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amu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 2运用凑十法,引导学生观察例题的实物图和图解,结合操作活动。“想:9加1得1010加1得11”。通过9 2=11的思路,再引导学生把思路迁移到学习例2:9 3、9 7。
  
  
  2.要重视说的训练,提高思维的自觉性
  (1)读说训练
  
  小学生好说好动,善于模仿,开口读的记忆方法比默记的效果好,多种感官同时参加学习的效率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这些有利特点和根据思维的发展与语言训练的辩证关系,注意加强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的有效手段,在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说算理、讲思路。
  (2)说理训练
  计算与解答应用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如14-9=?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迅速说出得数,还会講出是这样想的:9加5得14,14减9得5。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3)表述整数四则竖式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能根据法则,结合竖式计算,口头表述演算过程。有条理的边想、边说、边算。既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法则中顺利步入运算之门,保证多数学生初期运算的正确性,又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进位加法。
  例3:34 28=(
  )竖式的下面写上:“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学生开始计算进位加法时,容易忘记进上来的1,为了避免遗忘,强调要把进上来的1先加上,但仍有部分学生要忘记。为此。在教学的初期,可教给学生口头表述演算过程的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1加3得4,再加2得6,十位上写6;和是62。
  
  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思考问题严密、敏捷、反应迅速等。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很重要,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要重视双基训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想出合理、敏捷解决问题的方法。
  
  1.基础题要教好练透
  使学生弄清算理,掌握计算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进行口算和简便计算。
  
  2.简缩口算思维过程,提高口算速度
  简缩思维过程,就是口算时中间环节的计算要短暂地保留在记忆中,这需要一定灵敏的瞬时暗记能力。开始小学生缺乏这些能力,通过训练,就能逐步适应,从而提高口算速度,达到了口算训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例如第四、六册的减法与乘法口算例题:58-26=32(想:58-20=38,38-6=32),14×3=42(想:10×3=30,4×3=12,30 12=42)。
  
  3.抓联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规律性的东西。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生学习9加几。初学时9 3需要详尽表述口算过程(9和1凑成10,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经过一些练习,学生掌握口算步骤以后,引导学生在题组9 2、9 3、…9 9的练习中,找规律简化思维过程。经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领悟到“9”加几,只要把加上的数分出1与9凑成10,剩几就是十几。找出了规律,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果。这样既使计算准确又提高了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根据条件和问题的变化灵活地转换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灵活运用知识来处理问题,学习时能举一反
  
  1.综合训练
  例如。教学了运算定律和一些性质后,芷学生掌握了各种简算方法的基础上,可设计一些综合训练题。如1÷125、1.25×8.8等让学生运用口算和简算综合进行计算:
  1÷125[想:(1×8)÷(125×8)=8÷1000=0.008]
  1.25×8.8[想:1.25×8.8=1.25x8 1.25x0.8=10 1=11]
  以上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计算时,需要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判断等较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灵活、准确地应用学过的运算规律、运算顺序与性质及充分运用口算能力,才能算得合理、正确和迅速。
  
  
  2.变式练习
  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四则计算,可变换数据、运算符号或计算步数,在训练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又能排除各种干扰,自觉认真审题,不断提高计算能力。
  
  3.一题多解
  (1)选择解法
  小学教材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多种解法。要引导学生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探讨和比较哪一种解法简便。在解法没有指定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较佳的解法。
  (2)多种解法
  一题多解的练习要注意适时、适量。—般按不同的学段所学的知识要求,在组织复习时,选出或补充一、两道题让学生进行多解,解后要注意比较讲评。如教学“正、反比例”之后,提出了如下的题目“某村村民购买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台数的比是2:7。黑白电视机是16台,彩色电视机有多少台?”学生可用如下的多种解法:用按比例分配法解,用正比例方法解,用列方程方法解等。
  这样。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开阔思路,又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短篇小说《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可被看作是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进行自我构造的典型作品之一,作品体现了沈从文多元、独特的小说叙事技巧。小说的叙事是从“讲故事”开始,营造出一种讲故事的语境;在内容上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构建故事框架,表现出“故事”中的“故事”的结构特点;结尾处又以人物遭遇变故作为情节的“突转”,设置艺术空白,增强故事的曲折性,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 沈从文 《三个男人和一
一提起数学教学,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枯燥”两个字。怎样让数学课堂“入趣”?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关乎数学史的经典故事,一个发人深思的小故事,甚至一个突发灵感杜撰的小故事,都可激发学生跃动的热情。  一、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能充分感染学生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通过给学生讲述其发现的历史,讲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讲述历史上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为勾股定理所倾倒。在历史的纵横交错中,学生不知不觉地
心理健康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维护、保持健全的心理状态,同时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以适应正在发展中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会遇到诸如学习中的困难、升学和就业、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男女交往、恋爱、生活和娱乐、理想与信念、世界观与人生观等一系列问题,问题解决得愈好,适应能力愈强。中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会产生不安、烦恼、焦虑,形成心理冲突。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这些心理矛盾,解决心理
李克强    时间:2014年9月18日、2015年11月25日  地点: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要让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不但站得住,而且活得好,更要赢得大未来!”  “自贸区是扩大开放的破冰船、深化改革的挖掘机。”  “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  总书记  习近平    时间:2014年5月23日  地点: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切实把防控风险作为重要
在众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远去的2018年春节长假,又一次成为旅游休闲的高峰。经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今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12.6%。与此同时,也有庞大的中国游客群体选择去往海外旅游以度过这个假期。”国内一家著名旅行服务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来自 230 个城市的旅游者,分别去到了全球 70 多个国家,800 多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各种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
摘 要: 在抗战时期,夏衍自觉担任文化战士,创作了大量与抗战有关的戏剧。后人对其抗战戏剧的研究也紧紧围绕“抗战”这个主题,但细读文本会发现,夏衍在其中也涉及对恋爱、婚姻及家庭关系的思考。本文试图从情爱叙事的角度去探讨夏衍抗战戏剧中所存在的几种情爱类型,并揭示其背后所蕴藏的深层内涵。  关键词:夏衍 抗战戏剧 情爱叙事  夏衍是一位全能型作家,其创作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杂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给我们的英语课堂吹进了一股春风,也对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严苛的考验,也是千千万万的学生之福。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考验。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也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近几个学期两个实验班的教学实践,我慢慢理出一些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过去的英语教学,教师将知识分点化,习惯性地把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学
生物是一门极有发展前途的课程,在中学生中的普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它作为一个窗口让学生认识自然,更启发学生该如何去改造自然,尤其是在其成为高考科目以后,我们更应该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程。笔者在此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入手就自己对生物教学的认识和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学不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身边小伙伴大多奔赴首都北京,成為“京漂一族”,而我顺江南下,只身来到魔都上海,成为“沪上一族”。  很多人问我喜欢上海的理由。我喜欢上海的夜景,喜欢走在黄浦江边一边吹风,一边将盛世繁华尽收眼底;我喜欢上海的糖醋小排,虽然口味偏甜,但却不失精良;我喜欢上海大大小小的弄堂,每一件挂在窗外竹竿上的衣服,都是一个经久的故事。我也喜欢上海独有的文明、自律、安全、便利、腔调……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