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看似平淡无奇,可是用心思考、认真挖掘就会发现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启迪小学生智慧的素材,尤其表现在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新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从细微处着手,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新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6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040
  都说一流的教师教思想,但脱离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只会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只有将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是数学教学的上策。下面就以《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为例,谈谈如何将数学能力与思想融入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的数学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们先来分析这节课,课本从情境图启发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列出三个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由例子:2+2+2+2+2+2+2=14引出乘法的记号与乘法的定义,用乘法来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并且板书,接着教师教学生怎样读、写这个乘法算式。下面就放手给学生,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刚刚剩下的两个加法算式:3+3+3+3+3=15,6+6+6+6=24,改写后怎样读,怎样写?教师看学生解答的情况如何,先学生互评,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接下来是练习阶段,先判断下列算式:7+7+7+7=28,5+5+5=15,3+3+3+2=11能否直接用乘法改写,若不能,说明原因,若能,请用乘法表示。再接着回答书后的练习:动手分一分,写一写。整个练习过程做到层次分明、难度递进、形式丰富,最后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课堂,大思想。在这节课中教师好好挖掘教材,就会发现这节课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就会发现培养学生能力和启迪智慧的素材。下面就让我们从这节课的细微处着手,向广大教师展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创新能力以及数学的应用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数学观察力是一种主动对数、形及其变化规律积极的感知活动。它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数或形的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确定数或形的性质和关系。不难发现,观察是思想的触觉,是认识的基础。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力会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课堂效率。如果数学课堂离开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就会无法开启或妨碍其他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由此可见数学观察力的重要性。
  下面就借助《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讲完:3+3+3+3+3=15,6+6+6+6=24,2+2+2+2+2+2+2=14这三个例子后,教师可以问一问:同学们,上面的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在这里,教师要停顿一下,留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观察。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开动脑筋,细心观察,发现这三个式子中的共同特征,从而抓住加法算式能改写为乘法算式的要求,如此后面练习中所谓的困难自然迎刃而解。例如:3+3+3+2=11能否直接用乘法改写?由于学生之前的认真观察,这时就很容易回答。观察力是一种重要能力,任何一项伟大的发现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数学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是启迪智慧的试金石。教师一定要好好挖掘数学教材,找到能够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拥有一双具有观察力的火眼金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他们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创新的重要。他们都希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能大胆探索、发现。另外,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无论是数学教育的需要,还是学生本身的发展需要,我们都迫切需要把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还是借助《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里的创新意识是由化繁为简的意识引发的。在讲解2+2+2+2+2+2+2=14改写为2×7=14后,教师可以问一问:同学们,后面的式子是不是简洁多了?对于已经知道乘法的人来说,乘法的引进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数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乘法运算的发现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种思维模式与乘方的产生极其相似。对于没有接触乘法的学生而言,当观察到这些算式的特征后,能够萌动一种化繁为简的表示方法,其实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萌芽。数学发展史可以看作一部数学运算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加减法到乘除法,到乘方、开发,到指数、对数,再到微积分,再到当下最热门的量子远算,不难发现每一个新运算的发现都是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都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这里,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一类特别繁琐的表达式时试着用一种更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都需要用到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性越来越强,数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篇章,就是让广大师生重视数学的应用性。另外,在数学的考察中也增加了数学应用题的的考察。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滲透数学应用的思想,把数学应用性教学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
  我们还是借助《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当练习讲完后教师可以问一问,乘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应用吗?然后拿出如图1这样一个药片板,提问学生: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药?你能列乘法算式吗?
  请学生想一想,乘法还有哪些应用?例如:某班级有8排座位,每排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乘法列算式吗?学校的教学楼有5层楼,每层有10个教室,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你能用乘法列算式吗?学生还可以想出更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来。数学之所以是一门有生命力的课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门应用广泛的课程,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眼观看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四、结语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源头,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而且关乎学生后续初中、高中及其以后的学习。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是健全学生思维的重要课程,我们广大一线的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要善于在傳授知识的同时播撒数学能力与思想的种子,展现数学丰富的魅力。
  本文由《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出发,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旨在启发广大教师从身边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然,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的内涵和外延是极其广泛的,本文只涉及了其中的一部分,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积极思考,想出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熊丙章.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
  (4):13-15.
  [2] 周怡明.数学思想和方法对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旬刊,2007(6):54.
  [3] 朱红兴.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2016
  (4):149.
  [4] 李树臣.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加强数学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杂志,2016(4):5-8.
  [责任编辑 冯红伟]
其他文献
中国加入WTO以后,逐步消除地方保护,加快全国市场一体化进程,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大环境的需要.
资金管理是企业的核心问题,与企业的自身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最突出的工作就是进行资金管理。有效的资金管理不仅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更是
语言优美、有文采要求作文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要做到这些,须博览群书,尽量扩大阅读面,向浩瀚的文字海洋汲取营养。同时也需要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学习人民群众的精言妙语、学习现代人的新词“酷”语,获取富有时代感的鲜活语汇。  一、向古人学习  古人留下许许多多的优美诗文、名句,可以借鉴来做观点、做材料、做论据等,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添了文章的雅趣。如“忧劳可以兴国,
对民营企业家创业的理解、宽容、认同和褒扬,它可以反映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文明和进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培植全民的财富积累和资本增殖理念,有赖于创造更加适合民营企
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上市公司网络宣传的重要性、主要途径和具体做法的解析,探索了网络宣传的主要渠道和有效方法,目的是为上市公司提供新的宣传方式,以达到上市公司品牌效应与营
老师批改、评讲作文,常常是唱“独角戏”,而学生得到的反馈信息却微乎其微,作文水平也未见得有很大提高。长此以往,教师吃力不讨好,学生对作文课也兴味索然。  一、澄清认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对作文批改、评讲要澄清认识。语文即语言文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作文批改、评讲也可以着眼于这几个方面,尤其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传统作文批改,教师囿于时间、精力的限制,不可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所起到的媒介作用相当突出,教师在绝大多情况下,皆需要向学生传达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学效果如何要受到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很大。可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却未能给予完善的评价语言,草草收场,导致限制了学生热情思考的动力。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下述几个方面内容的语言优化。  一、自身语文素养的完善  教师完善自身语言素养是我们把课上好的关键,而其语言素养的积淀与表现,是
语文是高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与方法,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高质量的开展阅读教学工作。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要想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的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多数教师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