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首席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可以这样理解:以人的发展为学校生存之根本。广州市万松园小学是一所省级学校,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但没有特别出众的优势。作为校长,我和领导班子讨论后决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最能出效益的20%的骨干教师身上,并让这20%的教师带动其余80%的教师的发展。而这20%的骨干教师团队,又必须有一位“带头人”。最终,我们选择了语文科组长麦珏昉老师。麦老师是一位已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骨干教师。我计划将她培养成万松园小学的“首席青年教师”。
  根据巴莱多的“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事物中,占重要因素的只是其中的20%。抓住这关键的20%,就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因此,“二八定律”应得到学校管理者的重视。而对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打造强而有力的行政队伍,为师生的发展服务;二是打造一支出色的骨干教师队伍,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后者恰是一所名校需要做好的事情。
  打造“第二次专业发展规划”
  李海林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一位教师专业意义上的成长,应该有两次:第一次是从初职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第二次是从骨干教师成长为卓越型教师。而一位教师要从骨干教师成长为卓越型教师,必须突破第一次发展中的“高原期”。因为一个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高原期”。在此期间,教师的专业发展已达到一定程度,如果在高原期没有得到有效突破,该教师就无法进入第二次专业发展的阶段。为此,学校要培养卓越型教师,必须对处于“高原期”的骨干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有效引领。
  对于“首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决定亲自抓好这项工作。首先,仔细分析麦老师的现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见表1)。
  有了上述分析和规划,我决定在麦老师专业发展“高原期”这个阶段帮助她,使她尽快进入第二次专业发展的阶段。
  有针对性地实现专业提升
  对于处在“高原期”的骨干教师,当其已无法超越自我时,施加外力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因为骨干教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追求进步的步伐会相对减速。有了外力的加入,可以消除骨干教师的职业倦怠,使其进入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
  通过谈话,我了解到麦老师平时在工作上很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总结,但对科研的意义没有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她也意识到,自己需要到更广阔的天地里,打开专业发展的新视域,寻找专业成长的新可能。我在充分尊重她的意见的同时,与她共同探讨,最后达成三点共识:一是学校创造机会让她参加高端培训,二是她要尝试独立承担科研课题,三是她要努力在教学上形成鲜明、持续、稳定的个人风格。
  在学校的支持下,麦老师在2010年至2011年参加了广东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这项培训非常注重理论的提升,即从教育理论、科研方法、教学法三方面,弥补了麦老师的理论短板,提升了她的理论水平。
  另一方面,学校大力支持麦老师申报海珠区“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我们邀请了众多教学专家,在不同方面对麦老师进行指导,使她在不断学习中,明确科研的意义,掌握科研方法,进行科研探索。
  2011年2月至6月,学校批准麦老师远赴教育强省浙江,脱产参加王崧舟名师工作室的进修。在这次进修中,麦老师得到名师的指点,对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其专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
  至此,麦老师的专业成长,已成功跨越“高原期”阶段,进入第二次专业发展阶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卓越型教师。
  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当一名教师成长为卓越型教师时,如何确立其在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中的威信,如何使之成为有影响力的卓越型教师,就成为工作的重点。
  首先,要为其个人专著的形成创造条件。早在麦老师去参加进修之前,我就要求她,无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教学实践之后,都要记录下所思所感,为著书立说积累材料。麦老师在进修期间共写了17万字的日志、教学设计及反思、论文等,最终将这些文字结集,形成了《闲咏以归——麦珏昉访杭之旅》。阅读了这个文稿的专家、同行都表示赞许,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这就为麦老师撰写个人专著奠定了基础,使她坚定了信心。
  其次,要提供多层次的展示平台。对于卓越型教师来说,学校提供的舞台有多大,其能力就有多大的提升。因此,这个发展的平台应是展示其才华的平台,这就对其提出相对较高的专业要求,为其成为“研究型教师”创造客观条件。
  在2011至2012年,我们为麦老师创设和搭建了这样的展示平台(表2)。
  由此,“首席青年教师”的示范效应已经形成,麦老师的研究型教师的形象很好地建立起来,得到众多专家的高度评价,成为广州市特约教研员,在市、区范围内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名师效应也提升了校内其他青年教师共同追求进步的强烈意识。
  青年教师团队化成长
  当“首席青年教师”计划初步取得预想中的成效时,更美好的发展蓝图展现在我们眼前。根据“滚雪球效应”,一旦获得发展的起始优势,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优势就会越来越明显。配合学校的“青年教师资助式发展计划”,我计划运用“滚雪球效应”,让麦老师在青年教师团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见图1)。
