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的IMA(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MYO(肌红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展开具体分析。方法:从我院2018年2月 2019年3月期间妇科诊室中收治的患者中定向拣选118例经腹部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按照治疗性质随机分组,对照组59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剔除肌瘤,研究组59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剔除肌瘤。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疗效。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以及肌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鏡子官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同时能改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传统开腹手术;血清指标;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058-01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疾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是一种预后效果较好的良性肿瘤,能够通过手术的形式进行剔除,但该疾病具有复发性[1],高发于30岁以上45岁左右的女性群体。资料证明肌瘤恶性病变的概率相对较低,目前为止肌瘤恶性病变的概率保持在0.7%左右。尽管如此罹患该疾病后仍需要提高警惕,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为证明腹腔镜手术提出子宫肌瘤的疗效,本文结合近13个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18例经腹部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展开研究,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l.l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妇科诊室中收治的患者中定向拣选118例经腹部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按照治疗性质随机分组,对照组59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剔除肌瘤,研究组59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剔除肌瘤。对照组59例:年龄( 48-56)岁,平均(52-3±3.1)岁,平均病程(n8±0.3)年。研究组59例:年龄( 45 -59)岁,平均(52.1±3.5)岁,平均病程(0.7±O-4)年,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肌瘤恶性病变、有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患者。纳入标准:依从性较好、官腔镜检查后肌瘤良性、未合并全身脏器衰竭症状、凝血功能较好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全面检查,排除肌瘤恶性病变的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2],打开腹腔后直视子宫,观察病灶位置,使用有齿抓钳提起肌瘤组织并使用电凝刀切除。肌瘤切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检查手术器械,关闭腹腔。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调整体位并给予全麻,体位以“截石位”为主,要求臀部高于头部30°,以肚脐作为中心寻找手术切口,切口取“麦氏点”并在耻骨上方约2公分处做切口,切口定位后使用气腹针做Troca穿刺,以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人工气腹建立的主要气体。调整腹压,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由切口注入生理盐水,回抽后见生理盐水液体证明气腹建立成功。使用扩阴器,扩张阴道,充分冲洗并消毒后使用宫颈探条宫颈状态以及子宫深度进行查验。在腹腔镜下观察子宫状态,检查肌瘤数量以及生长位置,明确肌瘤类型后使用电凝刀诸葛切除病灶。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后对IMA(血修饰清蛋白)、MYO(肌红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血清水平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数据输入“SPSS24.0”统计学软件中,“n”为病患例数,[n(%)]代表计数资料,结果用“x2’检验,“x s”代表计量资料,结果用“t”检验,p<0.05。
2 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以及肌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如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疾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同时能够对女性群体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威胁,子宫肌瘤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3],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是肌壁间子宫肌瘤,与其他两种肌瘤类型相比,肌瘤个数相对较多。子宫肌瘤的构成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已经发现的高危因素中肥胖、吸烟、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群体罹患子宫肌瘤的概率相比于其他人群要高。子宫肌瘤的患者经血请检查后能够发现缺血修饰清蛋白、肌红蛋白水平有所降低,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具有必要性。以往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集中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同样受到肌瘤生长位置以及类型和数量的差异性影响,开腹手术实施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时间长等弊端逐渐显现,鉴于此,微创技术进驻医疗领域,利用腔镜观察病灶,最大程度的实现手术过程的透明化。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与常规的手术相比具有较多的优势,主要优势在于切口小、视野广阔、手术时间较短、组织损伤性小、出血量低等。为证明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的疗效,本文结合我院近13个月中收治的118例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的患者展开研究,并将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参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以及肌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这说明,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开腹手术疗效好。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同时能改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崔楠,张景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IFN-1、AngⅡ水平变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 24):4130-4133
[2] 自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创伤反应指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6):87-89
[3]陈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 14):88-91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传统开腹手术;血清指标;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 2019) 04-0058-01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疾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是一种预后效果较好的良性肿瘤,能够通过手术的形式进行剔除,但该疾病具有复发性[1],高发于30岁以上45岁左右的女性群体。资料证明肌瘤恶性病变的概率相对较低,目前为止肌瘤恶性病变的概率保持在0.7%左右。尽管如此罹患该疾病后仍需要提高警惕,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为证明腹腔镜手术提出子宫肌瘤的疗效,本文结合近13个月以来我院收治的118例经腹部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展开研究,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l.l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妇科诊室中收治的患者中定向拣选118例经腹部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按照治疗性质随机分组,对照组59例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剔除肌瘤,研究组59例患者采取腹腔镜剔除肌瘤。对照组59例:年龄( 48-56)岁,平均(52-3±3.1)岁,平均病程(n8±0.3)年。研究组59例:年龄( 45 -59)岁,平均(52.1±3.5)岁,平均病程(0.7±O-4)年,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肌瘤恶性病变、有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患者。纳入标准:依从性较好、官腔镜检查后肌瘤良性、未合并全身脏器衰竭症状、凝血功能较好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全面检查,排除肌瘤恶性病变的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2],打开腹腔后直视子宫,观察病灶位置,使用有齿抓钳提起肌瘤组织并使用电凝刀切除。肌瘤切除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检查手术器械,关闭腹腔。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调整体位并给予全麻,体位以“截石位”为主,要求臀部高于头部30°,以肚脐作为中心寻找手术切口,切口取“麦氏点”并在耻骨上方约2公分处做切口,切口定位后使用气腹针做Troca穿刺,以二氧化碳气体作为人工气腹建立的主要气体。调整腹压,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由切口注入生理盐水,回抽后见生理盐水液体证明气腹建立成功。使用扩阴器,扩张阴道,充分冲洗并消毒后使用宫颈探条宫颈状态以及子宫深度进行查验。在腹腔镜下观察子宫状态,检查肌瘤数量以及生长位置,明确肌瘤类型后使用电凝刀诸葛切除病灶。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后对IMA(血修饰清蛋白)、MYO(肌红蛋白)水平的改善效果,血清水平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将文中数据输入“SPSS24.0”统计学软件中,“n”为病患例数,[n(%)]代表计数资料,结果用“x2’检验,“x s”代表计量资料,结果用“t”检验,p<0.05。
2 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以及肌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如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器官疾病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复发率,同时能够对女性群体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威胁,子宫肌瘤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3],其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是肌壁间子宫肌瘤,与其他两种肌瘤类型相比,肌瘤个数相对较多。子宫肌瘤的构成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已经发现的高危因素中肥胖、吸烟、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群体罹患子宫肌瘤的概率相比于其他人群要高。子宫肌瘤的患者经血请检查后能够发现缺血修饰清蛋白、肌红蛋白水平有所降低,及时采取治疗手段具有必要性。以往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集中于传统的开腹手术,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同样受到肌瘤生长位置以及类型和数量的差异性影响,开腹手术实施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时间长等弊端逐渐显现,鉴于此,微创技术进驻医疗领域,利用腔镜观察病灶,最大程度的实现手术过程的透明化。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与常规的手术相比具有较多的优势,主要优势在于切口小、视野广阔、手术时间较短、组织损伤性小、出血量低等。为证明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的疗效,本文结合我院近13个月中收治的118例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的患者展开研究,并将传统开腹手术作为参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以及肌红蛋白水平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这说明,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开腹手术疗效好。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同时能改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崔楠,张景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IFN-1、AngⅡ水平变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 24):4130-4133
[2] 自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清创伤反应指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6):87-89
[3]陈欣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 1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