级学校,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但没有特别出众的优势。作为校长,我和领导班子讨论后决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最能出效益的20%的骨干教师身上,并让这20%的教师带动其余80%的教师的发展。而这20%的骨干教师团队,又必须有一位“带头人”。最终,我们选择了语文科组长麦珏昉老师。麦老师是一位已具
编者按: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正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从各个地区与学校来看,有些地区和学校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工作起来也有明确的方向,而有些地区和学校还主要处于观察、模仿
女,1965年生于兰州,198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95年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现任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兰州大学“三育人—教书育人”奖、“巾帼标兵”称号。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复式教学、学校发展计划以及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负责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一等
看视频、抢红包、刷朋友圈……这些原本是年轻人的专利,可不知从何时起,它们渐渐在老年群体中风靡,将无数老人修炼成了“手机控”。60岁的甘肃省兰州市退休老太李余霞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她总批评女儿程菲不要当“低头族”,可自打程菲教会她玩转智能手机后,她竟也迅速沉迷,变成切切实实的“网瘾老人”。而终日机不离手,带来的后果远比女儿和她所想象的更严重——无暇陪伴空房母亲,买部智能手机能尽孝?  2016年12
单元教材解读  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把握课文美的旋律,体验爱的温馨,鼓动情的风帆,把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一要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和作用。本单元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这一组教材的内容和文体来说,都是写景的散文,是对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三篇写景散文的进一步拓展,又为高年级以《夹竹桃》为代表的主题单元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