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之炼字炼词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aol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指津】
  所谓炼字炼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锤炼推敲,使所用的字词收到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古诗的炼字炼词类题目,一般从虚、实两方面作答。虚,就是这个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效果;实,就是扣住词语表达的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古诗的炼字炼词题呢?
  1.对动词的考查
  如,柳宗元的《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问:这首诗中“望”字有什么妙用?答:此诗之“望”,虚写作者置身峰头向故乡望去,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又表达了诗人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对动词的考查,形式灵活多变。除了对常规动词考查外,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也是常见的命题点。
  2.对形容词的考查
  如朱淑真的《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这首诗中的“凉”字有什么作用?此类词语,一语双关,应当透过表层意思,联系诗人背景或注释,挖掘蕴含的深意。答:“凉”字既写天凉(表层意思),又写心境的孤寂(深层意思)。
  3.对数量词的考查
  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问: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答:“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的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目中的“早”字。
  对数量词的赏析,应多从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寡、程度的深浅等角度思考,其一般作用是强调、突出。
  4.对叠音词的考查
  如寒山的《杳杳寒山道》:“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碛碛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问:结合诗歌的内容,赏析叠词的艺术效果。答:“杳杳”言山路悠长,“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碛碛”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通过这几个叠词,渲染了一种清幽冷寂的气氛。“朝朝”是短期,“岁岁”指长期,既有延续感,又写出在山中待得时间之久。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最后一句写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叠词的使用,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使人读起来觉气韵流畅。
  5.对副词的考查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问:“忽”字在诗中有何表达效果?答:“忽”字生动地显示了少妇由喜转悲的心理变化,却又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
  6.对句子的考查
  如李纲的《望江南》:“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问:“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答:“箬笠”“蓑衣”勾勒出钓鱼翁雪天垂钓的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鱼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鱼翁的心无旁骛。
  对句子的考查,属于对词语考查的综合运用,作答时需要运用所掌握知识,从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多角度思考。
  7.从篇章结构上考查
  如王安石的《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问: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答:本诗以“乱”为诗眼,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思。首联借缺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的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字或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或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或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阅读训练】
  送江水曹①还远馆
  ◎谢 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①水曹:官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一种离愁别绪。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以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思。
  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E.这首诗叙述了好友江水曹在馆舍送别诗人的情景,末尾一句直抒胸臆,主客双方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之中分别,情感表达充分而强烈。
