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季度,全国完成购置土地面积7922.1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9.7%,同比去年增幅上升38.3个百分点,高于商品房施工面积涨幅的2.2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3.8个百分点。商品房完成施工面积158622.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5%。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2451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3%。商品房竣工面积7855.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高于新开工面积增幅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积6397.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4%。
2008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8316.94亿元,同比增长25.9%,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87.75亿元,同比增长32.3%,增幅上升5.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16.48亿元,同比增长34.7%,高于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4.3个百分点。2007年中央针对金融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已经为2008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宅市场的发展,确定了明确的政策取向。这一切,一定会在2008年的楼市显效。
一、房地产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08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8316.94亿元,同比增长25.9%,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687.75亿元,同比增长32.3%,增幅上升5.4个百分点。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增幅分别为28.1%、43.0%、40.9%,中、西部地区增幅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增幅较大,其中11个省市的增幅超过50%。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占70.7%,其中,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占2.6%。东、中、西部地区商品住宅开发完成投资额分别为1985.43亿元、614.69亿元和485.1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0%、42.4%、45.7%,其中,东部地区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增幅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商品住宅完成投资额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3.1个百分点。2008年1季度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4.7%,高于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4.3个百分点。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增长36.7%,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经济适用住房投资有所下降。
(二)资金情况
2008年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9225.55亿元,同比增长29.5%。
(三)土地购置及土地完成开发情况
土地购置面积。2008年1~3月,全国完成购置土地面积7922.1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9.7%,同比去年增幅上升38.3个百分点,高于商品房施工面积涨幅的2.2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3.8个百分点。
土地开发面积。2008年1~3月,全国土地开发面积5889.5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1.0%,同比去年增幅上升10.6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商品房施工面积14.9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16.5个百分点。
(四)建设情况
2008年1~3月,商品房施工面积158622.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5%,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2451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3%。 2008年1~3月,商品房竣工面积7855.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高于新开工面积增幅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积6397.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4%,吉林、海南、新疆的办公楼竣工面积缺失,青海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缺失,西藏所有的竣工面积数据均缺失。
(五)销售情况
商品房销售情况。2008年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449.5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有7个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相比增幅超过30%。与竣工面积相比,商品房销售面积大于同期竣工面积2593.71万平方米。全国有6个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小于竣工面积,有9个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其中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失。2008年1~3月,商品房销售额4110.53亿元,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商品住宅销售情况。2008年1~3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9500.55万平方米,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0.3%,大于同期竣工面积3102.99万平方米。有6个地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与去年相比增长超过40%。2008年1季度,有5个地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小于同期竣工面积,有8个地区的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商品住宅销售额为3533.61亿元,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5.2%。
销售价格情况。2008年1~3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3933.69元/平方米,同比提高2.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了10.3个百分点。有26个地区商品房销售价格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有3个地区商品房销售价格增幅超过30%。有4个地区的商品房价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山西、辽宁、山东和广东,下降幅度分别为8.0%、4.4%、4.0%和1.6%。西藏自治区的商品房销售情况数据缺失。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719.37元/平方米,同比提高5.5%,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9.5个百分点。有28个地区商品房销售价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5个地方商品房销售价格增幅超过30%。只有两个地区的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分别是辽宁和山东,下降幅度分别为5.6%和2.1%。西藏自治区商品住宅销售情况数据缺失。
二、住房市场价格形势分析
今年1季度,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房价总体涨幅明显趋缓,住房成交量持续下降,住房市场呈现一定的观望氛围。
(一)住房市场价格形势
