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在习作中飞扬

来源 :现代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连贯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要承担发展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吴立岗先生也认为:培养创新能力是教学的核心要素,是作文训练的灵魂。创造性想象又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写创新作文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生动新颖的创新作文呢?通过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什么是观察?词典中解释是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怎样仔细察看呢?这不光是眼睛的问题,应把人的感觉器官全调动起来,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用舌去品味,用耳去听,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无意注意占有很大比重。
  (一)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的情趣。现在的孩子,物质的欲望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外在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孩子无爱,怎会对世界有兴趣呢?只要敞开心胸热爱生活,快乐会逼人而来。有了快乐的心,孩子才会自主调动一切感官去感悟周围的生活。如在教学《访兰》一文时,尽量让学生跟随作者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野兰的清妙与高雅,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的情感。花草树木本无情,是因为欣赏人的内心充盈,情感丰富,自然就带上了人性的光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风有风的妙,关键看你是否对生活充满热情。
  (二)关注生活,开拓写作视野。有了愿意发现美的心,还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教会感悟生活的方法,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让学生大“惊”小“怪”。大“惊”是指要关注世界大事。关注新闻报道应成为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内容。“小怪”就是关注身边的琐事,关注身边每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
  二、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优秀作文的闪光之处往往不在语言,而是在于思想。比如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体验,看问题的独特视角,对问题的独特见解,构思的巧妙等,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人以启迪甚至于震撼。因而要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一)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对创造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三国演义》中 “空城计”的故事,最能说明定势思维和创造思维的不同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避开思维定势的影响,善于逆向思维,别出心裁,冲破定势思维的束缚。正所谓“远看成岭侧成峰,近看高底各不同。”
  (二)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需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始于积极的质疑。因此,要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积极独立地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所看到的事和所读的书要有自己的认识、思考和想法。
  三、在想象中培养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神话中的奔月,插上翅膀飞翔等等几乎都成为现实,培养创造性想象,既要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充分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在作文课中,多让学生写一些富有想象力的题材,比如神话、童话之类非现实主义的,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能让他们的脑海出现万象驰骋、文字璀璨的形象。创造性想象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
  四、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训练。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总之,创新写作教学,要站在教育发展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新作文的写法,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生活材料变为课堂创新作文教学资源,写自己缘于生活真实的新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研究生活,多读各类书籍,掌握信息时代创新作文教学的“新”的理念,领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培养学习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敢于向新的人生课题挑战,写出创新的文章来。
其他文献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即使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即使能发挥一部分作用,也难以持之以恒。而强壮健康的身体的得来,离不开体育锻炼。学校教育中,把体育放在五育之内,就是为了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健康的成长,以适应学生现阶段及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体育锻炼到底有那些功能呢?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目标一定能达到,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而实现自己理想的一种情绪状态。对运动员来说,自信心是努力学习的精神支柱,是获得好成绩的力量源泉,是每个优秀运动员所备的一种心理素质。有了自信心,不仅能在比赛中应付各种复杂的情绪,遇逆不怕,遇挫不慌,而且只有信心百倍,运动员才会刻苦训练,比赛才具有强烈的获胜欲望才会调动自身的潜力去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胜利。   信心不能凭空产生,也不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老师必须遵从教学原则,放开学生的手,让学生自由行走在求知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寻找到本该属于自己的知识。   【关键词】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放开;学习主人;教学新思路  在我国辽阔的疆域里,从雪域高原到江汉口,从草原大地到南方水域,尘封多年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占据着教学的主流,它牢牢地把学生禁锢在有限的学习空间,很大程度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期刊
【摘要】教师只有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够坚定地,愉快地从事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从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关键词】少数民族;激励兴趣;准确唱歌;节奏感的训练:挖掘民族音乐精华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通目前还较为落后,加上受传统观
期刊
【摘要】彝汉双语教学在我校实施以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校的彝汉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彝汉双语;教学;现状;思考  经过双语教学培训合格,我又操起了老本行,在德昌民中对彝族学生进行彝语教学.。在这几年教学实践活动中略有几点心得反思如下。   目前双语教学的主要方式方法。我们在
期刊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课堂教学,既要有知识的传授,做好与课本衔接,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应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教材的课后习题有一定的典型性,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笔者就结合课后习题的拓展研究,实现一题多变教学。   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是指变换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或者变换题目的形式,而题目的实质不变,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题目的本质,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
期刊
【摘要】排列组合在中学数学中可以说是一种“美”,它可以把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问题做出规范简便求解,让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本文主要论述排列组合中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和在解答排列组合应用题时一些比较常用和简便的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举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排列组合进行探索。   【关键词】排列;组合;排列与组合;计数原理  ⒈ 排列与组合在中学数学中概念分析   首先在我们研究排列组合之前我们要就排列组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全球资源网络化,互联网提供的共享资源对学习生活已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互联网应用于教学之中已经相当普遍,并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其重要的教学形式,乃至成为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在教学中的尝试与实践,从网络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互联网与教师素质的提高;互联网与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互联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能够模拟现实环境中不能够完成的实验,能够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有了多媒体,利用网上的资源共享,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
期刊
【摘要】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一个问题低头不语或无动于衷,这种现象我们素称“卡壳”。出现卡壳现象有诸多原因,或是教师预设不充分,或是学生文本理解不透彻,或是问题模糊,指向不明。对于课堂上的卡壳现象,教者首先要从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意识到课堂经常有而且应该有的现象,是课堂的提升点、生成点。  【关键词】卡壳 ; 尊重主题 ; 相互启迪 ; 教学智慧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