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多元智能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kit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69-01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在国内外的教育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但是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过程中,对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却很少,本文正是基于此角度展开研究的。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拥有八种智能,这些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他们不是以整合的形式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对于不同个体他们的智能组合方式各不相同。[1]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主要是指用语言表达、用语言思维、欣赏语言内涵并运用语言实现一定目标的能力。
  逻辑—数理智能主要指进行数学运算、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调查问题的能力。
  音乐智能主要指感受、辨别、记忆、表达声音的节奏、音调和旋律等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表演能力、创作能力和欣赏音乐风格的能力。
  空间智能主要指个体能够准确地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对线条、形状、色彩的敏感性和丰富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力。[2]
  身体—动觉智能是指使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某部位来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善于用身体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
  自知自省智能主要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我的能力,并据此形成正确的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一个人能够觉察、区分和理解他人的情绪、动机和愿望,并以此进行思维,做出对他人反应的能力和最终与他人一起有效工作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能主要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2]这种智力主要指辨别生物和自然界其他特征,并以此进行思考、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对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教师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至少具有八种智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物理教師作为这项任务的执行者,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时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1.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口头语言讲解道理和连贯地有条理地传达教材信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都离不开语言,在教学中的语言要形象、直观、准确、规范和严谨,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比如准确表达物理概念、定理、说明实验现象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物理知识和想法的能力,可见,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技能。
  2.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表情、体态和动作的变化传递教学信息的能力,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动作姿势要恰当、得体,把教学内容和肢体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激发学生思维和接收信息的效率,从而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身体部位来表现物理过程,使物理现象更加形象、直观。比如在判定感应电流方向时,可用右手定则形象、直观地判断出电流的方向。
  3.开展实验教学的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在实验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可以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等多种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所以,物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演示实验能力、有效组织和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和具备开展探究性实验的能力来开展实验教学。
  4.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物理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物理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而且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加强对物理定理推导和证明的规范性、严密性,在解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思路要清晰等等。
  5.与学生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化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所以,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及其学习特点,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具备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对当前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动机、方法和习惯等。所以教师要在了解每个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个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6.合作学习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以课堂教学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又可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互动,多元智能理论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所以,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
  而且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学会互相帮助、增强集体责任感。
  7.因材施教的能力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掌握的知识和智能特点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物理的智能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堂组论、布置作业的不同设置,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开发。
  总之,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学生各项潜能的开发,所以在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同时,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物理教育理念,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重构多元智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37.
  [2]吴志宏,郅庭瑾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
  [3]郭丽华,王殿双.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M].香港:中国文化出版社,2009.50.
其他文献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可有效提高局部的生态环境,减少汽车尾气、大气污染、粉尘颗粒及噪音的污染,可有效为居民提供一个优良舒适的休闲健身与极具观赏性的场所,要想保障园林绿化
【中图分类号】G63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很多教师都不愿当农村中学班主任。我认为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虽然难做,但只要全身心地投入,认真研究工作规律,也一定能做好。只要抓住农村中学的特点,结合新的教育观念,还是可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的。  一、研究客观环境变化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除了接触教师和课本,电影、电视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和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会涉及到阅读教学这一部分,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这一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
【摘要】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拥有学习语文的动机,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中首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这一话题,从设计语文活动、创造学生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三方面入手,分析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动机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33-02  动机是能引起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
在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下,现代林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已经是我国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是由于生态文明建设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现代林业发展与林业
摘要:在中职政治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把课堂还给中职生,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中职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中职生提出问题,从解决问题中提中职职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充分给予中职生思考的空间,使其主动性得以体现,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中职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政治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