  只有通过培养“首席青年教师”,才能最终达到打造一个强大的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只有具备了“首席青年教师”的示范效应和起始优势,再配合传统的专家引领、校本教研等培养人才的方式,才能带动校内青年教师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专业能力突出的万松园青年教师团队。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万松园小学)
  (责任编辑:陈晓玲)
其他文献
语文“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定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那么,语文课堂上如何做才能落实“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根本大计”呢?本文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谈一谈我的思考与探索。  一、锻炼关键词语,体会表达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教学的要求侧重点是推想意思、辨别感情、体会效果。教《姥姥的剪纸》第4、5
[摘 要]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文中,寓言故事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文体门类。如何教好寓言类课文,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关系极大。以《狐假虎威》和《我要的是葫芦》两篇寓言故事为例,分析寓言教学在中心思想、语言描写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并针对指导朗读、课文脉络分析等方面,提出贴近学情和适合课文体裁特点的教法建议,以便通过多种方式优化寓言教学。  [关键词]寓言; 教法设计; 指导朗读;优化  [中
课堂上我正充满激情地指导学生朗读老奶奶写在纸条的“我为你骄傲。”这句话:“孩子们,让我们变无声为有声,想象此时老奶奶的表情,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在场的听课老师也沉醉在小朋友们充满激情的朗读声中。可是,在课堂的一角总有一双异样的眼光在盯着我。一个名叫江镇池的小朋友口中一直在嘀咕着什么,而且坐姿也显得不自然。我心里暗暗祈祷:在这种公开场合中,小江同志千万别添乱。我轻轻走到他跟前摸摸他的头想提醒他,他
[摘 要]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开发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去开发、利用资源。教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感受词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通过拓展李清照的其他诗词作品,引领学生对比阅读,初步感知其语言风格,了解其人生经历,感受宋词语言之精妙,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品词;对比阅读;人生经历;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已集江南之美于一文,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它在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虽残缺不全,但选为课文,则又赋予了它完整性。文章短小精悍,艺术性颇高,无论语言、结构,还是写景手法,都精致之极。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就是学会读写景散文,通过把握景
内蒙古男子栗刚,是一名“中国好前夫”,当爱妻移情别恋,万箭穿心之后,他选择离婚成全!然而,那颗爱妻之心未曾游离,为保障妻子日后的幸福,他让情敌写下爱的保证书!当他得知前妻遭遇背叛和家暴,当年情敌那份保证书俨然成为一纸空文,这名“中国好前夫”的旧怨新恨一起爆发——好男人的最最痛:爱妻移情身边人  2013年8月18日傍晚,内蒙古赤峰市一家大理石矿副总栗刚从厦门飞回,与他同机而来的,是厦门一家矿山机械
[摘要]教学古诗,既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以串联整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应联系、比较辨析,努力落语文要素,同时紧扣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意识。这样,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古诗教学;串联整合;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
个人简介  王君,1972年生,任教于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四川省优秀班级班主任、重庆市红岩好班级班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等称号。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表彰50多项,在各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30多篇。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教育教学报告20多场。先后出版《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王君班主任工作手记》等专著。首倡“青春之语文”
炳始千秋照传人  编者按:2009年10月5日,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本刊编委王炳照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本刊特刊发一组稿件以示悼念。  学海五十二载熠熠发光,事业重如山,稷下沉璧。承绝学于盛世,杏坛传薪火,金声木铎,桃蹊李下,炳烛千秋照后学。  人生七十五年灼灼生辉,名利淡如水,坦荡情怀。却私欲而刚正,逆境见节操,石坚冰清,山高水长,逸香四海享美名。  王炳照先生千古!  炳照常常称我为老师,其实我
[摘 要]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个创新点。四年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要求学生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既是单元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单元习作的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激趣导入、再现生活、理清顺序、从说到写、互动评星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懂得怎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写清楚,使他们获得了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实录;教学评析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