房价涨幅总体趋缓。今年1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8%,1~3月环比涨幅分别为0.3%、0.2%和0.3%,明显低于去年月均1.0%的涨幅,今年3月份有13个城市为负增长。二手住房价格运行态势与新建住房价格运行态势基本一致。分地区看,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主要城市新建住房今年以来一直呈负增长,个别楼盘比其最高销售下降较多;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房价基本稳定,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环渤海主要城市小幅上升,但涨势趋缓。乌鲁木齐、银川等西北主要城市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涨幅。
住房成交量持续下降。1季度全国商品住房竣工面积639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7.4%;销售面积9500万平方米,同比降低0.3%,虽然商品住房销售面积仍然大于竣工面积,但销售面积已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未来住房供求矛盾会有所缓解。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今年1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4687亿元,同比增长32.3%,比去年同期涨幅高15.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投资总额分别为3316亿元和120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34.7%和36.7%。
房地产开发交易成本持续攀升。一是土地交易价格明显上升。随着征地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等措施的逐步深入,土地资源价值显著提升。2007年1~4季度,居住用地交易价格涨幅分别为8.9%、16.2%、17.4%和11.2%。2008 年1季度,居住用地交易价格上涨21.7%,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涨幅和住房价格上涨幅度。二是住房开发建设和交易成本增加进一步推高房价。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逐步上升,强制型住房节能环保标准的实施,拆迁费用的提高,建材价格的上涨,导致住房开发成本持续上升,对房价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产生明显影响。
(二)对住房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及建议
从当前宏观经济情况看,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有一定拉动;钢材、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也会推动住房价格特别是中小城市住房价格的上升;近期股票市场深幅调整,大量资金逃离股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部分生产流通环节也会退出部分资金,在投资渠道狭窄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些资金很可能选择再次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不是存入银行,从而拉动房价继续走高;居民在等待观望后也会逐步选择进入住房市场。我们认为,部分城市经过一段时期调整后住房交易将会有所回升,二季度房价上涨压力加大,全国房价整体将保持温和上涨趋势。当前,要密切关注住房市场发展情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和预判,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着力稳定住房价格,防止出现过快上涨趋势。
1.要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按照《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逐步扩大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严格上市交易管理。
2.要调整居住用地供应结构。在严控土地管理的同时,要调整用地供应节奏,调整用地比例,加大居住用地供应规模,盘活存量土地,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土地供应规模,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同时要合理引导住房需求。严格控制第二套住房的信贷政策,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3.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要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和政策租赁性住房租赁价格管理,使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与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切实体现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要明确对限房价、限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按照低于周边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合理确定最高销售价格。同时,要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制止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合理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
三、展望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格局
过去的一年,国内投资过热、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已经彰显无疑。房地产投资过热,全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成为普遍的现象。随着中央政府一系列更加紧缩的金融调控措施的出台及各项政策的严厉执行,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更为直接明显,房价这匹“脱缰之马”有望在2008年被逐渐驯服。但是,中国整体高速向上的经济增长是毋庸置疑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区域及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所产生的发展周期日益显著。2008年,中国地产格局将呈现以下五大变化特征:
(一)政策格局:从治标转向治本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三大主要矛盾:社会性保障住房和市场化住房的矛盾、供不应求的矛盾、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矛盾。近期国家调控政策已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解决表面的问题转向解决三大内部矛盾。2008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和效果,将集中体现于各地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度。
扩大公房:2007年国家政府加大对社会性保障住房的投入和监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国家对住房保障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保障政策的出台力度可以说前所未有,表明政府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但如何保证在地方层面上的有效实施,地方政策细则和具体措施将是关键。
打击囤地:为打击开发商捂地囤地行为,有效地调控房地产市场,2007年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已被明确。2007年12月,中央政府为加强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又出台了我国土地储备的第一部法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意味着政府将可能采取更有效的土地供应机制,保证有效的市场调控。
紧缩货币: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2008年中央政府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确定。信贷紧缩的政策,将使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和土地压力,中小企业的危机更加严峻,房地产行业资源将加速向实力的品牌企业集中。同时,依赖银行信贷而衍生的部分投资需求,在限制“第二套房贷”的严格执行之下,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城市格局:二、三线城市崛起