  2.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關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②,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了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得含蓄隽永。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
  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这三个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诗人的孤寂之情。
  E.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2.赏析诗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答:
其他文献
【聚焦热点】  2018年1月9日,云南昭通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孩子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站在教室中,头发和眉毛已经被风霜粘成雪白,脸蛋通红,穿着并不厚实的衣服,身后的同学看着他的“冰花”造型大笑。经记者核实,“冰花男孩”系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王福满,因当天气温较低,家离学校太远,走路来上学沾染冰霜导致。照片是班级老师在1月8日8∶50左右拍的,拍完发给校长,流传到了网上
期刊
荷花袅袅,接天莲叶,无穷无尽,踏着微风,涌起浪花,一浪又一浪……看着眼前无边的荷塘美景,挪不动脚步:梦里的莲乡,竟停驻在这里。  站在江畔梳理被江风吹乱的思绪,拭去时间的尘埃,故乡的莲与那些大大小小的故事涌现在眼前,温香如初。我爱故乡的莲,不是因为周敦颐的《爱莲说》,也不是因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是我和莲叶相互的陪伴,心灵的交流,无语的默契……  我爱故乡的莲叶。当它在我一个冬天的期盼中悄然睁
期刊
樊君近日老是做着同样一个梦,梦中他被一群人追着,来到一处荒野里,四周黑得吓人,到处都是井,那些井深不可测,像一个个恐怖的黑洞,似乎要把他吞噬掉。他战战兢兢地站在荒野中,拼命地想要逃出來,却紧张得一步也挪不动。他害怕一步走错,就会掉到井里去。他折转身想要逃离这个地方,可那些井却像长了腿一样,一个个紧跟着他,不断地把他包围在中间,让他无论怎样都逃不出来。每次从这样的梦里醒来,他都要惊出一身冷汗,心跳得
期刊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文学家余光中先生在台湾病逝。消息传出,人们追悼、纪念。  一首《乡愁》,使余光中的名字传遍华语文化圈。每当炎黄子孙心中涌起家国之思、追问乡关何处,这位华发如雪的清癯老者就在人们的心头挥之不去。他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个标志,他的离世似乎标志着他所代表的那一代人渐行渐远。  读过《乡愁》的人很多,但不知道真正理解《乡愁》的人有多少。如果没有对于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没有
期刊
入春后的一个夜晚,月亮在我打盹之际,偷偷地爬上了树梢,带着一张笑盈盈的脸颊凝视我的窗棂。此时,一声鸟鸣带着露气,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回荡在我的斗室里,如诗之动人,歌之悦耳。  我知道,那是山雀在呼唤我。  记得我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有一次,我正准备去窗台浇花,一只鸟儿突然飞向我的窗台。它站在窗台上,怯怯地望了望我,然后啾啾地叫了两声,像是在和我打招呼。我却不知怎么回应它,愣在那里。我发现它的窝就在我
期刊
考试中有些小作文是谈你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和看法,那么,这样的议论类微作文如何写呢?常见的路径有四。  路径一:  整体把握, 古为今用  【微题目】  古之英雄豪杰有不少栽倒在太平享乐之中,如后唐庄宗李存勖,欧阳修《伶官传序》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今天,不是也有功臣精英同样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  请写出你的思考与感悟,不少于300字。  【微作文】  生于忧患, 死于安
期刊
村子周围有几座山,半圆状相连。  向西过了沂河,虎山和凤凰山之间有条沟,叫柴干沟,顺沟而上四五里,有一个村落,十几户人家,叫柴干村,很別扭的名字。但是我们都愿意来。为什么?有杏树。  五月红六月黄,说的是摘杏的月份。五月红,红透在五月中旬,个头中等,满树挨挨挤挤,红着脸,像唧唧喳喳的孩子。六月麦黄,正在忙麦收的时候,黄透的是麦黄杏,很软,个大,一捏一包水。杏子熟的那段时间,搅得我们上树爬墙。  偷
期刊
欢送词  【微题目】  无论是上中学还是上大学,一届一届的同学毕业告别母校,奔赴各自的人生旅程。假如我们是学弟学妹,要送别即将毕业的学哥学姐,请你代表学弟学妹们,在送别学哥学姐的仪式上致一段欢送词。要求语言连贯,饱含深情,250字左右。  【微指导】  欢送词一般是指客人应邀参加了活动,主人为表达对客人的欢送之意,在一些会议或重大庆典活动、参观访问等结束时的讲话。毕业欢送词则稍有不同,它是针对平时
期刊
没有了树,这个冬天就失去了依靠。  我像一只受伤的鸟儿,在这座城市扑腾,这里到处都是坚硬的城墙、冷漠的表情,没有家乡落英缤纷的树,容我栖息。没有了树,寒风更加肆虐。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秋天丰收的喜悦还没有从母亲脸上消失,冬天就悄无声息地从母亲手上的裂缝口钻了出来,随即蹿到我的小手上,红通通的。每当这时,母亲又开始忙碌了,她把屋后林子里的枯枝败叶拾掇回来,准备我们一冬的温暖。那时候,坐在暖暖的炉火
期刊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的杨兴钟是远近闻名的“风筝老人”。跨进杨兴钟家,仿佛走进了“风筝世界”。从没有支架的“无骨风筝”,到寻常的平板动物风筝,再到立体的“巨龙风筝”,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存放着近百只风筝。  这一阵,杨兴钟正忙着为镇上学校的孩子们做鱼风筝。可别小看这小小风筝,做起来大有乾坤。  “我做的是传统风筝,竹子做骨架,纸做肉,讲究‘扎、糊、绘、放’。”风筝样子早已刻在脑海中,杨兴钟开始裁
期刊