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人机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及展望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771.5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4
  林业调查工作具有强度大、难度高的特点,为进一步摸排林业信息,实现林业数据实时监控目标,加强无人机技术在林业调查中的普及应用意义重大,未来还将伴随森林资源高度数字信息化目标的逐步实现而让相关技术在更多领域有所应用,在现有条件下研究无人机在林业调查中的飞行与使用情况,将有助于取得良好成果。

1无人机调查具备的特点

1.1无人机可适应复杂的环境


  使用无人机实现对户外林场地理信息测绘,既可以满足林业调查需要.又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测绘结果。另外,无人机飞行轨迹具有良好可控性,即根据使用者需求合理设置飞行路线。恶劣天气条件下,因无人机机身具有防水性与防干扰性,可确保无人机的飞行过程趋于稳定,无人机软件系统还具有实时更新性,在地理信息更新频率较快的环境下可选取最佳路径飞行[1]。

1.2无人机可实时处理采集数据


  无人机可对采集数据实时回传处理,与以往线下采集信息相比,信息更新效率显著提升。无人机系统内部相当于一台计算机在实时计算处理数据,不但做到了精准识别地理环境,在测绘地理信息期间也将有效提升无人机自身性能,因拍摄图像成本偏低,可根据使用需要存储海量图片,并将采集结果整理到资源库内方便内业加工数据。

1.3无人机内部可实现数据高精度处理


  无人机确定飞行路线后,可实现内部数据高精度处理,有效提升采集点位坐标与矢量图像匹配性,还可根据需要完善数据采集方案,对已采集数据高精度加密处理,促使内部信息资源库更新的同时,逐渐实现预期数据深度加工与制作目标,并根据数据制作需求得到高精确度采集结果,大幅提升测绘效果。

1.4无人机操作系统简单易学


  近年来,无人机之所以得到普及,不但因为其具有诸多同类产品不曾拥有的优点,还因其已逐渐成为主流测绘方式,无人机用户界面友好、内部镶嵌人工智能处理器,可与云端实时对接信息,相关操作步骤与线下测绘仿生还原度高,对采集测绘经验尚浅的人群而言,使用无人机实现入门过程将有助于了解测绘步骤。

1.5无人机可同时执行多线程任务


  根据使用者需要实现复杂功能时,无人机可同时执行多线程任务。当无人机接收使用者相关请求时,在较快的运算速度下,无人机不但可保障复杂功能的同步实现,而且可确保不同线程的程序运行互不干扰,即使同时处理多个复杂任务,也可胜任计算要求,并达到预期计算目标与效果。

2无人机在林业调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人员对无人机的操作能力有待提升


  由于对无人机使用人员不存在较多限制,只需精通无人机操作步骤即可达到预期采集与数据效果,因此可操控无人机运行人员组成具有复杂特点。在实时操控无人机时,不但要根据需要完成无人机的轨迹控制,而且要确保飞行轨迹与预期路线一致性高,但对部分对无人机使用与操控技术掌握程度不娴熟的人群而言,则可能直接致使无人机损毁或数据采集精确性低,因此在实际测绘时,需保证操作人员技术达到对应要求。

2.2无人机测绘调查应用技术尚不成熟


  无人机测绘与调查应用技术虽在近午来得到飞速发展,但部分厂商生产的无人机暂达不到测绘对应标准,未来还需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利用技术手段完成无人机升级,使之与无人机飞行技术高度匹配。林场方面应建立对应专业测绘队伍,确保在飞行测绘技术得到升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采集质量。

2.3无人机设备昂贵,飞行中途易受管控


  无人机小巧轻便,但需注意的是设备造价普遍偏高,且设备线下售后网点提供服务较为有限,各地对无人机飞行使用规定不尽相同,若不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则需接受对应处罚。目前,利用无人机进行作业成本较高昂,若设备在运行期间突然坠毁则可能与操控者失去联系,因此应严格按照无人机使用规范与当地管控条例飞行无人机,以确保无人机飞行中途不受干扰[2]。

2.4无人机轨迹路径对实际调查结果影响较大


  无人机飞行路径与轨迹一般由操控方精密规划,若运动轨迹并非最小路径,不但影响调查效率,还可能对调查结果产生一定干扰。因此,在使用无人机规划路径时,要确保路径具有合理性与最优性,应根据无人机外业得出结果测绘对应区域图像,若无人机运动轨迹不受控制,则最终测绘结果将无法有效反映真实区域地理信息。

3无人机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

3.1有效预防森林火灾


  因林场内监控布局密度不如城市道路,受地区气候条件影响发生森林火灾风险等级较高,易被破坏。无人机具备灵敏性,在预防森林火灾时加以应用可对明显火区追踪与监控,无人机内部传感器具备烟感特性,当测绘区域内有明显浓烟时,可将预警信息实时上传,有助于降低林区的经济财产损失。

3.2科学防治林业病虫害


  病蟲害严重影响植物生长,采取必要干预途径将有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与其他成本较高的防治技术相比,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捕获最新影像后,可通过实时监控方法对可疑区域多次拍摄图像,分析对应植物受损情况,也可使用无人机喷洒设备,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无人机系统内部可精准识别具体植物名称,可实现无人自动化处理。

3.3多种技术结合调查林业资源


  因林场区域内存在多种植物,若进行线下形式调查,不但费时费力,往往还因人工作业成本偏高,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致使相关研究数据不易有效更新。自然界植物生长规律具备研究特点,使用无人机飞行,对采集区域拍照取样,有助于得到具有说服力的采集结果,可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确保林业调查中的人身安全。