重点区域:国家战略规划直接影响中国重点城市的发展方向。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天津滨海新区被批准为国家战略规划区域,天津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2007年,重庆、成都、武汉、长沙又相继被批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必将迎来这些区域城市化的加速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周边城市:2007年,一线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随着区域性战略合作的加强,正在带动周边二、三线城市迅速崛起,这-势头在2008年将继续增强。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环渤海经济圈的酝酿、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一系列区域战略相继出台,未来区域间、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协同效应的需求将日益增强,合作更为广泛。区域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将使区域竞争力和活力突飞猛进。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作为区域内最重要的一线城市,其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将更凸现,进而促进周边二、三线城市将迎来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
(三)行业格局:资本主导时代来临
2008年随着土地机制的规范、货币政策的紧缩都迫使国内房地产企业在资金困局中寻求新的突破,中国房地产行业也正在酝酿着一场变革,房地产行业资本主导时代已经来临。在寻求资金渠道多元化的运作过程中,一些主流房地产商开始重视融资环节,将它从原有的运作环节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房地产商能否抓住机遇适应变革,将是未来他们在行业内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弱肉强食的时期,行业的重整和洗牌迫在眉睫,企业跨区域战略布局和发展亦将提速。2007年,由于上市渠道的开放,房地产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融资进程如火如荼。未上市的公司谋求登陆或借壳上市;已上市的公司则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和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2007年资本市场所获得融资的大部分已用于全国范围的跑马圈地的竞赛之中,楼市和股市的互动效应已逐步形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圈地、再融资、再圈地的运营模式也已崭露头角,并将在2008年愈演愈烈。
(四)市场格局:居住郊区化、商务集约化
2007年国家政府加大了对社会性保障住房的投入力度,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社会性保障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将大幅增加。由于土地价值的决定,大型的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大众住宅的分布将集中在城市边缘,从而加速了城市居住郊区化的进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及国家“将90平米以下中小套型作为主流产品”战略的实施,促使房地产开发的生产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产业化、集约化、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是必然方向。随着郊区大型住宅社区的建设,人口的大量导入,对配套商业的需求将高速增长,将带动社区商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万科、泰达等房地产开发商已着手开展社区商铺开发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社区商铺将成为商业地产开发的重点。而二、三线城市由于本地消费水平的制约,大型购物中心项目的建设开始出现过剩,前景堪忧。但二、三线城市的商务活动随着地方经济活力的增强已开始日益活跃,中心区甲级写字楼市场需求开始初显,但发展仍处于滞后阶段。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写字楼销售价格低于住宅市场。随着经济发展的驱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未来如天津、重庆、武汉、长沙、沈阳等一大批二、三线城市,将迎来写字楼市场的飞速发展阶段。
(五)投资格局:中外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目前,人民币正步入中长期的升值轨道,这将更加坚定海外基金投资中国楼市的信心和力度。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外”政策,但鉴于美国经济的疲软、人民币升值的诱惑以及海外基金的全球战略部署的重新定位,大型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的投资步伐将会继续加速。 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而言,由于投资渠道缺乏,房地产无疑仍将是投资的主要产品,且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证券化的步伐将加快,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如房地产基金、房地产信托亦是势在必行。由于一线城市投资门槛的提高,以及对外资的限制措施日益严格,投资者纷纷将视线转向快速发展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成熟度较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的二、三线城市、及环渤海、中西部、东北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青睐。
2008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8316.94亿元,同比增长25.9%,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687.75亿元,同比增长32.3%,增幅上升5.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316.48亿元,同比增长34.7%,高于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4.3个百分点。2007年中央针对金融以及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已经为2008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住宅市场的发展,确定了明确的政策取向。这一切,一定会在2008年的楼市显效。
一、房地产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
2008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8316.94亿元,同比增长25.9%,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687.75亿元,同比增长32.3%,增幅上升5.4个百分点。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增幅分别为28.1%、43.0%、40.9%,中、西部地区增幅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增幅较大,其中11个省市的增幅超过50%。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占70.7%,其中,经济适用房开发投资占2.6%。东、中、西部地区商品住宅开发完成投资额分别为1985.43亿元、614.69亿元和485.1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7.0%、42.4%、45.7%,其中,东部地区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增幅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商品住宅完成投资额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3.1个百分点。2008年1季度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4.7%,高于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4.3个百分点。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增长36.7%,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经济适用住房投资有所下降。

(二)资金情况
2008年1~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9225.55亿元,同比增长29.5%。
(三)土地购置及土地完成开发情况
土地购置面积。2008年1~3月,全国完成购置土地面积7922.14万平方米,同比上升29.7%,同比去年增幅上升38.3个百分点,高于商品房施工面积涨幅的2.2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3.8个百分点。
土地开发面积。2008年1~3月,全国土地开发面积5889.57万平方米,同比上升11.0%,同比去年增幅上升10.6个百分点,增幅低于商品房施工面积14.9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16.5个百分点。
(四)建设情况