3.4调查生态湿地地理资源

  湿地是我国少有的一种地形,保护湿地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有力举措。随着无人机算法不断优化,其可将某地区植被与占地面积比例进行精准计算,利用遥感测绘技术实现预期复杂功能,跨区域生成对应图像的同时,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分辨率较高的优势,测绘较精准的数据,并可在无需人为干预前提下,生成个性化湿地资源保护方案[3]。

3.5采集复杂地形地理信息


  近年来,无人机的应用范围日益提升,选配功能各异的传感器可有效提升采集结果与预期研究内容的吻合度。以往在采集不规则地形地理信息时,因不易建立空间坐标,测绘误差在所难免,而目前在无人机相关摄影技术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可根据使用者需要提供不同功能,提升采集精度与质量。

4未来无人机在林业调查中的展望

4.1采集精度进一步提升


  未來随着无人机设备分辨率的提升,采集精度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与优化,不但标志着无人机拍摄技术的逐渐成熟,对测绘领域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梳理地理信息资源库时发现,若对应图像分辨率越高,则拍摄效果越清晰,可使外业采集量显著减少,降低不必要的人工采集成本,达到预期采集效果。

4.2数据处理软件算法得到深度优化


  在使用地理信息软件实现图像与地理坐标匹配过程中,软件对应的内业数据处理能力将决定外业采集结果能否被清晰呈现,在无人机固件不断升级优化的同时,数据处理软件的算法也将日趋成熟,还可利用相关几何与物理学知识,不断优化内部图形计算模型,用近似思想优化相关算法,进而让数据呈现效果更理想,有助于科学评估地区林业自然资源。

4.3设备兼容性有所提高


  在无人机支持功能不断拓展的同时,为应对不同场景采集需求,搭载不同传感器的采集设备将先后横空出世,既标志着设备兼容性的不断提升,又可让航拍技术凸显成熟特点。在采集技术成熟的背景下,对外业与内业测绘结果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升,进而在趋于成熟的图像处理体系模式下,未来还将继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设备兼容性[5]。

4.4对复杂地形的矢量坐标绘图更便利


  着相关地形不在无人机内部支持的测绘场景内,测绘难度将可想而知,为此建立复杂地形的矢量坐标,将会让绘图便捷性得到显著提升。此方法类似于将不规则图像近似看作规则化图形,在图像预处理阶段即可通过图形畸变校正方法建立复杂模型与对应坐标,不但方便内业者测绘地理信息,而且可使地理坐标拾取过程更容易。

4.5有效降低测绘误差


  对林区地理信息的测绘在内业与外业相互配合的环境下完成,虽然人工外业采集成本得到了显著降低,但因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步骤复杂,存在机器或人为误差生成率,若测绘结果存在较明显误差,还将严重影响最终测绘结果。随着无人机自身拍摄测绘错误率的降低,采集误差将逐渐可控,并使图像传输时间逐渐压缩,提升采集体验。

5结语


  无人机在林业地理信息测绘领域多有应用,伴随技术升级与测绘精度提升,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充,在多重功能传感器加持下,无人机测绘效果将得到有效保证,今后还需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测得准确采集结果。
  参考文献:
  [1]隆珑.森林资源调查中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应用探讨lJ].低碳世界,2018( 05):378-379.
  [2]张权,黄世贵,侍昊.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概述[J].陕西抹业科技,2017( 06):84-89.
  [3]李永河.无人机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 06):113.
  [4]高明.浅谈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20(04):215.
  [5]韦朝梨.浅谈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2019( 06):161.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326.27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9  广西在桉树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培育出的优质桉树树苗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优势,已成为桉树人工林种植的主要品种。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高桉树人工林种植的水平,提高种植产量,需要严格科学规划种植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1  开展林业建设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林业发展过程中,有害生物包括某些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等,其能对林业的生态效益还有经济效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林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无公害防治技术来讲,其能在保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71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林下经济可分为狭义的林下经济和广义的林下经济,狭义的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开展林下种植和养殖的复合生产经营活动;广义的林下经济是指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及景观资源,开展林下种植、养殖、初级加工和林下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59  国有林场或者集体林场通过开展场外租地造林的方式,能够扩大自身的营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储备,也可以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到造林工作中,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场外租地造林涉及的主体较多,在发展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有效解决。1场外租地造林概述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731宾阳县林业基本概况  广西宾阳县辖宾州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新桥镇、新圩镇、邹圩镇、大桥镇、武陵镇、中华镇、古辣镇、露圩镇、王灵镇、和吉镇、洋桥镇和陈平镇16个镇,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成果显示,全县土地总面积229 916.4 hm2,其中林地面积94 7
中图分类号:S75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71  森林具有多功能效益,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提供各种林副产品,促进经济发展。要想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必须重视加强造林、育林技术研究力度,渗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拓宽多功能森林栽培思路,全面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满足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性要求。1提高造林技术1.1科学种
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2  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们对林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关注度日渐增长,森林为人们带来良好效益的同时,发挥了重要生态价值。林业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如植树造林、护林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全面发展,可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
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8  國有林场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管理质量及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相关资源的合理应用,还会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国有林场的发展情况一直都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国有林场目前的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林场的效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57  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使得我国的农村土地改革进入了新的转折时期,让我国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时至今日,这种土地经营模式已不能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56  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水平将对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逐渐加剧,社会对林业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生态效益层面,通过林业建设助力生态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