2008年1~3月,商品房施工面积158622.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5%,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2451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3%。 2008年1~3月,商品房竣工面积7855.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高于新开工面积增幅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积6397.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4%,吉林、海南、新疆的办公楼竣工面积缺失,青海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缺失,西藏所有的竣工面积数据均缺失。
(五)销售情况
商品房销售情况。2008年1~3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449.5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有7个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相比增幅超过30%。与竣工面积相比,商品房销售面积大于同期竣工面积2593.71万平方米。全国有6个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小于竣工面积,有9个地区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其中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失。2008年1~3月,商品房销售额4110.53亿元,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商品住宅销售情况。2008年1~3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9500.55万平方米,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0.3%,大于同期竣工面积3102.99万平方米。有6个地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与去年相比增长超过40%。2008年1季度,有5个地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小于同期竣工面积,有8个地区的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商品住宅销售额为3533.61亿元,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5.2%。
销售价格情况。2008年1~3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3933.69元/平方米,同比提高2.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了10.3个百分点。有26个地区商品房销售价格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有3个地区商品房销售价格增幅超过30%。有4个地区的商品房价格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山西、辽宁、山东和广东,下降幅度分别为8.0%、4.4%、4.0%和1.6%。西藏自治区的商品房销售情况数据缺失。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3719.37元/平方米,同比提高5.5%,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9.5个百分点。有28个地区商品房销售价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5个地方商品房销售价格增幅超过30%。只有两个地区的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分别是辽宁和山东,下降幅度分别为5.6%和2.1%。西藏自治区商品住宅销售情况数据缺失。
二、住房市场价格形势分析
今年1季度,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逐步落实,房价总体涨幅明显趋缓,住房成交量持续下降,住房市场呈现一定的观望氛围。
(一)住房市场价格形势
房价涨幅总体趋缓。今年1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8%,1~3月环比涨幅分别为0.3%、0.2%和0.3%,明显低于去年月均1.0%的涨幅,今年3月份有13个城市为负增长。二手住房价格运行态势与新建住房价格运行态势基本一致。分地区看,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主要城市新建住房今年以来一直呈负增长,个别楼盘比其最高销售下降较多;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房价基本稳定,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环渤海主要城市小幅上升,但涨势趋缓。乌鲁木齐、银川等西北主要城市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涨幅。
住房成交量持续下降。1季度全国商品住房竣工面积639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7.4%;销售面积9500万平方米,同比降低0.3%,虽然商品住房销售面积仍然大于竣工面积,但销售面积已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未来住房供求矛盾会有所缓解。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今年1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4687亿元,同比增长32.3%,比去年同期涨幅高15.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投资总额分别为3316亿元和120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34.7%和36.7%。
房地产开发交易成本持续攀升。一是土地交易价格明显上升。随着征地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严格土地管理等措施的逐步深入,土地资源价值显著提升。2007年1~4季度,居住用地交易价格涨幅分别为8.9%、16.2%、17.4%和11.2%。2008 年1季度,居住用地交易价格上涨21.7%,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涨幅和住房价格上涨幅度。二是住房开发建设和交易成本增加进一步推高房价。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逐步上升,强制型住房节能环保标准的实施,拆迁费用的提高,建材价格的上涨,导致住房开发成本持续上升,对房价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产生明显影响。
(二)对住房市场价格走势的判断及建议
从当前宏观经济情况看,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对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有一定拉动;钢材、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也会推动住房价格特别是中小城市住房价格的上升;近期股票市场深幅调整,大量资金逃离股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部分生产流通环节也会退出部分资金,在投资渠道狭窄和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这些资金很可能选择再次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不是存入银行,从而拉动房价继续走高;居民在等待观望后也会逐步选择进入住房市场。我们认为,部分城市经过一段时期调整后住房交易将会有所回升,二季度房价上涨压力加大,全国房价整体将保持温和上涨趋势。当前,要密切关注住房市场发展情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和预判,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着力稳定住房价格,防止出现过快上涨趋势。
1.要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按照《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逐步扩大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保障标准,切实落实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多渠道增加廉租住房房源。要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严格上市交易管理。

2.要调整居住用地供应结构。在严控土地管理的同时,要调整用地供应节奏,调整用地比例,加大居住用地供应规模,盘活存量土地,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土地供应规模,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同时要合理引导住房需求。严格控制第二套住房的信贷政策,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
3.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要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和政策租赁性住房租赁价格管理,使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与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切实体现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要明确对限房价、限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按照低于周边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的一定比例,合理确定最高销售价格。同时,要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制止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合理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
三、展望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新格局
过去的一年,国内投资过热、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已经彰显无疑。房地产投资过热,全国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成为普遍的现象。随着中央政府一系列更加紧缩的金融调控措施的出台及各项政策的严厉执行,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更为直接明显,房价这匹“脱缰之马”有望在2008年被逐渐驯服。但是,中国整体高速向上的经济增长是毋庸置疑的,房地产市场由于区域及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所产生的发展周期日益显著。2008年,中国地产格局将呈现以下五大变化特征:
(一)政策格局:从治标转向治本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三大主要矛盾:社会性保障住房和市场化住房的矛盾、供不应求的矛盾、资金流动性过剩的矛盾。近期国家调控政策已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解决表面的问题转向解决三大内部矛盾。2008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键和效果,将集中体现于各地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度。
扩大公房:2007年国家政府加大对社会性保障住房的投入和监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国家对住房保障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保障政策的出台力度可以说前所未有,表明政府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但如何保证在地方层面上的有效实施,地方政策细则和具体措施将是关键。
打击囤地:为打击开发商捂地囤地行为,有效地调控房地产市场,2007年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已被明确。2007年12月,中央政府为加强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又出台了我国土地储备的第一部法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意味着政府将可能采取更有效的土地供应机制,保证有效的市场调控。
紧缩货币: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过热风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2008年中央政府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已经确定。信贷紧缩的政策,将使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和土地压力,中小企业的危机更加严峻,房地产行业资源将加速向实力的品牌企业集中。同时,依赖银行信贷而衍生的部分投资需求,在限制“第二套房贷”的严格执行之下,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城市格局:二、三线城市崛起
重点区域:国家战略规划直接影响中国重点城市的发展方向。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天津滨海新区被批准为国家战略规划区域,天津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2007年,重庆、成都、武汉、长沙又相继被批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必将迎来这些区域城市化的加速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周边城市:2007年,一线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随着区域性战略合作的加强,正在带动周边二、三线城市迅速崛起,这-势头在2008年将继续增强。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环渤海经济圈的酝酿、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一系列区域战略相继出台,未来区域间、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协同效应的需求将日益增强,合作更为广泛。区域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产业布局的协调发展,将使区域竞争力和活力突飞猛进。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作为区域内最重要的一线城市,其对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将更凸现,进而促进周边二、三线城市将迎来经济发展和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代。
(三)行业格局:资本主导时代来临
2008年随着土地机制的规范、货币政策的紧缩都迫使国内房地产企业在资金困局中寻求新的突破,中国房地产行业也正在酝酿着一场变革,房地产行业资本主导时代已经来临。在寻求资金渠道多元化的运作过程中,一些主流房地产商开始重视融资环节,将它从原有的运作环节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房地产商能否抓住机遇适应变革,将是未来他们在行业内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弱肉强食的时期,行业的重整和洗牌迫在眉睫,企业跨区域战略布局和发展亦将提速。2007年,由于上市渠道的开放,房地产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融资进程如火如荼。未上市的公司谋求登陆或借壳上市;已上市的公司则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和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2007年资本市场所获得融资的大部分已用于全国范围的跑马圈地的竞赛之中,楼市和股市的互动效应已逐步形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圈地、再融资、再圈地的运营模式也已崭露头角,并将在2008年愈演愈烈。
(四)市场格局:居住郊区化、商务集约化
2007年国家政府加大了对社会性保障住房的投入力度,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社会性保障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将大幅增加。由于土地价值的决定,大型的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大众住宅的分布将集中在城市边缘,从而加速了城市居住郊区化的进程。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及国家“将90平米以下中小套型作为主流产品”战略的实施,促使房地产开发的生产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产业化、集约化、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是必然方向。随着郊区大型住宅社区的建设,人口的大量导入,对配套商业的需求将高速增长,将带动社区商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万科、泰达等房地产开发商已着手开展社区商铺开发模式的研究和探索,社区商铺将成为商业地产开发的重点。而二、三线城市由于本地消费水平的制约,大型购物中心项目的建设开始出现过剩,前景堪忧。但二、三线城市的商务活动随着地方经济活力的增强已开始日益活跃,中心区甲级写字楼市场需求开始初显,但发展仍处于滞后阶段。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写字楼销售价格低于住宅市场。随着经济发展的驱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未来如天津、重庆、武汉、长沙、沈阳等一大批二、三线城市,将迎来写字楼市场的飞速发展阶段。
(五)投资格局:中外投资热情持续高涨
目前,人民币正步入中长期的升值轨道,这将更加坚定海外基金投资中国楼市的信心和力度。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限外”政策,但鉴于美国经济的疲软、人民币升值的诱惑以及海外基金的全球战略部署的重新定位,大型外资机构进入中国的投资步伐将会继续加速。 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而言,由于投资渠道缺乏,房地产无疑仍将是投资的主要产品,且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证券化的步伐将加快,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如房地产基金、房地产信托亦是势在必行。由于一线城市投资门槛的提高,以及对外资的限制措施日益严格,投资者纷纷将视线转向快速发展的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成熟度较高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内的二、三线城市、及环渤海、中西部、东北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